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3720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疑难集训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共17页。
易错疑难集训1.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像C.树叶间空隙的像 D.太阳的像答案1.D 本题易错之处是误把光斑看成树叶的像或影子.光斑是阳光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太阳的像.故选D.易错点1 影子与小孔成像2. [2021济宁微山期中]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小灯泡作光源,所用小孔为正方形,则光屏上的像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直角形的C.正方形的 D.灯丝状的答案2.D 本题易错之处是误认为通过小孔成的像跟小孔的形状有关.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与发光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D.易错点1 影子与小孔成像3. 野外生存训练班的成员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答案3.D 本题易错之处是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区分不清.水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地面比较粗糙,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照到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射入眼睛的很少,故看到的“亮地”为水面.易错点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4. [2022扬州高邮期末]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答案4.D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上下移动,物和像均不动,故选D.易错点3 平面镜成像特点5. 如图所示是两个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分别是:甲 ;乙 . 答案5.【答案】 10:51 7:30(或19:30)易错点3 平面镜成像特点6. [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多选]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为虚像的是 (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清晰亮斑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发生弯折C.从镜子中看自己的像 D.“海市蜃楼”奇观答案6.BC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清晰亮斑是太阳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发生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海市蜃楼”奇观是虚像,故D符合题意.易错点4 虚像和实像的区别7. 跨学科实践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7.B 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的情景,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B.易错点5 光的三种现象辨析8. 新情境诗歌《再别康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能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答案8.D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易错点5 光的三种现象辨析1. 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的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设问】(1)实验中应选择 (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若选择另一种玻璃板会 . (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 (3)实验中选取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中还会用到刻度尺,它的作用是 . (4)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观察,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5)如图甲,实验小组的小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此时他应该从 (填“玻璃板前”或“玻璃板后”)观察蜡烛A的像,这个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将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6)实验时,若该同学发现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7)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成的是 (填“虚”或“实”)像. (8)小明在只做了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实验结论,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 (9)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小明应多次 , 重复实验. (10)进行三次实验后,记录的物体和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 (11)分析图丙中的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12)将图丙中白纸沿MN对折后发现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13)若小明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则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能力设问】(14)如图甲,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应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所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水平移动了3 cm,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 cm. (15)如图甲,若将蜡烛A沿平行于镜面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与镜面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新情境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丁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 【拓展设问】(17)新情境小兰利用可绕固定轴转动的方格磁性板和茶色玻璃板,以及两个相同的铁棋子A和B、量角器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戊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①不改变棋子A和B在方格磁性板上的位置,只将玻璃板转过一定角度,如图戊所示,若要让棋子B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重新重合,应转动右侧方格磁性板使其与玻璃板的夹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侧方格磁性板与玻璃板的夹角. ②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般都是倾斜的,其优点之一就是驾驶员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像的位置在驾驶员的 ,对驾驶员的干扰较小(前挡风玻璃可近似看作平板玻璃). (18)①同组的小丽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如图己所示,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C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 ②小丽在白纸上沿棋子C和D的边缘画圆,测出棋子C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棋子D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值,如下表所示: 小丽发现三次实验测量出的棋子D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比棋子C到玻璃板的距离略大一些,原因是 .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答案】 (1)较薄 同时观察到两个像 (2)确定像的位置 (3)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等效替代法 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较黑暗 (5)玻璃板前 反射 未点燃 相等 (6)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7)不能 虚 (8)不正确,因为仅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9)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10)测量对应的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11)相等 垂直 (12)对称 (13)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 (14)远离 不变 6 (15)不变 (16)B (17)①等于 ②前方偏上 (18)①用灯光照亮棋子C ②B答案
易错疑难集训1.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像C.树叶间空隙的像 D.太阳的像答案1.D 本题易错之处是误把光斑看成树叶的像或影子.光斑是阳光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太阳的像.故选D.易错点1 影子与小孔成像2. [2021济宁微山期中]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小灯泡作光源,所用小孔为正方形,则光屏上的像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直角形的C.正方形的 D.灯丝状的答案2.D 本题易错之处是误认为通过小孔成的像跟小孔的形状有关.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与发光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D.易错点1 影子与小孔成像3. 野外生存训练班的成员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答案3.D 本题易错之处是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区分不清.水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地面比较粗糙,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照到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射入眼睛的很少,故看到的“亮地”为水面.易错点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4. [2022扬州高邮期末]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答案4.D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上下移动,物和像均不动,故选D.易错点3 平面镜成像特点5. 如图所示是两个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分别是:甲 ;乙 . 答案5.【答案】 10:51 7:30(或19:30)易错点3 平面镜成像特点6. [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多选]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为虚像的是 (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清晰亮斑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发生弯折C.从镜子中看自己的像 D.“海市蜃楼”奇观答案6.BC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清晰亮斑是太阳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发生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海市蜃楼”奇观是虚像,故D符合题意.易错点4 虚像和实像的区别7. 跨学科实践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7.B 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的情景,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B.易错点5 光的三种现象辨析8. 新情境诗歌《再别康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能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答案8.D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易错点5 光的三种现象辨析1. 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的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设问】(1)实验中应选择 (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若选择另一种玻璃板会 . (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 (3)实验中选取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中还会用到刻度尺,它的作用是 . (4)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观察,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5)如图甲,实验小组的小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此时他应该从 (填“玻璃板前”或“玻璃板后”)观察蜡烛A的像,这个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将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6)实验时,若该同学发现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7)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成的是 (填“虚”或“实”)像. (8)小明在只做了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实验结论,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 (9)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小明应多次 , 重复实验. (10)进行三次实验后,记录的物体和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 (11)分析图丙中的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12)将图丙中白纸沿MN对折后发现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13)若小明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则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能力设问】(14)如图甲,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应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所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水平移动了3 cm,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 cm. (15)如图甲,若将蜡烛A沿平行于镜面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与镜面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新情境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丁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 【拓展设问】(17)新情境小兰利用可绕固定轴转动的方格磁性板和茶色玻璃板,以及两个相同的铁棋子A和B、量角器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戊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①不改变棋子A和B在方格磁性板上的位置,只将玻璃板转过一定角度,如图戊所示,若要让棋子B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重新重合,应转动右侧方格磁性板使其与玻璃板的夹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侧方格磁性板与玻璃板的夹角. ②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般都是倾斜的,其优点之一就是驾驶员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像的位置在驾驶员的 ,对驾驶员的干扰较小(前挡风玻璃可近似看作平板玻璃). (18)①同组的小丽用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如图己所示,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棋子C的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 ②小丽在白纸上沿棋子C和D的边缘画圆,测出棋子C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棋子D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值,如下表所示: 小丽发现三次实验测量出的棋子D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比棋子C到玻璃板的距离略大一些,原因是 .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答案】 (1)较薄 同时观察到两个像 (2)确定像的位置 (3)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等效替代法 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较黑暗 (5)玻璃板前 反射 未点燃 相等 (6)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7)不能 虚 (8)不正确,因为仅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9)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10)测量对应的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11)相等 垂直 (12)对称 (13)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 (14)远离 不变 6 (15)不变 (16)B (17)①等于 ②前方偏上 (18)①用灯光照亮棋子C ②B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