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吴忠市第三中学2023年高中阶段招生模拟考试(二)
化 学 试 题
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Al-27,S-32,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 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研碎胆矾 B. 稀有气体制作的电光源发光
C. 动植物呼吸 D. 对干冷玻璃片哈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添加酒精 B. 检查气密性
C. 倾倒溶液 D. 蒸发水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否则可能会引起失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3.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①2Na ②2OH- ③NO2 ④ ⑤Fe2+ ⑥2CO ⑦H2
A. ④⑤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 B. ②⑤中的“2”均表示电荷数
C. ③⑦中的“2”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D. ①⑥中的“2”均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注元素显示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④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注离子显示的化合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⑤中的“2”均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表示的意义错误;
B、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中的“2”均表示离子的个数,⑤中的“2”均表示电荷数,表示的意义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中这种原子的个数,③⑦中的“2”均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表示的意义正确;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中的“2”均表示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⑥中的“2”均表示分子的个数,表示的意义错误;
答案:C。
4. 下列操作及所用原理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洗衣——乳化作用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油污——NaOH与油脂发生反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密闭容器中必须放有足量的红磷,使其燃烧才能实现。
D. 用酒精除去污渍——溶解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肥皂洗衣,是因为肥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故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密闭容器中的红磷无需足量,符合题意;
D、用酒精除去污渍,是因为酒精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化学与我们生活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②减少燃煤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③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④用聚氯乙烯包装食品可节约纸张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说法正确;
②燃煤会产生固体颗粒物,则减少燃煤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说法正确;
③化肥和农药对保证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目前无法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说法不正确;
④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包装食品,说法不正确。
则说法正确的有①②,故选C。
6.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 赤铁矿石与一氧化碳反应有铁生成,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 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可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分子、中子,不符合题意;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铁生成,但是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不符合题意;
D、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符合题意。
故选D。
7. 二氧化碳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利用该反应可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是氧化物 B. 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C. 丁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乙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42CO+2H2。
【详解】A、由微观图示可知,甲为CO2,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酯置换反应,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丁物质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乙物质甲烷,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0g溶液
B. 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 40℃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甲物质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该温度下5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则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15g=6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20℃时,13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所含溶剂质量为130g-30g=100g,而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时最多还可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50g-30g=20g,该选项说法正确;
C、4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则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不确定甲、乙溶液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插入燃着的木条
B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
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C
除去粗盐中的少量难溶性杂质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检验未知固体中否含有碳酸钠
加足量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助燃性),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过量的氯化钙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性杂质不溶于水,可通过加足量水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除去粗盐中的少量难溶性杂质,故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不能检验未知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也可能含有活泼金属或碳酸氢钠等,故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BD 。
10. 用下表实验探究CO2能否与H2O发生反应。
步骤
操作
1
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上喷水
2
将润湿后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
B. 步骤1的作用是验证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C. 步骤2的现象是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 由该实验能得出“CO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正确;
B.步骤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上喷水发现没有变红,所以验证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正确;
C.步骤2的现象是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因为湿润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正确;
D.由该实验不能得出“CO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因为没有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变红,错误。
故选:D。
11.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甲: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 乙: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丙: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丁:向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固体的质量也是不变的,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一定质量稀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氯化铜的质量刚开始不变,随后逐渐减少,直至反应完全为0,故选项图像正确;
D、稀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关系分别为、,由于反应产生的氢气来自于酸,所以若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铝消耗的稀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2. 用化学符号表示:
(1)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液体燃料,由粮食作物发酵而成的有机化合物______;
(2)两个氮分子______;
(3)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______;
(4)Fe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______。
【答案】(1)C2H5OH##CH3CH2OH##C2H6O
(2)2N2
(3)O
(4)Fe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乙醇是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液体燃料,由粮食作物发酵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OH或CH3CH2OH或C2H6O;
【小问2详解】
分子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小问3详解】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氧元素,表示为O;
【小问4详解】
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示+2价,硫酸根显示-2价,故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13.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利用装置E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序号)。若利用装置D干燥二氧化碳,D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1) ①.
②. a
(2) ①. C ②. 浓硫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用装置E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小问2详解】
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则发生装置选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则D中应加入浓硫酸。
14. 开展如图实验探究。
对比①④可探究:______。对比______(填序号,以下同上)可探究:饱和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更好。对比______可探究:CO不与NaOH反应。给出检验①中生成物的一种方法(只写出操作)______,写出验证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①.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②. ①② ③. ①③ ④. 加入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⑤. Na2CO3+2HCl=2NaCl+H2O+CO2↑(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
【详解】①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明显变小,气球膨胀;④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压变小,气球膨胀较小,因此对比①④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①中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气球膨胀较为明显;②中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消耗的二氧化碳质量较少,气球膨胀较小,故对比①②可探究:饱和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更好。①中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气球膨胀较为明显;③中氢氧化钠和一氧化碳不反应,气球无明显变化,故对比①③可探究:CO不与NaOH反应。①中生成物为碳酸钠,检验碳酸钠可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应用题
15. 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改正为: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①. 瓶塞应倒放
②. 搅拌,加速溶解
(2) ①. 小于 ②. 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污染实验台,瓶塞应倒放;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小问2详解】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右盘质量=左盘质量-游码质量,故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造成读数偏大,即实际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16. 一定量铜粉中混有约6.5g的锌粉,现要将锌粉除去,需要一定量硫酸。计算:要让锌粉反应完,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多少克?
【答案】设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质量为x,则
解得x=24.5g
答: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24.5克。
【解析】
【详解】见答案。
四、实验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中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水的电解。航天员在核心舱的饮用水来自“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将核心舱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后,通过RO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进行渗透净化处理,实现污水变净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RO反渗透膜利用的净化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实现污水变净水。
(2)写出核心舱内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 通过RO反渗透膜进行渗透净化处理后的水为纯净物
C. 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供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4)舰体易遭受海洋气候侵蚀,为防止航母中钢铁制品锈蚀,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
A. 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 刷防锈漆
C. 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 给某些部位涂油
(5)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用形状大小相同并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其中一块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______
金属活动性:Zn>Fe
将另一块铁片放入______溶液中
有红色固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过滤 (2)
(3)C (4)ABD
(5) ①. 无明显现象
②. 硫酸铜(合理即可)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RO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其它物质不能通过,利用的净化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小问2详解】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故A说法不正确;
B、通过RO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进行渗透净化处理后的水,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信息可知,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供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故C说法正确;
故选C;
【小问4详解】
A、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所以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可以达到防锈的目的,故A正确;
B、刷防锈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锈的目的,故B正确;
C、虽然黄金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价格昂贵,所以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不现实,故C错误;
D、给某些部位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锈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BD;
【小问5详解】
将其中一块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即可说明锌比铁活泼;
将另一块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试管中溶液由___________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拓展】
(5)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HCl+NaOH=NaCl+H2O
(2)红色 (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
(4) ①. NaCl、BaCl2、NaOH ②. 无明显现象 ③. 碳酸钠或硫酸钠 ④. 有白色沉淀生成
(5)CaCO3、Ba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 NaCl+H2O;
【小问2详解】
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 、BaCl2、NaOH;
设计实验: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
【小问5详解】
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CaCO3、BaC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中,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吴忠三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科普阅读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