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课件(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课件(部编版),共27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行香子秦 观 CONTENTS 教学目录词意速通05诗歌赏析 07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作家。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齐名,被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走近作者此词大约作于熙宁年间(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创作背景行香子秦 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诗歌朗读陂(bēi)塘:池塘。徜徉(cháng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飏(yáng):飞扬,飘扬。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词义理解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乘着豪兴,我信步而行。词意速通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不大,却收尽春光。在这里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远远望见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酒幌飘扬在小桥流水旁。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那里,莺儿啼鸣,燕儿飞舞,蝶儿匆忙。词人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主旨点睛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诗歌赏析上片: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远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词人怡然自得的情状。下片: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出了春的生命活力,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CONTENTS 教学目录词意速通05诗歌赏析 07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失土为志,却命途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词作之中。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博山,在今江西广丰西南。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玩。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创作背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诗歌朗读丑奴儿:词牌名。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层楼:高楼。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休:停止。识尽:尝够,深深懂得。词义理解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意速通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竭力说愁。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这首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成年以后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主旨点睛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上片生动地写出词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诗歌赏析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词人半生的经历,力主抗战,立志恢复失土,却一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