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4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泸县四中2023年春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终于开学了!”北京家长王丽莉(化名)如释重负。
    她的儿子开学就要上初中,在过去的多半个暑假中,王丽莉为了教育儿子要有阳刚之气,跟儿子几乎一直在“战斗”。其实,她本来计划暑假期间送儿子一份大礼:小学毕业游。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出门。王丽莉最初以为是青春期在作祟,但她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劲: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王丽莉就撞到了两次。
    王丽莉马上找儿子谈话,告诉他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结果,儿子拿出了手机随手点了几下,八九个明星的照片张张划过,“你认识吗?我也希望成为他们这样。”他说,这八九个男孩是在“某某练习生”的综艺节目中出道的。看着一张张充满阴柔气息的男孩照片,王丽莉面露忧伤,心中充满了忧虑。
    其实,男孩教育的危机,《中国青年报》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关注,之后,性别教育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有些家长还特意利用寒暑假让孩子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的活动。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高,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的自拍、上传花样视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家长担心“男孩危机”,“娘气”亚文化请放过孩子》)
    材料二:
    “男孩危机”话题自10多年前进入舆论视野以来经久不衰。一些学者提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共同催生了“男孩危机”,并认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在2009年已超过男性,占比达50.48%。在教育层次上,女性教育呈现“中专-大专-本科”的不断攀升趋势,显示了教育领域中女性地位的日渐上升和男性优势的逐步丧失。如此看来“男孩危机”似乎成了一个得到数据和日常话语支持的事实。那么,“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
    女性教育优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女性得以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纯女户家庭大幅增加,男孩女孩被寄予同样的期望,两性获得了家庭收入提高后同等的家庭支持的增量公平,男女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大为改善。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不过研究显示,高考的性别分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非高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便出现高等教育女性化,迄今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全球高校女生的总量已经超过男生,只有在南亚、中东等地区,女生仍处于劣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对应着更好的性别教育平等状况,身在其中的女性亦具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证明着自身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变化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女性教育优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
    反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女性教育资本的积累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女性在学术、就业、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弱势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结构性性别不平等状况。学术上,虽然本科教育中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性,但在高层次博士教育中,女性数量依然少于男性,学术领域中的女科学家比例低。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可选择的范围狭窄,而且在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竞争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的教育优势遭遇传统的“梯度”婚姻结构,反而催生了更多“剩女”。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及表现,又使得女性经常在家庭决策中成为被牺牲的那个,更多的家庭主妇由此产生。
    总而言之,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更谈不上占据优势,两性不平等程度虽在降低,但同时也变得更加隐蔽,弥散于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话语和某些数据中,“女性优势”与“男孩危机”被看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有碍于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促进女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男性发展,遏制女性教育优势也绝不会推动“男孩危机”问题的解决,反之亦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获得充分、持续、健康的发展,都应被给予自由、充分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教育向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真正解决教育领域中性别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两性的和谐共赢,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导致的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丽莉想方设法仍没能改变受到“娘气”亚文化深刻影响的儿子,这表明阴柔的审美已经成为一些中小学男生的执着追求。
    B. 那些在寒暑假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活动的男孩,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外表高大的他们仍喜欢精致妆容,显得很女性化。
    C. 女性教育优势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但在高层学术领域,这一政策的推动效果还未明显体现。
    D. 如果我们把“女性优势”与“男孩危机”看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一直强调,这会妨碍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提到的“男孩危机”的内涵不大一样,材料一主要指男孩“娘气”化现象,材料二主要是指男孩在教育领域优势地位下降。
    B. 因为女性有先发的优势且更适应考试制度,所以只要机会均等,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就会有绝对优势,其教育优势自然也会更加明显。
    C. 南亚、中东等地区高校女生总量处于劣势,我国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劣势,原因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D. 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着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既促进女性发展,也不削弱男性发展,使之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中认为,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B. 统计显示,中国“剩女”在一线城市居多,特别是北京,剩女数量已经突破80万,不仅居国内第一,更是创下了世界之最。
    C. 女孩子教育优势,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几乎会丧失殆尽;用人单位或者明显或者含糊地表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
    D. 女孩并非只擅长死记硬背,她们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随着试题中考查能力与素养的题目增加,女性的成绩日渐上升。
    4. 有人认为“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请结合材料二反驳这一观点。
    5. 两则材料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B 3. C
    4. ①女性教育优势明显增长,是男女平等观念推动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
    ②女性有着接受教育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后期在学术、就业、婚姻等方面的弱势。总之,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更谈不上占据优势。
    5. ①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叙述(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材料二主要运用了议论的方式。
    ②原因:材料一是新闻报道,叙述方式能让事实更直观。材料二是时事评论,议论方式更容易阐明观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外表高大的他们仍喜欢精致妆容,显得很女性化”曲解文意。原文是“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高,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的自拍、上传花样视频”。选项是说“军营男子汉”的活动对男孩的发展没产生多少改变,而原文是说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的结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要机会均等,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就会有绝对优势,其教育优势自然也会更加明显”或然变必然。原文是“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原文是“或许”,而选项把或然变必然。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无直接关系。
    A.材料二的“男孩危机”指的是教育领域的男性优势逐步丧失,而本项不涉及教育领域。
    B.一线城市“剩女”数量庞大,表明这是女孩危机,根本没有涉及“男孩危机”的问题。另外“剩女”增加的原因未必都与女性高学历有关。
    C.内容与材料二第5段的内容吻合。
    D.证明女孩在素质教育领域也有实力。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第三段中“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不过研究显示,高考的性别分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非高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主要原因”,第四段中“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变化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女性教育优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这些内容分别是从中外教育的基本情况正面论证女性教育优势明显增长,是男女平等观念推动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从而证明“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关系不大。
    根据第五段中“学术上,虽然本科教育中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性,但在高层次博士教育中,女性数量依然少于男性,学术领域中的女科学家比例低。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可选择的范围狭窄,而且在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竞争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的教育优势遭遇传统的‘梯度’婚姻结构,反而催生了更多‘剩女’。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及表现,又使得女性经常在家庭决策中成为被牺牲的那个,更多的家庭主妇由此产生”,这是从反面运用反证法,指出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论证“男孩危机来自女孩教育优势”的观点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根据最后一段“促进女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男性发展,遏制女性教育优势也绝不会推动‘男孩危机’问题的解决,反之亦然”,这是对第二段提出“‘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这个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总结使论证更有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材料一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家长担心“男孩危机”,“娘气”亚文化请放过孩子》,从标题上看就比较文学性,而且材料一主要是讲述了北京家长王丽莉的儿子比较“娘气”的一件事情,所以运用的是记叙和描写的手法。而且材料一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展现中国很多男孩子的教育危机,展现现在“娘气”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所以借助于叙述和描写更生动直观。
    材料二摘编自光明网时评《“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导致的吗?》,首先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时评,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运用议论的方式会更好地发表观点,所以材料二以议论的方式为主。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大妈
    茹志鹃
    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上面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大家都叫它“穷鬼滩”。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
    关大妈在这一带,真是个出名心软命硬的人。她二十三岁那年,刚怀了孕,丈夫就死了。从此,她一个人上山砍柴,挑水煮饭,挺个大肚子,有天大的苦楚,都搁在自己心里。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关大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关大妈在儿子桂平的坟前,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往桂平坟前跑。
    清剿队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老总啊!这里是多年的乱坟场,到了月初月半,连大白天都会出游魂的,老总,你可不能吓我这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孩子,我们快回去吧。”
    她话还没说完,自己就坐在地上,腿软得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一路上,两个人也不知谁扶着谁,跌跌撞撞地走着,走进那所孤单单的草房。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欢喜,原来自己救的小伙子,就是敌人悬赏十两黄金的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老百姓都叫他猫子。
    在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区里,新增加了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土坡坡上关大妈的那所茅屋。
    她还是吃素,也常到儿子坟上去,不过除此之外,到陌生的村里捡牛粪,也会突然地到敌人据点里去买一篮子豆腐回来。
    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剩下最后一点凉意,也叫春风吹跑了。一九四九年的春天黎明前的夜。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
    黎明前的夜,更黑更深。清剿队不分日夜,不管大小道路,到处闻着,嗅着,埋伏着。
    猫子已有两个月没到关大妈家来了。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晩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
    关大妈回到屋里,慢慢地把纸摊开,上面划满了歪歪扭扭的点点线线。关大妈猛然想起:“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地理图吧。”
    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他接过纸去,慎重地和关大妈说:“妈妈,我去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些时候。这里天亮了,日子就好过了。”
    不知哪里惊起一群宿鸟,呱呱地掠过屋顶,朝后山飞去。
    “孩子,快走吧!”
    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外面的狗,远远近近一齐狂叫起来。猫子从门缝张望了一下,就见几十个清剿队的家伙正包抄村子。
    江边的炮声,隐隐地响着。
    微微的星光下,薄薄的茅屋顶变得灰白。残缺的茅屋屋檐的影子,投在屋子当腰的泥墙上,就像一道奇妙的花边。
    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
    黑烟冲上天,火光照亮了院子,村子,烧红了半个天。火,在跳着,火舌舐到了屋檐。
    “救火啊!着火啦!”
    从院子到河边,都是人,都是水,喊的叫的,火光冲天。
    猫子早挤到河边,有些在家过夜的年轻人,也趁乱悄悄地跑了。
    江边的炮声,隆隆滚来,正像久旱后的雷声。
    阳光从天窗上,斜斜地透进来,匾上“游击队之母”五个大黑字,显得更加光辉灿烂。那军人肃然地站在横匾下,把自己胸前的勋章,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在长条桌上。背后的院门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稳步走了进来,她眯缝着眼,盯住这军人看了半晌,才轻声说道:“猫子,可把你盼来了。”那里,五个黄灿灿的勋章,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桌上。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两处“黑黑瘦瘦”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的共同的外貌特征,意在突出游击队生活的艰苦。
    B. 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关大妈的身世经历。“心软命硬”表现了关大妈坎坷而悲苦的命运。
    C. 桂平牺牲前的话,显示了桂平对敌人的仇恨,为下文关大妈救助受伤遭追捕的猫子埋下了伏笔。
    D. 唬走贼兵,瘫软在地的描写,丰富了关大妈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可靠,符合人物的身份。
    7. 关于文中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乌云”“满天灰沉沉”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沉痛与悲伤。“老鹰在低空盘旋”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仇恨与愤怒。
    B. 阴沉的天色,瑟瑟地摇摆着的枯草,写出了坟场的压抑、荒凉恐怖的氛围,烘托了贼兵内心的胆怯与他们的愚蠢。
    C. “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黎明前的夜”既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民即将胜利的时代背景。
    D. 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8.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9. 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关大妈内心情绪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分析关大妈内心情绪的变化。
    【答案】6. A 7. D
    8. ①七年前,关大妈在给儿子上坟时;②一九四九年的春天,关大妈担负起传递情报的职责;③关大妈为帮助猫子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
    9. ①儿子牺牲后的万念俱灰;②关大妈救下倪老虎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③最后帮助倪老虎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这表明关大妈从容镇定。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的共同的外貌特征”错误。开头“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和结尾“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两处都为同一人——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D.“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错误。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体现了战争状况越来越激烈。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
    原文“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可知,关大妈在给儿子上坟时,救下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
    原文“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晚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可知,关大妈担负起传递情报的职责。
    原文“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可知,关大妈为帮助猫子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原文“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可知,生儿子的不易;原文“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可知,儿子牺牲后的万念俱灰;
    原文面对清剿队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从容镇定的回答,这让关大妈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原文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关大妈由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靠拢,最后帮助倪老虎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这表明关大妈从容镇定、无畏牺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与元微之①书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节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①元微之,即元稹,元和十年,贬谪为通州司马。
    10.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B.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C.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D.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颜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在古代最初表示下对上的尊称,后来演变为平辈或朋友之间的敬称。
    B. 胡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疏远隔绝,亦泛指北方,南方的少数民族。
    C. 二十二郎,“二十二”表示在同家族同辈人之中,不分男女。依年龄的排行。
    D. 司马,唐时为州长官刺史的佐官,多以贬官充任,属闲职,一般不参与公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来,白居易孤独地居住在贬谪地,与元稹近两年未通书信,内心沉郁悲痛又深感无奈。
    B. 两首赠诗抒写了彼此想念、盼能再见之情,既表现两人交谊深厚,又增强了文学感染力。
    C. 白居易用“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友人均遭贬滴的困顿处境,寄寓了内心抑郁不平之气。
    D. 信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呼唤“微之微之”,既亲密真切又沉痛凄楚,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意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14. 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选文中有具体的表达,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述。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2)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14. 作者向友人报告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表现出知足常乐、随遏而安的旷达情怀。第一件值得宽慰的事是:来九江三年,身心俱安,家中老小,均在眼前,同寒暖,共温饱,亦可同享天伦之乐。第二件值得宽慰的事是:江州地理环境尚佳,传染病不多;鱼肥酒关,其他食物跟北方相似;司马薪俸虽不高,量入计出,衣食口粮,亦可自足。第三种值得宽慰的事是:去年(元和十一年)秋,在庐山东西两林间香炉峰下,建造了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周围环境极其幽关,天下称绝。白居易每次入庐山,必在此草堂盘桓十余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
    “风候”的谓语是“稍凉”,所以应在“凉”后断开,排除AD;
    “多”修饰“类”,作“类”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不分男女”错误。“二十二”表示在同家族同辈人之中,分男女,依年龄各自排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及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两首赠诗抒写了彼此想念、盼能再见之情”错误。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的情景,而不是彼此想念、盼能再见之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因”,于是;“置”,建造;“乔松十数株”,定语后置句,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修竹千余竿”,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2)“举”,抬;“山僧一两人”,定语后置句,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或”,有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可知,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
    由原文“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可知,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
    由原文“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可知,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
    参考译文: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节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项 羽
    陆 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和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 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却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 第三句写出了虽然范增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等到项羽败退乌江,后悔已晚,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对比”错误,没有形成对比。“八尺将军千里骓”意为项羽身高八尺骑乘千里马,纵横驰骋勇冠三军,“八尺”和“千里”用数据写出项羽军事实力的强大,突出项羽的威猛形象。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两句对项羽形象的描述寄寓着诗人的敬佩之情;后两句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其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感惋惜。
    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但是在句里行间充满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语句简单,但是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后两句是感叹之句,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到乌江畔,到时也是悔之晚矣!苦涩自知!这两句表面是这个意思,其实在感叹!即使一世英豪,做事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只能是自吞苦果!表明诗人在敬的同时的感叹!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答案】 ①. 有善始者实繁 ②. 能克终者盖寡 ③. 度义而后动 ④.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⑤. 良辰美景奈何天 ⑥. 赏心乐事谁家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繁”“寡”“辰”。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世间》由文学跨界影视,从专业阅读扩展为社会阅读,从文艺作品延伸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小说《人世间》既是一部厚重温暖的百姓奋斗生活史,也是一部 ① 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它的讲述不回避坎坷,敢于直面且战胜困难。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适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气与魄。
    电视剧《人世间》与原著既 ② 也添彩加戏,成功地将有力量的文学转化为有魅力的光影。这源自创作团队高度契合的艺术追求与 ③ 的专业精神。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光加彩。《人世间》的热播为当下文艺工作者重中一个“常识”:贴着时代的脉搏、贴着人民的心跳让文艺创作天高地阔。
    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文学与影视在双向赋能中共同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
    18.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
    B. 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
    C. 它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D. 它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波澜壮阔 ②一脉相承 ③精益求精 19. D
    20. 构成:把“文学”与“影视”相结合的密切关系比喻为“联姻”,即通婚结成姻亲关系。都具有亲密结合、携手合作的特点。表达效果: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学为影视创作提供素材、影视热播又助力文学普及的现象。并与后文的“双向赋能”与“文艺的璀璨繁荣”形成呼应,助于理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形容改革开放发展史的声势和规模,可用“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②处,语境指电视剧《人世间》与原著之间的承继关系,可用“一脉相承”。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③处,语境指《人世间》创作团队的艺术追求,可用“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指已经很好还求更好。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一共有四处错误。
    第一处,缺少主语,根据前文判定主语应为“小说《人世间》”,承前应添加代词“它”;
    第二处,分句逻辑顺序不当,应该从反映时代精神、国家和民族的内容再到现实题材创作的主题;
    第三处,搭配不当,“昭示”无法与“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搭配,应改为“彰显”;
    第四处,“进步发展”语序不当,改为“发展进步”。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构成:比喻句的构成要指出本体、喻体。“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本体是“文学和影视的关系”,喻体是“联姻”。“联姻”,通婚结成姻亲关系。喻指两个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携手合作。这一比喻抓住了文学和影视之间亲密结合、携手合作的特点。
    分析表达效果: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本句“优良传统”,说明了文学和影视之间携手合作的现象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文学为影视创作提供素材、影视热播又助力文学普及。下句“文学与影视在双向赋能中共同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突出了文学和影视亲密结合的作用,此处“联姻”的比喻更利于理解这一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运赛场上,中国代表团收获的不仅是运动成绩,更值得称颂的是选手们表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32岁的苏炳添,在职业生涯的晚期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飞人大战”跑道上的中国选手。证明了只要努力奋斗,一切皆有可能;35岁的庞伟在退役两年后再度上阵,成为中国射击队的“定海神针”;37岁的吕小军带着一句豪言“我的举重人生没有极限”,在东京书写了不老传奇。
    ①___________。而在中国代表团中,更多的“90后”“00后”小将汇聚东京,在奥运舞台上开创他们的时代!
    中国奥运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14岁少女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以3个满分的表现震惊世界;21岁的张常鸿打破世界纪录,夺得男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堪称中国代表团最大的惊喜之一。
    年轻人的舞台②____________,还在于比赛场下面对镜头的热情与自信。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决赛时,齐刷刷的“哪吒头”惊艳亮相,跑出第六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赢得各国记者点赞;夺得两枚游泳金牌的张雨霏,不论输赢始终笑意盈盈,在面对外媒提问中国选手有没有接受过兴奋剂检查时,小姑娘霸气回应:“中国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的次数是全世界最多的。”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2. 请简要梳理上述材料的行文脉络。
    【答案】21. ①老将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动!
    ②不仅在于赛场上拼搏和努力。
    22. 首先叙述奥运老将取得的佳绩,接着写到年轻选手取得的成绩,最后,叙述了年轻选手赛场下的优良表现。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选文的第一段叙述老将们在东京奥运会取得的优秀成绩,接着,下文叙述了小将们取得的成绩,①中所填入句子应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文“而”表明意思有转折,所以①所填入句子应是叙述老将的表现所带来的感受,故可填入“老将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动!”这样的内容。
    第二空,根据后文“还在于比赛场下面对镜头的热情与自信”中的“还在于”可知,②中所填入句子应用关联词“不仅”连接,同时,与“比赛场下”相对的是比赛场上的表现。故②中可填入“不仅在于赛场上拼搏和努力”这样的内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选文共四段,文章的第一段首先叙述了在东京奥运会上老将们取得的好成绩,“32岁的苏炳添,在职业生涯的晚期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飞人大战’跑道上的中国选手……”。
    接着,第二段作为过渡,过渡到第三段对年轻运动员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国奥运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14岁少女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以3个满分的表现震惊世界……”。
    最后,第四段叙述了年轻选手在赛场外表现。“夺得两枚游泳金牌的张雨霏,不论输赢始终笑意盈盈,在面对外媒提问中国选手有没有接受过兴奋剂检查时……”。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塔拉生活在极端宗教和原始信仰的家庭,走出大山就读杨百翰大学,第一次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世界:同学懂得各种地理常识,还能接受绘画、文学等艺术的熏陶,会穿吊带露出赤裸的肩膀……当一个人见过了大海的宽阔,便知道了湖泊的狭窄,她开始觉醒,背叛父亲的教导,努力自我救赎,最终摆脱原生家庭,考剑桥,上哈佛,实现人生蜕变。
    “成长”和“环境”,是青年成长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人人都渴望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又时时处处受到环境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美国作家塔拉突破自身环境限制,开阔眼界,自我救赎,最终实现人生蜕变的经历,意在说明人时时处处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在受到局限的环境中时,要体现出积极主动性,勇于突破困境,摆脱束缚,求得发展。
    由此看来,逆境给人以艰难困苦,但如果变压力为动力,勇敢地同困难斗争,就能做出常人做不出来的奇迹。因此,逆境里也不要悲观消沉,要敢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化不利为有利,坚定地向理想的国度进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行文思路上,提出突破困境以求发展的中心论点,然后论述,只有在逆境中经受过磨炼的人,才更知道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才更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才更能战胜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进而成为人才。困苦环境的确可以使人磨炼意志、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从而创造生命的辉煌。可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如法国大作家雨果说:“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为豪杰的乳汁。”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学校。” 至于3岁而孤的范仲淹、屡试不第的蒲松龄以及当代的苏阿芒、江梦南等人。
    立意:
    1.困境中勇于突破。
    2.逆境中昂起头。
    3.环境仅是外因,内生动力是关键。
    4.摆脱困境,砥砺前行,


    相关试卷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赏析文本一中划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