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7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455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7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455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7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455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7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展开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济南二中高三线上检测)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图2为反应①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图2中c曲线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92 kJ·mol-1
C.在反应②中,若有1.25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NH3的体积为5.6 L
D.催化剂a、b能提高化学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答案 B
解析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曲线d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出600 kJ-508 kJ=92 kJ,故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B正确;未指明气体所处条件,因此不能根据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确定气体的体积,C错误;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D错误。
2.(2020·山东省六地市高三线上考试)工业上主要采用甲醇与CO的羰基化反应来制备乙酸,发生反应如下:CH3OH(g)+CO(g)===CH3COOH(l)。在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0.20 mol的CH3OH(g)和0.22 mol的CO,测得甲醇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T2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2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缩小容器容积,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乙酸的产率
C.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B点大于A点
D.温度为T2时,向上述已达到平衡的恒压容器中,再通入0.12 mol CH3OH和0.06 mol CO的混合气体,平衡不移动
答案 BD
解析 根据图像,随着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A错误;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正向移动,乙酸的产率提高,故B正确;根据图像,T1温度下A点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方向进行,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A点大于B点,故C错误;T2下,甲醇的转化率为60%,
CH3OH(g)+CO(g)CH3COOH(l)
n(始) 0.20 0.22
n(消) 0.12 0.12
n(平) 0.08 0.10
达到平衡,此时容器的体积为2 L,c(CH3OH)=0.04 mol·L-1,c(CO)=0.05 mol·L-1,化学平衡常数K===500,再充入0.12 mol CH3OH和0.06 mol CO,此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即容器的体积为4 L,此时c(CH3OH)==0.05 mol·L-1,c(CO)==0.04 mol·L-1,Q===K,说明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3.(2020·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T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H3OCH3,发生反应:CH3OCH3(g)CO(g)+H2(g)+CH4(g),测得容器内初始压强为41.6 kPa,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v(CH3OCH3)、时间t与CH3OCH3分压p(CH3OCH3)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00 s时,CH3OCH3的转化率为0.16
B.该温度下,要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只可以使用催化剂
C.平衡时,测得体系的总压强121.6 kPa,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4 000
D.反应速率满足v(CH3OCH3)=k·p(CH3OCH3),t=400 s时,v(CH3OCH3)=0.0154 kPa·s-1
答案 AD
解析 据图可知t=400 s时,CH3OCH3分压p(CH3OCH3)=35.0 kPa,容器内初始压强为
41.6 kPa,初始投料只有CH3OCH3,恒容密闭容器中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此时CH3OCH3的转化率为≈0.16,故A正确;该温度下,要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除使用催化剂外,还可以增大反应物的压强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故B错误;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的总压强p总=121.6 kPa,设甲醚物质的量为1 mol,反应消耗甲醚物质的量为x,列三段式有:
CH3OCH3(g)CO(g)+H2(g)+CH4(g)
起始(mol) 1 0 0 0
转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1-x x x x
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有=,解得x≈0.96,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x=2.92 mol,所以Kp=≈40 000,故C错误;反应速率满足v(CH3OCH3)=k·p(CH3OCH3),k=,将点(10.0,4.4)代入可得k=4.4×10-4s-1,400 s时v(CH3OCH3)=4.4×10-4s-1×35 kPa=1.54×10-2kPa·s-1,故D正确。
4.(2020·济南市高三一模)丙酮的碘代反应CH3COCH3+I2―→CH3COCH2I+HI的速率方程为v=k·cm(CH3COCH3)·cn(I2),其半衰期(当剩余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c(CH3COCH3)/ (mol·L-1)
c(I2)/(mol·L-1)
v/(10-3mol·L-1·min-1)
0.25
0.050
1.4
0.50
0.050
2.8
1.00
0.050
5.6
0.50
0.100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方程中的m=1、n=0
B.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2.8×10-3min-1
C.增大I2的浓度,反应的瞬时速率加快
D.在过量的I2存在时,反应掉87.5%的CH3COCH3所需的时间是375 min
答案 AD
解析 由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可得()m=,则m=1,由第二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可得()n=,则n=0,A选项正确;由A可知,m=1,n=0,则v=k·c(CH3COCH3),代入第一组数据可得,k=5.6×10-3min-1,B选项错误;由第二组和第四组数据分析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I2的浓度,反应的瞬时速率不变,C选项错误;存在过量的I2时,反应掉87.5%可以看作经历3个半衰期,即50%+25%+12.5%,因此所需的时间为=375 min,D选项正确。
5.(2020·威海市高三4模拟)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5 mol CO和1 mol H2,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实验测得平衡时H2的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代表压强,且Y1>Y2;X代表温度,且ΔH<0
B.M点反应物转化率之比α(CO)∶α(H2)=1∶1,N点该比例减小
C.若M、N两点对应的容器体积均为5 L,则N点的平衡常数K=100
D.图2中曲线AB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负对数pK(pK=-lgK)与X的关系
答案 BD
解析 若X为压强,Y为温度,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氢气的转化率越小,而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H2的转化率越大,所以Y为压强,X为温度,且Y1>Y2;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氢气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A正确;初始投料n(CO)∶n(H2)=1∶2,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照1∶2反应,所以任意时刻二者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1,故B错误;N点和M点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容器体积为5 L,M点H2的转化率为50%,可根据该点列三段式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1) 0.1 0.2 0
转化(mol·L-1) 0.05 0.1 0.05
平衡(mol·L-1) 0.05 0.1 0.05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100,故C正确;pK=-lgK,则K越大,pK越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则pK越大,故曲线AC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负对数pK(pK=-lgK)与X的关系,故D错误。
6.(2020·日照市高三3月联考)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NO2+NO3 ΔH1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ΔH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ΔH3 快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第一步中NO2平衡产量
B.第二步NO2和NO3的碰撞都是有效的
C.反应2N2O5(g)―→4NO2(g)+O2(g)的ΔH=2ΔH1+ΔH2+ΔH3
D.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C
解析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不能改变第一步中NO2平衡产量,故A错误;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NO2,说明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故B错误;
由①N2O5NO2+NO3 ΔH1
②NO2+NO3→NO+NO2+O2 ΔH2
③NO+NO3→2NO2 ΔH3
可知2×①+②+③得2N2O5(g)―→4NO2(g)+O2(g),故该反应ΔH=2ΔH1+ΔH2+ΔH3,故C正确;第二步属于慢反应,说明反应不容易进行,第三步属于快反应,说明反应容易进行,则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20·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学习检测)(1)乙基叔丁基醚(以ETBE表示)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剂。用乙醇与异丁烯(以IB表示)在催化剂HZSM-5催化下合成ET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g)+IB(g)ETBE(g) ΔH。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被催化剂HZSM-5吸附的顺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反应历程的最优途径是________(填C1、C2或C3)。
(2)一定条件下,用Fe2O3、NiO或Cr2O3作催化剂对燃煤烟气回收。反应为2CO(g)+SO2(g) 2CO2(g)+S(l) ΔH=-270 kJ·mol-1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科研小组用Fe2O3作催化剂。在380 ℃时,分别研究了[n(CO)∶n(SO2)]为1∶1、3∶1时SO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2)。则图2中表示n(CO)∶n(SO2)=3∶1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 ΔH<0,在一定条件下NO2与N2O4的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有如下关系:v(NO2)=k1·p2(NO2),v(N2O4)=k2·p(N2O4),相应的速率与其分压关系如图所示。
一定温度下,k1、k2与平衡常数Kp(压力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间的关系是k1=________;在图标出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O2(g)+2SO2(g)2SO3(g)。
已知:标准平衡常数Kθ=,其中pθ为标准压强(1×105 Pa),p(SO3)、p(O2)和p(SO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SO3)=x(SO3)p,p为平衡总压,x(SO3)为平衡系统中SO3的物质的量分数。SO2和O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SO3的平衡产率为ω,则Kθ=__________(用含ω的最简式表示)。
答案 (1)-4a C3 (2)①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 ②曲线a (3)k1=2k2·KP BD 达到平衡时,N2O4与NO2的消耗速率满足条件v(NO2)=2v(N2O4) (4)
解析 (1)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ΔH=-(5-1)a kJ·mol-1=-4a kJ·mol-1,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过渡态1和2的活化能都为6a kJ·mol-1,过渡态3的活化能为4a kJ·mol-1,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过渡态3的活化能最小,反应历程最优。(2)①根据图示内容,对比260 ℃时不同催化剂作用下SO2的转化率,可以看出Cr2O3作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快,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但是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SO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②n(CO)∶n(SO2)=2∶1时,反应速率介于n(CO)∶n(SO2)=3∶1和n(CO)∶n(SO2)=1∶1之间,且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n(CO)∶n(SO2)=3∶1是相等的,Fe2O3作催化剂时,曲线a符合。
(3)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NO2与N2O4的消耗速率的关系为v(NO2)=2v(N2O4),则k1·p2(NO2)=2k2·p(N2O4),k1=2k2·KP;满足平衡条件v(NO2)=2v(N2O4)即为平衡点,B、D点的压强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之比为1∶2,所以B、D为平衡点。(4)设SO2和O2起始物质的量为2 mol和1 mol,由SO3的平衡产率为ω可知,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2ω,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O2(g)+2SO2(g)2SO3(g)
起(mol) 1 2 0
变(mol) ω 2ω ω
平(mol) 1-ω 2-2ω 2ω
由三段式可得p(SO3)、p(O2)和p(SO2)分别为×pθ、×pθ、×pθ,则标准平衡常数Kθ===。
8.(2020·潍坊高三考试)氨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尿素[CO(NH2)2]、N2H4等多种含氮的化工产品。
(1)以NH3与CO2为原料可以合成尿素[CO(NH2)2],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 ΔH1=-159.5 kJ·mol-1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2=+116.5 kJ·mol-1
反应Ⅲ:H2O(l)===H2O(g) ΔH3=+44.0 kJ·mol-1
则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l) ΔH=________kJ·mol-1。
(2)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在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体系中尿素的产率和催化剂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a点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T1之后尿素产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际生产中,原料气带有水蒸气,图2表示CO2的转化率与氨碳比、水碳比的变化关系。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测得b点氨的转化率为30%,则x=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该反应的v正=k正·c2(NH3)·c(CO2),v逆=k逆·c(H2O),k正和k逆为速率常数,则平衡常数K与k正、k逆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7.0 (2)①不是 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催化剂活性降低 ②Ⅰ 4 ③K=
解析 (1)已知:
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 ΔH1=-159.5 kJ·mol-1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2=+116.5 kJ·mol-1
反应Ⅲ:H2O(l)===H2O(g) ΔH3=+44.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Ⅰ+Ⅱ-Ⅲ得
2NH3(g)+CO2(g)CO(NH2)2(s)+H2O(l),则
ΔH=-159.5 kJ·mol-1+(+116.5 kJ·mol-1)-(+44.0 kJ·mol-1)=-87.0 kJ·mol-1。(2)①产率最高之前,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产率下降,且催化剂活性降低;
②氨碳比相同时曲线Ⅲ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大,所以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为Ⅰ;由题意可知:
2NH3(g)+CO2(g)CO(NH2)2(s)+H2O(g)
起始量 x 1
变化量 2a a
即=0.3,=0.6,则x=4;
③当v正=v逆时反应达到平衡,即k正·c2(NH3)·c(CO2)=k逆·c(H2O),此时平衡常数K==。
9.(2020·莱芜一中高三考试)目前,处理烟气中SO2常采用水煤气还原法。
已知:①2CO(g)+SO2(g)===S(l)+2CO2(g) ΔH1=-37.0 kJ·mol-1
②2H2(g)+SO2(g)===S(l)+2H2O(g) ΔH2=+45.4 kJ·mol-1
③CO的燃烧热ΔH3=-283 kJ·mol-1
(1)表示液态硫(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正反应活化能E1____________(填“>”“<”或“=”)ΔH2。
(3)在一定压强下,发生反应①。平衡时SO2的转化率α(SO2)与投料的比值[=y]、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比较平衡时CO的转化率α(CO):N__________(填“>”“<”或“=”, 下同)M,逆反应速率:N________P。
(4)某温度下,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2 mol CO和2 mol SO2发生反应①、②,第5 min时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中CO2、H2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1.8 mol。
①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
②其他条件不变,在第7 min时缩小容器体积,SO2的平衡浓度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S(l)+O2(g)===SO2(g) ΔH=-529 kJ·mol-1 (2)> (3)> < (4)①2 700 ②增大
解析 (1)①2CO(g)+SO2(g)S(l)+2CO2(g)ΔH1=-37.0 kJ·mol-1,②2H2(g)+SO2(g)===S(l)+2H2O(g) ΔH2=+45.4 kJ·mol-1,CO的燃烧热ΔH3=-283 kJ·mol-1,即③CO(g)+
O2(g)===CO2(g) ΔH3=-283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计算S(l)+O2(g)===SO2(g)的ΔH=(-283 kJ·mol-1)×2-(-37.0 kJ·mol-1)=-529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S(1)+O2(g)===SO2(g) ΔH=-529 kJ·mol-1。
(2)反应②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ΔH2=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0,E1=E2+ΔH2,由于E2>0,所以E1>ΔH2。
(3)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温度相同、投料比的比值[=y]越大,SO2的转化率α越大、CO的转化率越小,即y1>y2,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SO2的转化率α越低,所以N点的投料比小、温度低,则N点CO的转化率大于M点CO的转化率;N、P投料比相同,但P点温度高,所以P点反应速率大于N点,逆反应速率:N<P。
(4)①
2CO(g)+SO2(g)S(l)+2CO2(g)
开始(mol·L-1) 0.2 0.2 0
变化(mol·L-1) 0.16 0.08 0.16
平衡(mol·L-1) 0.04 0.12 0.16
2H2(g)+SO2(g)S(l)+2H2O(g)
开始(mol·L-1) 0.2 0.12 0
变化(mol·L-1) 0.18 0.09 0.18
平衡(mol·L-1) 0.02 0.03 0.18
所以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K===2 700。②其他条件不变,在第
7 min时缩小容器体积,即使容器的压强增大,由于两个反应的正反应都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缩小体积,容器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容器体积减小,所以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仍然会增大。
10.(2020·枣庄三中、高密一中、莱西一中高三考试)氮、碳氧化物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多年来化学工作者对氮、碳的氧化物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Ⅰ.已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2NO(g)N2O2(g) (快) ΔH1<0;
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
第二步:N2O2(g)+O2(g)2NO2(g) (慢) ΔH2<0;
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
(1)在两步的反应中,哪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更大________(填“第一步”或“第二步”)。
(2)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
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Ⅱ.(1)利用CO2和CH4重整不仅可以获得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还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知重整过程中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C(s)+2H2(g) ΔH1>0
②CO2(g)+H2(g)===CO(g)+H2O(g) ΔH2>0
③CO(g)+H2(g)===C(s)+H2O(g) ΔH3<0
则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ΔH=____________(用含ΔH1、ΔH2、ΔH3的代数式表示),若固定n(CO2)=n(CH4),改变反应温度,CO2和CH4的平衡转化率见图甲。
同温度下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的平衡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CH4(g)2CO(g)+2H2(g),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单位Pa)的关系如图乙所示。y点:v正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已知气体分压(p分)=
气体总压(p总)×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数Kp,求x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2CrO+2H+Cr2O+H2O设计如图丙装置(均为惰性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图丙中左侧电极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_极,电解制备过程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阳极液中Na和Cr的含量,若Na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此时Na2CrO4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若选择用熔融K2CO3作介质的甲烷(CH4)燃料电池充当电源,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1)第二步 (2)
Ⅱ.(1)ΔH1+ΔH2-ΔH3 CO2发生了其他副反应 (2)大于
Ⅲ.负 4Na2CrO4+4H2O2Na2Cr2O7+4NaOH+2H2↑+O2↑ (2-)×100%
CH4-8e-+4CO===5CO2+2H2O
解析 Ⅰ.(1)总反应的快慢由反应慢的一步决定,慢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更大。
(2)因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v1正=v1逆,v2正=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
即[k1正·c2(NO)]×[k2正·c(N2O2)·c(O2)]=[k1逆·c(N2O2)]×[k2逆·c2(NO2)],则=。Ⅱ.(1)将已知的三个反应重新组合,反应①+②-③,得到反应CH4(g)+CO2(g)2CO(g)+2H2(g),根据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反应方程式中CH4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投料比也为1∶1,因此二者转化率应该相同,但是所给的转化率图像中,CO2转化率曲线高于CH4转化率曲线,可能是CO2发生了一些副反应造成的。
(2)反应CH4(g)+CO2(g)2CO(g)+2H2(g)是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CH4的转化率越小,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p1条件下的转化率大于p2,则p1小于p2,压强为p2时,在y点反应未达到平衡,则反应正向移动,所以v正>v逆,由图可知该温度下x所处条件下的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为50%,则有:
CH4(g)+CO2(g)2CO(g)+2H2(g)
起(mol·L-1) 0.1 0.1 0 0
转(mol·L-1) 0.05 0.05 0.1 0.1
平(mol·L-1) 0.05 0.05 0.1 0.1
总物质的量=0.3 mol,总压为p2,其平衡常数Kp==。
Ⅲ.根据2CrO+2H+===Cr2O+H2O,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即右侧电极生成H+,则消耗OH-,发生氧化反应,右侧为阳极,则左侧为阴极,连接电解电源的负极,电解制备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a2CrO4+4H2O2Na2Cr2O7+4NaOH+2H2↑+O2↑,设加入反应容器内的Na2CrO4为1 mol,反应过程中有x mol Na2CrO4转化为Na2Cr2O7,则阳极区剩余Na2CrO4为(1-x)mol,对应的n(Na)=2(1-x)mol,n(Cr)=(1-x)mol,生成的Na2Cr2O7为 mol,对应的n(Na)=x mol,n(Cr)=x mol,根据Na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解得x=2-,则Na2CrO4的转化率为×100%=(2-)×100%。
若选择用熔融K2CO3作介质的甲烷燃料电池充当电源,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4CO===5CO2+2H2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10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10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9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9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