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求平均数_北师大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368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求平均数_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求平均数_北师大版,共1页。
“不服气的蓝猫——求平均数”教学反思 反思:
“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综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节课以“不服气的蓝猫”这一主线贯穿全课的始终。首先,教师利用“姚明队和蓝猫队哪个队的投篮更准一些”?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的认知冲突搭建辩论的平台。其次,在学生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价值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升华、感悟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最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应用价值。整节课的设计巧妙、自然地利用具体情境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既注意知识间的环环相扣、逐步深化,又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时指导,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求平均数的过程,渗透了“移多补少、估算、推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个学生都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促进理解力、探究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步发展。
3.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
本节课重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与强化,当学生算出平均数之后,重视引导学生理解“6”和“5”表示的是什么?“5”是指蓝猫队每个队员都投中了5个球吗?在教师持续质疑之下,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体验到这两个数并非指每个队员实际投篮的个数,而只是代表着一个队的平均水平。在后面教学中又增添了让学生估测蓝猫队前4天平均每天投中多少个篮球。学生在估测活动中感受到了平均数的取值范围。至此,可以说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理念,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但回顾整个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遗憾之处:
1.在学生合作交流的细节上还要落到实处。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同桌讨论之前缺少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的程度还不完全均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小组合作给予必要的组织和引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注重组际之间的评价,把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间的协调互助、共同发展。
2.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处理不够灵活。教学中,教师问道:“怎样能知道姚明队和蓝猫队哪个队投篮投得更准一些?”有个学生直接说出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这时教师没有灵活地改变教学预设,而是继续追问:“我们和他们比投篮的总数可以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后因势利导:“你们知道用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平均数怎样求呢?你们来试一试。”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生成学案,让我们的教学富有灵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求平均数_北师大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建构模型,解释应用,内化升华,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反思平均数_人教版新课标,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感受移多补少,平均数的产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自主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数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