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5(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392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5(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392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5(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392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5(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5(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化学——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5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B.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
D.硝酸铵制成的医用速冷冰袋利用了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性质
【答案】A
【解析】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这个浓度的酒精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故A错误;
B.PP纤维也称聚丙烯纤维,由聚丙烯及多种有机、无机材料,经特殊的复合技术精制而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84消毒液、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环境消毒剂,故C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的,可以用于医用速冷冰袋,故D正确;答案选A。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3NA
B.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A
C.2molSO2与1mol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2NA
D.NO2与足量H2O反应产生1.12LN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1NA
【答案】B
【解析】A.H2O2为液体,2.24LH2O2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A错误;
B.1个铵根离子中含11个质子,故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A,故B正确;
C.SO2、O2反应生成SO3为可逆反应,2molSO2与1mol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应小于2NA,C错误;
D.未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确定1.12LNO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选B。
9.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既能溶解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中,也能溶解于P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
【答案】D
【解析】A.一般来讲,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 简单离子半径::A项错误;
B. 非金属性:Cl大于S,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项错误;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C项错误;
D. Z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溶液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D项正确;答案选D。
10.某种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X法正确的是
A.X是乙酸乙酯的同系物,可能有香味
B.X能溶于水,密度可能比水的大
C.X遇碱溶液或酸溶液都不变质
D.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A.X含环状结构,与乙酸乙酯的结构不相似,二者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X含-COOC-,且碳原子数不多,则X不溶于水,密度可能比水的小,故B错误;
C.含-COOC-,具有酯的性质,遇碱溶液或酸溶液均发生水解反应而变质,故C错误;
D.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1.一种从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已知: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 3
3.119
1.595
0.753
沸点/℃
58.76
76.8
215~2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需不断搅
B.将-氧化为Br2
C.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密度小
D.进行蒸馏,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答案】B
【解析】A、过滤时不需搅拌,选项A错误;
B、用乙装置利用氯气将Br-氧化为Br2,选项B正确;
C、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沸点与溴相差大,萃取后的溶液可通过蒸馏而分离,选项C错误;
D、可用装置丁进行蒸馏,先收集Br2再收集正十二烷,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2.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①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和NO3-
B.在滴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0.5~0.7mol时,发生离子反应为Al3++4OH-=AlO2-+2H2O
C.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D.n(H+)∶n(NH4+)∶n(Mg2+)=2∶4∶1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知,①溶液中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氢气,则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则没有碳酸根和硝酸根离子,根据电中性原则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②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铁离子;当溶液中含氢离子、铵根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时,加入氢氧化钠,先与氢离子反应,再与镁、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与铵根离子反应得到一水合氨,再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A、溶液中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氢气,则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则一定不含CO32-和NO3-,根据电中性原则知,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
B、根据题给图像知,在滴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0.5至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NH4++OH-=NH3·H2O,故B错误;
C、根据题给图像知,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含NH4+、H+、Mg2+、Al3+,故C错误;
D、根据题给图像分析,氢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氢氧化钠为0.5至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NH4++OH-=NH3·H2O,所以铵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氢氧化钠为0.7至0.8mol时,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所以Al3+的物质的量是0.1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0.1mol ×3)÷2=0.05mol,n(H+)∶n(NH4+)∶n(Mg2+) =2∶4∶1,故D正确。
13.25℃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mol·L-1,将0.5mol(NH4)2SO4溶于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a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正向移动
B.滴加aL氨水后的溶液中,n(NH4+)=200n(NH3·H2O)=1 mol
C.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mol·L-1
D.滴加aL氨水后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c(NH4+)=2c(SO42-)>c(H+)=c(OH-)
【答案】A
【解析】A.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硝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溶液中加入氨水是弱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A错误;
B.将0.5mol(NH4)2SO4溶于水,向该溶液滴加aL 氨水后溶液呈中性,c(H+)=c(OH−)=10−7mol·L−1,根据电荷守恒,c(NH4+)=2 c(SO42-),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1L,c(NH4+)=2 c(SO42-)=1mol/L,则n(NH4+)=1mol;根据一水合氨电离平衡得到:NH3•H2O⇌NH4++OH-,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mol•L-1,则平衡常数K===2×10-5 mol•L-1,计算得到c(NH3•H2O)=mol/L,n(NH3•H2O)=mol,滴加a L氨水后的溶液中,n(NH4+)=200 n(NH3•H2O)=1mol,故B正确;
C.设所加氨水的浓度为z mol·L−1,根据物料守恒,滴加a L氨水后溶液中n(NH3·H2O)+ n(NH4+)=1mol+z mol·L−1×a L,联立n(NH4+)=200n(NH3·H2O)=1mol,计算得到z=,故C正确;
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OH-)+2c(SO42-),得到c(NH4+)=2 c(SO42-),c(H+)=c(OH-),得到c(NH4+)=2 c(SO42-)>c(H+)=c(OH-),故D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4分)无水FeCl2易吸湿、易被氧化,常作为超高压润滑油的成分。某实验小组利用无水FeCl3和氯苯(无色液体,沸点132.2℃)制备少量无水FeCl2,并测定无水FeCl2的产率。
实验原理: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
实验装置:按如图所示组装好的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向三颈烧瓶A中加入16.76g无水FeCl3和22.5g氯苯。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工业氮气(含有H2O、O2、CO2)制取纯净干燥的氮气。
①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必要的装置,确定其合理的连接顺序:a→________→上图中的j口(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实验完成后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
(3)启动搅拌器,在约126℃条件下剧烈搅拌30min,物料变成黑色泥状。加热装置A最好选用__(填字母)。
a.酒精灯 b.水浴锅 c.电磁炉 d.油浴锅
(4)继续升温,在128~139℃条件下加热2h,混合物颜色逐渐变浅,黏度降低。该步骤中加热温度已经接近或超过氯苯沸点,但氯苯实际损失量却非常小,其原因是________。
(5)继续加热1h后放置冷却,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过滤出固体,用洗涤剂多次洗涤所得固体,置于真空中干燥,得到成品。若D中所得溶液恰好与25mL2.0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该实验中FeCl2的产率约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fg→de→bc(2分) 将生成的HCl气体排入装置D中被水完全吸收(2分)
(2)无水氯化钙 (2分) 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使FeCl2、FeCl3水解(2分)
(3)d (2分)
(4) 球形冷凝管可使挥发的氯苯冷凝回流 (2分)
(5)97.0%(2分)
【解析】(1)①由分析可知,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fg→de→bc,吸收装置注意长进短出;②实验完成后继续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将生成的HCl气体排入装置D中被水完全吸收,防止测FeCl2的产率偏小。
(2)FeCl2、FeCl3易水解,装置C中的试剂是干燥剂无水氯化钙,其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使FeCl2、FeCl3水解;
(3)结合温度约126℃,选择油浴锅的好处是便于控制温度,故选d;
(4)由装置图可知,加热温度已经接近或超过氯苯沸点,但氯苯实际损失量却非常小,其原因是球形冷凝管可使挥发的氯苯冷凝回流;
(5)n(HCl)=n(NaOH)=0.025L2.0mol·L-1=0.05mol,
n(FeCl2)=n(HCl)=0.05mol=0.1mol,
加入16.76g无水FeCl3和22.5g氯苯,物质的量分别约为0.103mol和0.2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氯苯过量,则该实验中FeCl2的产率约为100%97.0%。
27.(14分)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Mn2+
Fe2+
Fe3+
Al3+
Mg2+
Zn2+
Ni2+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2
8.9
(1)“滤渣1”含有S和________;在稀硫酸“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
(6)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7)工业上常用NH4HCO3做金属离子的沉淀剂,而不用Na2CO3或NaHCO3,其优点是NH4HCO3溶解度大,容易洗涤,过量时受热易分解,便于分离除去。写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iO2(不溶性硅酸盐)(1分) MnS(1分)
MnO2+MnS+2H2SO4=2MnSO4+S+2H2O (2分)
(2)将Fe2+氧化为Fe3+ (2分)
(3)4.7 (1分)
(4) NiS和ZnS (2分)
(5)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Mg2++2F-平衡向右移动 (2分)
(6)Mn2++2HCO3-=MnCO3↓+CO2↑+H2O (2分)
(7) NH4HCO3NH3↑+CO2↑+H2O (1分)
【解析】(1)Si元素以SiO2(不溶性硅酸盐)的形式存在,SiO2(不溶性硅酸盐)不溶于硫酸,“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为:MnO2+MnS+2H2SO4=2MnSO4+S+2H2O,MnS为还原剂,滤渣1含有S和SiO2(不溶性硅酸盐);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
(3)根据分析,调节pH的目的是除去Fe3+、Al3+,但不沉淀Mn2+、Mg2+、Zn2+、Ni2+,根据表pH的范围为4.7~6;故答案为:4.7;
(4)加入Na2S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NiS和ZnS;故答案为:NiS和ZnS;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因为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Mg2++2F−平衡向右移动;故答案为: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Mg2++2F−平衡向右移动;
(6)根据分析和流程,沉锰的反应为:Mn2++2HCO3-=MnCO3↓+CO2↑+H2O;故答案为:Mn2++2HCO3-=MnCO3↓+CO2↑+H2O;
(7)NH4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故答案为:NH4HCO3NH3↑+CO2↑+H2O。
28.(15分)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NO在空气中存在如下反应:2NO(g)+O2(g)⇌2NO2(g)△H,上述反应分两步完成,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反应I和反应Ⅱ中,一个是快反应,会快速建立平衡状态,而另一个是慢反应。决定2NO(g)+O2(g)⇌2NO2(g)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反应I”或“反应Ⅱ”);对该反应体系升高温度,发现总反应速率反而变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反应未使用催化剂)。
(2)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的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T℃时,各物质起始浓度及10min和20min各物质平衡浓度如表所示:
①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在10min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2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
③在20min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O和N2,使二者的浓度均增加至原来的两倍,此时反应v正_______v逆(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必刷试卷05(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化学——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7(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高考化学“7+3+2”提分专练必刷卷06(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化学——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