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综合能力拔高检测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综合能力拔高检测题(无答案),共5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综合能力拔高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 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A. B. C. D.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用于制导线 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3.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CO2比空气重、CO比空气轻 B.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C.它们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D.它们的用途不同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炭与O2反应可生成CO2,也可生成COB.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木炭与O2生成CO的过程放出热量D.木炭与O2的反应是化合反应5.“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6.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7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因为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方案甲研究微粒的运动
B. 用方案乙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C. 用方案丙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D. 用方案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10.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二、非选择题11.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2)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图3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图4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3)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CO可作燃料,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CO2可制作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1)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_____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异味;(2)可用_____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13.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答一条)。②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氢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区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③某种镁铝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______。(2)CO2的“捕集”,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主要技术流程。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
②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3)CO2的利用。①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14.CO在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将CO2转化为CO并还原CuO,设计了以下实验: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步骤Ⅰ:制备并收集CO2 。取一支试管,将制成糊状的CuO用毛笔刷在试管内壁,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炭粉,再用该试管收集CO2,实验装置如图甲。 图甲 图乙步骤Ⅱ:用CO还原CuO。将步骤Ⅰ收集满CO2的试管套上气球,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观察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收集干燥、纯净的CO2,步骤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 ,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CO2时,若导管不伸入试管底部,会导致 。 (2) 步骤Ⅱ中加热炭粉时,炭粉与CO2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再加热氧化铜时,1min左右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实验结束后,挤压气球使气体进入试管,取下气球,立即在试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其目的是 。15.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⑴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⑵加热前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B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⑶在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⑷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①,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