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425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1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425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1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425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1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郴州市九中2021年六月化学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Mn:55 Fe:56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每题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 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登记信息 B. 测体温 C. 洗手 D. 用消毒剂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登记身份信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洗手过程中只是将手上的杂质冲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消毒剂消毒过程中能将微生物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
A. 过滤悬浊液 B. 加热液体
C 蒸发溶液 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正确;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是1/3,错误;C、蒸发时要边加热边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正确;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正确。故选B。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 从科学、安全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B.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C. 焙制面包时加适量碳酸氢钠 D. 用硫磺熏制腊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的报警器应该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故A错误;
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的面包疏松多孔,故C正确;
D、硫燃烧会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所以不能用硫磺熏制腊肉,故D错误。
故选C。
5.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鼻梁夹大多选用金属铝或铁,铝、铁能压成条,说明具有的性质是
A. 导热性 B. 导电性 C. 延展性 D. 硬度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铝、铁能压成条,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故选C。
6. 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NaClO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NaClO是由金属离子(钠离子)与酸根离子(次氯酸根)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C。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都是由10个质子构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说法正确;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混合组成混合物,其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说法正确。
故选C。
8. 制造C919大飞机采用的非金属材料氮化硅(Si3N4)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氮元素显-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4×(-3)=0,则x=+4价。故选D 。
9.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Cl4+H2Si+HCl
C. 反应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是由分子构成,1个甲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为SiCl4、乙为H2、丙为Si、丁为HC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结合前面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物前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后氢元素的质量,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实验室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 3%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烧杯 B. 托盘天平 C. 量筒 D. 玻璃棒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 3%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使用的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故选B。
11. 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硝酸钾是一种复合肥 B. 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C. 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D.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钾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是一种复合肥,选项正确;
B、钾元素能够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提高农作物抗倒伏的能力,所以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选项错误;
C、氮元素能够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则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选项正确;
D、铵态氮肥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挥发会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选项正确,故选B。
1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是
A. CaCl2、 Na2CO3、 KNO3
B. NaNO3、FeCl3、HCl
C. NaCl 、Ba(NO3)2、 NaOH
D. NH4Cl、Na2CO3 、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溶液为黄色,不是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 区分合成纤维和棉花: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成纤维灼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棉花灼 烧时有烧纸味,分别灼烧合成纤维和棉花,闻气味,产生现象不同,可能区分,方案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OH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可以区分,方案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C 、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时,除去的是主要物质,不是杂质,方案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能除去盐酸和过量的碳酸钙,最后得到氯化钙溶液,方案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图示
选项
A.向 pH=10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40℃,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性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pH会逐渐减小,但是溶液的pH值只会无限的接近7,永远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B错误;
C、接近饱和蒸发水分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后来恒温蒸发饱和硝酸钾溶液时,溶液一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不变,故C错误;
D、足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比锌活泼,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锌的大,在坐标中镁对应的速率斜线比锌陡,反应完全时用的时间短,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足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为难点。
15. 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C.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D.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Zn>Fe>H>Ag;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锌后和硝酸亚铁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锌。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不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产生了铁,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Ag+,硝酸亚铁可以部分反应,则溶液中可能含有Fe2+,不正确;
D、根据C项分析,溶液中一定没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6. 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氯原子______;
(2)3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
(3)铵根离子_____;
(4)铝元素_____;
(5)标记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答案】(1)2Cl (2)3SO3
(3)
(4)Al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
【小问2详解】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多个微粒时,就在微粒符号前写上对应的数值,所以3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3。
【小问3详解】
铵根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小问4详解】
铝元素的化学符号为Al。
【小问5详解】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上化合价,数字在后,“+-”在前。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7. 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苛性钠③石墨④活性炭⑤纯碱⑥乙醇⑦氢氧化铝⑧稀盐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填序号)
(1)农业上用来改良土壤酸性:_____。
(2)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
(3)可以除去水壶内水垢的是:_____。
(4)可以用于消毒的有机物是:_____。
(5)炉具清洁剂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
【答案】(1)① (2)③
(3)⑧ (4)⑥
(5)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农业上用来改良土壤酸性,故填:①;
【小问2详解】
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故填:③;
【小问3详解】
水壶内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稀盐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可以除去水壶内水垢的是稀盐酸,故填:⑧;
【小问4详解】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消毒的有机物是酒精,故填:⑥;
【小问5详解】
炉具清洁剂中的主要成分是苛性钠(氢氧化钠),故填:②。
18. 如图是一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硒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B和C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3)写出A、B、C中的阳离子的符号:_____;
(4)A、C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 ①. 78.96 ②. 非金属
(2)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3)Al3+ (4)AlCl3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硒元素名称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小问2详解】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和C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3详解】
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A为阳离子,A的质子数为13,失去三个电子,为铝离子,表示为:Al3+;
【小问4详解】
A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一般显+3价,C元素质子数为17,一般显-1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A、C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19.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 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2)t2℃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 B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是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____方法提纯A。
【答案】 ①. C ②. 150 ③. 33.3% ④. c>b>a或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mL液体,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Ca2的说法错误的是, 2N2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五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