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10.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展开专题10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②××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知识梳理
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3)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4)为下文中人物性格的描写做铺垫。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
(4)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
(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6)推动情节的发展
(7)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答题格式:运用环境描写,写了××样的环境......(结合语段,具体分析涉及到的作用)
专项提升
一、阅读短文《麦收》,完成试题。
麦收
①咕——咕——每当村子周围传出布谷鸟叫声的时候,地里的麦子就开始变黄了,用不了几天,金黄的麦浪就在田野里汹涌澎湃了。
②要割麦子了,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除非万不得已,再忙也要赶回来。在农村,没有比农忙更大的事了。
③父亲是一个急性子,干活也是干净利落。下午刚一到家,立即就催着我跟他到地里去一趟。他在地头拽下一个麦穗,在宽大的掌心里一搓,饱满丰盈的麦粒便呈现在手里,捏起两粒放在嘴里嚼了嚼,大喊:“香呀!”麦子可以开始收割啦!
④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风一吹,还很冷。野草上明显挂着露水,走过去能感觉到潮湿。不远的麦田里已有人影晃动,父亲带着我们来到了地头:“这麦子不等人,熟透了就要尽快割,不然风一大,互相一摩擦,麦粒会掉的。”
⑤父亲脱下外衣,放在一处空地,就开始割起麦子来。一人一垄,只见父亲弯下腰,弓着背,左手拢过一片麦子,右手挥镰搂住根部,用力一拉,“嚓”的一声,麦子应声而掉。接连两下,左手揽住的麦子全割下来了,顺势一放,它们便齐齐地平躺在麦茬上。不一会儿,父亲身后就铺开了一条长龙,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⑥姐姐和母亲割得比我快一些。快到头的时候,父亲接着她们,顺便把我前面的也割了。割到一半的时候,太阳出来了,母亲回家做饭。小妹在地头玩耍,我们姐弟俩和父亲继续放倒剩下的小麦。
⑦朝阳初上,田野里亮堂起来。人们的脸上都闪着明光,近了就能看到流淌的汗水。
⑧这时候,小妹是最快乐的。她跟在父亲的身后去拾麦穗,又蹦又跳的,可没拾多会儿,就大喊起来:“我不干了,我不干了,我都赶不上您啦……您不能慢点儿……”小妹的喊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⑨母亲做好饭送来了,米汤、馒头、咸鸡蛋。很简单,但是我们吃得真香。
⑩午后,天正热的时候,我们要下地捆麦子了。没有闲人,小妹在前面隔不远撒一根草绳子,我和姐姐、母亲去搬麦子,把它们放在草绳子上。父亲两手各扯一头,用腿一挤麦秆,把草绳拧紧,一个大麦个子就捆好了。捆好的麦个子,像一个个大胖子躺在黄灿灿的麦茬上睡觉,等着我们把它们拉走。
⑪薄西山,远处的山坳里升起袅袅炊烟。一捆捆麦个子装满了整个拖拉机的车斗。父亲掌舵,满载着收获,驶向归途。落日的余晖洒在麦穗上,映射在一家人的身影上显得格外金黄。我们坐在麦个子上有说有笑,谈着劳作,谈着收获……
注释:①[麦个子]麦子割下后捆成的捆子。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内容,谈谈对第B.自然段中“万不得已”一词的理解。
3.短文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描写了什么内容?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在第⑧自然段,对妹妹的言行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写对表现父亲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5.短文第④自然段,“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风一吹,还很冷”是一处环境描写。这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6.短文的结尾处写道:“落日的余晖洒在麦穗上,映射在一家人的身影上显得格外金黄。我们坐在麦个子上有说有笑,谈着劳作,谈着收……”结合阅读经验,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
1.本文讲述了麦收时节,“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起收割麦子的场景。
2.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3.描写了父亲割麦子动作的干净利落,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父亲的勤劳和辛苦。
4.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割麦子速度之快,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急性子的脾气和干活的干净利落。
5.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推动后文描写割麦子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6.该句是一家人已经成功将麦子收割完后的场景,写出了一家人农收后的喜悦。
【解析】
1.本文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讲述了麦收时节,“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起收割麦子的场景。
2.本文考查词语的解释。
结合日常积累和联系上下文作答。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3.本文考查了人物的描写方法。
从“父亲脱下外衣,放在一处空地,就开始割起麦子来。一人一垄,只见父亲弯下腰,弓着背,左手拢过一片麦子,右手挥镰搂住根部,用力一拉,“嚓”的一声,麦子应声而掉。接连两下,左手揽住的麦子全割下来了,顺势一放,它们便齐齐地平躺在麦茬上”中的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描写了父亲割麦子动作的干净利落,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父亲的勤劳和辛苦。
4.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
通过小妹大喊“我不干了,我不干了,我都赶不上您啦……您不能慢点儿……”,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割麦子速度之快,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急性子的脾气和干活的干净利落。
5.本文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由“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风一吹,还很冷”可知,该句运用了环境描写,表明了“我们”割麦子时间之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推动后文描写割麦子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6.本文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落日的余晖洒在麦穗上,映射在一家人的身影上显得格外金黄。我们坐在麦个子上有说有笑,谈着劳作,谈着收……”是一家人已经成功将麦子收割完后的场景,该句写出了一家人农收后的喜悦。
二、课外阅读。
冬夜里的野玫瑰
①维也纳的冬天,从阿尔卑斯山上袭来的寒风锋利如刀。
②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③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舒伯特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舒伯特认识这个小男孩,也跟自己学过音乐,和自己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自己还要一贫如洗。
④夜这么深了,小男孩没有回家,还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舒伯特一眼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的东西,那是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舒伯特立刻明白了,小男孩是要卖这两样东西,可是谁会买一本没什么用的旧书和一件破旧的衣服呢?
⑤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正抬起头,那双充满忧郁和无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撞,他看见孩子的眼睛里噙满泪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钱交给小男孩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
⑥舒伯特随手翻看看那本旧书。忽然,他看到书中的一首诗,立刻被吸引住了,禁不住站在路灯下仔细读起来,最后居然情不自禁地朗出了声: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⑦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不知怎么搞的,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⑧一段清新而亲切的旋律,就这样,从浓重的夜色中,从寒冷的夜风中飘来,他飞也似的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记了下来,这就是舒伯特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现在,这首歌曲的手稿已经价值连城了。
7.本文作者肖复兴,在小学阶段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贫如洗:
价值连城:
9.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0.用点标出文中两处描写舒伯特很穷的句子,然后说说为什么如此贫穷的他,还坚持买小男孩的旧书。
11.用“﹏﹏﹏”画出第②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2.用“ ”画出第⑦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舒伯特
【答案】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8.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形容非常值钱,能卖很高的价钱。
9.贫穷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遇见了比他更贫穷的学生,因善心,他买下了男孩的旧书,旧书带给他创作灵感,并因此写出会唱至今的名作《野玫瑰》。
10.①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
②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
因为他心地善良,同情穷孩子。
11.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渲染了环境,突出了当时的寒冷,更能表现出舒伯特的善良和他看见歌德优美的诗歌时那种投入、忘我的情态。 12.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已经被歌德写的优美生动的《野玫瑰》深深陶醉了。
【解析】
7.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肖复兴,结合积累可知,在小学阶段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一贫如洗:穷得一无所有,就好像被水冲洗过似的。形容非常贫穷。这里指小男孩家里很穷。
价值连城: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市。形容物品极其珍贵。这里指《野玫瑰》的手稿极其珍贵。
9.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连接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起因是舒伯特在夜晚见到比他还穷的小男孩;经过是他买下小男孩的旧书,并由书中歌德的诗引发灵感;结果是他写出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可据此回答。
1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能力。
第一问可从文中筛选能表明他贫穷的句子即可,如“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他没有多少钱”。第二问可根据舒伯特的心理活动体会其思想感情,“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由此可见,舒伯特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所以买下比他更穷的小男孩的书。
1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第②段的环境描写“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渲染了清冷的气氛,在这么冷的天气中东西说明生活很艰难,为下文善良的舒伯特帮助小男孩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舒伯特出于同情帮助寒冷天气里的小男孩也表现了他的善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此题可提取相关语句作答。读第⑦段可知,舒伯特读着歌德的诗《野玫瑰》“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都是舒伯特联想的内容,可见他被歌德的诗陶醉了,沉浸在诗歌中。
三、课外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保尔不知不觉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的绞(jiǎo jiāo)架上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jūn yīn)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3.用“√”为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
15.短文中描写了松林、监狱、医院、广场、墓地,这一系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6.第6自然段是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内心独白。从表达方式上讲,内心独白就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17.“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保尔对生命的价值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18.短文表现了保尔的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
13.jiǎo yīn
14.保尔在瞻仰烈士公墓时表达自己的革命理想。
15.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既写出了保尔心情的沉重,又象征着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
16.C
17.一个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应该抓紧时间多学习知识,不要求等到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再后悔。
18.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忠诚,为人民,为国家独立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品质。
【解析】
13.本题考查字音。
绞架(jiǎo):执行绞刑用的架子。
绿茵(yīn):大块的绿色或大块的绿色草地,一般特指足球场。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
可以分别概括每自然段或每个部分的内容,再加以合并。同时注意文章中的一些在特殊位置的句子,如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句、结尾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等,往往可以提炼法使用。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保尔瞻仰烈士公墓的过程和表达出来的理想。
1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要结合本文监狱、松林、医院、广场、墓地这些特殊的环境来说明其作用。
结合“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这空旷的广场”“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可知,这些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既写出了人心情的沉重,更象征着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
16.本题人物描写的理解。
抓住“内心独白”这个词便可理解其是心理描写。故正确答案为:C。
17.本题课文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和句子“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知,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将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争取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不虚度年华,应抓紧时间多学习。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可知,保尔是一位具有革命情怀,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高贵品质。
四、阅读《草地夜行》,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草地夜行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②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③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④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⑤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⑥“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⑦“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⑧“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⑨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⑩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⑪“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儿走啊!你看,太阳快落山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⑫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⑬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想:___________于是,我说:“_________”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不容分说,他背起我就往前走。
⑭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⑮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⑯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⑰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⑱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⑲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9.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选出对第②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枪和子弹太沉了,“我”背不动,心慌意乱。
B.草地上食物匮乏,空气稀薄,“我”饥寒交迫。
C.“我”又饿又累,感觉枪和子弹特别沉重。
21.选出对第③自然段中老红军“冲着我大声嚷”一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老红军见“我”躺在稀泥地上的样子,很生气。
B.老红军深知草地夜行的危险,对“我”很关心。
C.老红军看到“我”此时的状态,又心疼又焦急。
22.结合短文内容补充对话。
小涛:我读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一句,从“顶”和“甩”这两个动词,读出了老红军救小战士急切的心情。
小凝:老红军这样做,把________留给了自己,把_________留给了小战士。
23.第⑲自然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选出对其作用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A.体现了草原天气变幻莫测。
B.表现了草地夜行环境恶劣。
C.烘托了“我”的悲痛心情。
24.文章中三次提到“要记住革命”,选出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强调“我”记住了老红军的话,暗下决心要坚定革命信念。
B.强调老红军直至牺牲也不忘革命,“我”牢记嘱托继承遗志。
C.强调老红军想告诉“我”遇事要沉着冷静,坚强地活下去。
25.展开想象,把第⑬自然段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想:_________于是,我说:“_______”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不容分说,他背起我就往前走。
26.重返部队后,“我”见到战友们,向大家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如果你是小战士,你想告诉大家老红军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
【答案】
19.在过草地的一天晚上,“他”因照顾“我”而陷入泥潭,英勇牺牲。
20.B 21.A
22.危险 生的希望
23.A 24.B
25.我不能连累别人,我一定可以走出去! 不用了,谢谢老同志!
26.老红军具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在过草地时,他义无反顾地背着“我”,深陷泥潭,他将生的希望给了“我”,并叮嘱“我”要记住革命。
【解析】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注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通读文章,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和老红军,主要事件是过草地,结果是老红军牺牲,将生还的希望给了“我”。
20.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仔细读句子,前半部分描述了“我”空着肚子,体力透支,后半部分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枪和子弹的重量。表现了过草地时的环境恶劣,“我”饥寒交迫。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联系前后文,可知这是老红军看到“我”过草地时因为又累又饿躺在地上歇息时说的话,后文老红军因为“我”体力不支掉队要求背“我”走过危险的草地,追上大部队,处处透露出对“我”的关心、心疼,同时又焦急。A.分析不准确。
2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本题,要联系文章内容,“顶”和“甩”是对老红军背着“我”过草地深陷泥潭时的动作描写,危急时刻,老红军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我”,将危险留给了自己。
2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文中画直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出现在文末。结合“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可知是对草地时的恶劣环境,结合前文“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可知是老红军牺牲后“我”沉重的心情分析。
2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文章三次提到“要记住革命”,第一次是在老红军深陷泥潭,让“我”离开时说的,第二次是老红军牺牲之后,“我”想起了他牺牲前说的这句话,第三次是在文章结尾,“我”牢记老红军说过的这句话,勇敢地向前走。老红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不忘革命,“我”牢记他的叮嘱,继承革命精神,勇敢前进。
25.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前后文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作答。第①空,注意从“我”坚定自己可以走下去,不会拖大家后退的心理活动进行补写。第②空,可从“我”对老红军的感谢进行补写。
26.本题考查了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作答时,注意文中对老红军语言的描写以及动作的描述。在过草地时,他看到小红军因为体力不支掉队,义无反顾地背起小红军,在深陷泥潭时,将危险留给自己,生的希望留给小红军,他是伟大的。据此提示作答。
五、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赔偿
余显成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走出小店,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手里拎着心仪已久的“泥人轩”的泥塑,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
②突然,身后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我转过身看见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谦逊的气韵。
③“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点头,问道:“是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liǔ)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yǎn)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zōng)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④老人猛地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⑤老人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惊讶,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这泥土里的棉花没有搅拌均匀,以后下雨天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⑥我理解了,又疑惑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温和地一笑,一脸阳光。我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⑦我手里捧着纸盒,不知道说什么好。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⑧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膀,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⑨我低头端详着这两个纸盒,突然想起补给老人钱,抬头一看,老人已经走远了……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
27.根据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下面的故事情节。
28.“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这句中老人摔碎的泥塑是( )
A.“温酒斩华雄” B.“千里走单骑” C.“雪夜上梁山” D.“关公巡城”
29.“老人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这句话中“有问题”指的是( )
A.泥巴里搅拌上了一些棉丝 B.泥巴质地不够细腻柔和
C.泥巴里的棉花没有搅拌均匀 D.下雨天回潮,泥塑已鼓包,甚至鼓裂
30.下面对句子描写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神态描写)
B.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心理描写)
C.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外貌描写)
D.那一尊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动作描写)
31.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自然段中对两尊泥塑的描写显示出老人技艺的高超。
B.老人赔偿两尊泥塑只是为了维护“泥人轩”的名声。
C.第⑥自然段中“我惊呆了”说明我没想到老人就是“泥人曾”。
D.短文表达了“我”对老人高尚品质的敬佩和赞美。
32.下列句中省略号用法与短文第⑧自然段中画曲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B.“还好,总算活着回来了。……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C.“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33.读小说,要关注环境。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请你写出它的作用。
34.小说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写出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至少2点)
【答案】
27.摔碎泥塑 双倍赔偿
28.D 29.C 30.A 31.B 32.C
33.用优美的景物来烘托出我用假钞后成功逃脱的愉悦心情。
34.(1)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2)技艺精湛。泥塑栩栩如生。
【解析】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中“老人猛地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可知,此处的情节可概括为:摔碎泥塑;结合“‘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可知,此处的故事情节可概括为:双倍赔偿。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第②③段的句子“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liǔ)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yǎn)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zōng)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老人猛地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可知,老人摔碎的泥塑是“关公巡城”。故选D。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第⑤段的句子“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这泥土里的棉花没有搅拌均匀,以后下雨天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可知泥塑存在的问题是泥巴里的棉花没有搅拌均匀。故选C。
30.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A.正确。
B.有误,“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是语言描写。
C.有误,“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是动作描写。
D.有误,“那一尊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是神态描写。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第⑦自然段有关于两尊泥塑的描写,两尊泥塑手工精致,体现了老人技艺的高超。选项说法正确。
B.从第⑥自然段的“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和第⑧自然段的“‘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可以知道赔偿两尊泥塑不只是为了维护“泥人轩”的名声,还因为老人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选项说法错误。
C.从第④自然段的“老人猛地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和第⑥自然段的“我理解了,又疑惑了。‘你咋知道这些啊?’”可以知道“我”没想到老人就是“泥人曾”。选项说法正确。
D.文章讲述了泥人曾特意追赶买了有问题的泥塑的“我”,告诉“我”真相并作出赔偿。文章通过对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我”对老人高尚品质的敬佩和赞美。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B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故选B。
32.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结合画线句子“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可知,此处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A.结合“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可知,此处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B.结合“还好,总算活着回来了。……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可知,此处的省略号的作用:表示意思的转折。
C.结合“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可知,此处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说话人说话断断续续。
选项C的句子省略号用法与短文第⑧自然段中画曲线部分相同。故选C。
3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结合“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可知,这是环境描写,借用了这些优美的景物来烘托出“我”买到心仪已久的“泥人曾”的泥塑的愉快心情。
3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来分析老人的形象。
结合“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可知,老人是一个气韵儒雅的人。老人的语言、举止等体现出了其温文尔雅的气度。
结合文中“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可知,老人是一个技艺精湛的人。
结合文中“老人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可知老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3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战争年代,
事迹二:和平时期,
36.文章第②段“率先”一词出现了两次,有什么含义?
37.文章第④段画“_____”的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8.联系上下文,对文章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村民的生活将变得富足美好。
B.村民们的日子没发生什么变化。
C.村民们进出村子将会更加方便。
39.通读全文,你认为张富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35.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碉堡。 扎根山区,到高洞村修路或炸山修路。
36.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7.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也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38.A
39.奋勇争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身先士卒、顾全大局、热爱祖国,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人。
【解析】
35.考查概括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从“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可知,张富清在战争年代的事迹是: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碉堡。
从“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可知,张富清在和平时期的事迹是:扎根山区,到高洞村修路或炸山修路。
36.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从“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可知,本段中的“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这句话连续用了两次“率先”,作用是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7.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第④自然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这句话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也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38.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张富清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率领山区人民开山修路,搞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表明了村民们的生活将变得富足美好。
3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通读短文可知,在战争年代,张富清是一个奋勇争先的人。因为他在战斗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在和平时期,张富清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因为他扎根山区,热爱祖国,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9.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9.人物描写及其作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6.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6.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课外阅读,阅读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2.常见的关联词及其作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2.常见的关联词及其作用,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