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 一、单选题1.(2021·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西瓜榨汁 C.冰雪融化 D.铁丝弯曲2.(2021·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3.(2021·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好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小明同学在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 D.闻气体气味4.(2021·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5.(2021·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N2 B.KMnO4 C.KOH D.H2SO46.(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 B.金属冶炼 C.烧制陶器 D.木材燃烧7.(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要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水蒸气8.(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的pH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9.(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氢能源汽车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华丽亮相,备受瞩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属于金属元素 B.氢气不能燃烧C.氢元素符号是H D.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10.(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11.(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雕刻菊花石 C.用棕叶编篮子 D.用针线制作湘绣12.(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会使用许多溶液。下列有关溶液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溶液 B.吸取少量溶液 C.读出溶液的体积 D.稀释浓硫酸 13.(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2023 年 5 月 30 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将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空间站。下列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氦气14.(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2023 年 5 月 14 日至 20 日,长沙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A.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用淘米水浇花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15.(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参考答案:1.A【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西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铁丝弯曲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B【详解】氧气能支持呼吸,故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故选B。3.D【详解】A、绝对不能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错误;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错误;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正确。故选D。4.C【详解】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被人闻到;故选C。5.A【详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高锰酸钾、氢氧化钾、硫酸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A。6.A【详解】A、湿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金属冶炼,有金属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烧制陶器,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木材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7.B【详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正确;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错误;D、水蒸气也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8.D【详解】A、测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C、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故选D。9.C【详解】A、由“气”字旁可知,氢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C、氢的元素符号为H,符合题意;D、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11.A【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B、雕刻菊花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棕叶编篮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针线制作湘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D【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13.A【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符合题意;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D、氦气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B、用淘米水浇花,可以实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会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详解】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