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展开[2023·江苏高三二模]丹霞地貌是指出露地表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怪石的总称。它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相对集中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下图为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地理环境要素对比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 )
A.东南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以丘陵为主
B.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堆积作用强
C.西北地区风化作用明显,以干热河谷为主
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其内力作用逐渐减弱
2.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冷却—地壳下沉—固结成岩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黄土覆盖—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D.红土堆积—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2023·贵州毕节市高三二模]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丁的地质历史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丁、乙、甲 D.丁、乙、丙、甲
4.若丁岩石与丙岩石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岩石,则该岩石为( )
A.大理岩 B.片麻岩
C.石英岩 D.板岩
5.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该地经历过几次整体的地壳抬升运动(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021·浙江1月]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专练2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A 由图可知,东南地区降水最多,所以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以丘陵为主,故A正确;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故B错;西北地区地表有黄土覆盖,以风力侵蚀作用(不是风化作用)为主,流水作用弱,多干旱谷地,故C错;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地壳抬升速度变快,所以其内力作用逐渐增强,故D错。故选A。
2.B 依据资料信息,丹霞地貌是指出露地表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怪石。据此可推测其形成的地质过程应先是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的过程中,经外力(流水、风力等)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故B项正确。
3.D 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丁;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故选D。
4.A 读图可知,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和丁岩石接触的部位,使丁岩石受热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A正确;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形成,B错误;石英岩由砂岩变质形成,C错误;板岩由页岩变质形成,D错误。故选A。
5.C 图中的侵蚀面是由于地壳整体抬升后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读图可知,图中总共有4个侵蚀面,由此可以推测该地经历了4次地壳整体抬升运动。故选C。
6.C 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错误;甲地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正确;甲地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C。
7.A 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7非洲: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7非洲,共3页。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