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含解析)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含解析)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的关系,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

    1.电离常数(K电离)与电离度(α)的关系(以一元弱酸HA为例)
          HA    H+  +  A-
    起始浓度: c酸 0 0
    平衡浓度: c酸·(1-α) c酸·α c酸·α
    K电离==。
    若α很小,可认为1-α≈1,则K电离=c酸·α2(或α=)。
    2.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的关系
    (1)对于一元弱酸HA,Ka与Kh的关系
    HAH++A-,Ka(HA)=;A-+H2OHA+OH-,Kh(A-)=。则Ka·Kh=c(H+)·c(OH-)=Kw,故Kh=。常温时Ka·Kh=Kw=1.0×10-14,Kh=。
    (2)对于二元弱酸H2B,Kal(H2B)、Ka2(H2B)与Kh(HB-)、Kh(B2-)的关系
    HB-+H2OH2B+OH-,Kh(HB-)=
    ==。
    B2-+H2OHB-+OH-,Kh(B2-)===。
    考向拓展 常温时,对于一元弱酸HA,当Ka>1.0×10-7时,Khc(H+)>c(OH-)
    c(Na+)+c(H+)=c(CH3COO-)+c(OH-)
    2c(Na+)=c(CH3COO-)+c(CH3COOH)
    c(CH3COO-)+2c(OH-)=c(CH3COOH)+2c(H+)
    解析 CH3COOHCH3COO-+H+(主要)
    CH3COO-+H2OCH3COOH+OH-(次要)
    水溶液呈酸性。
    (2)CH3COOH、CH3COONa混合呈中性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c(Na+)=c(CH3COO-)
    解析 CH3COOHCH3COO-+H+
    CH3COO-+H2OCH3COOH+OH-
    若溶液呈中性,则电离和水解相互抵消。
    (3)常温下pH=2的CH3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解析 由于CH3COOH是弱酸,所以当完全反应后,CH3COOH仍过量许多,溶液呈酸性。
    (二)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1.巧抓“四点”,突破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实例分析:向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pH与加入NaOH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a点为反应一半点,b点呈中性,c点恰好完全反应,d点NaOH过量一倍)

    分析:
    a点,溶质为:CH3COONa、CH3COOH,
    离子浓度关系:c(CH3COO-)>c(Na+)>c(H+)>c(OH-);
    b点,溶质为:CH3COONa、CH3COOH,
    离子浓度关系:c(CH3COO-)=c(Na+)>c(H+)=c(OH-);
    c点,溶质为:CH3COONa,
    离子浓度关系:c(Na+)>c(CH3COO-)>c(OH-)>c(H+);
    d点,溶质为:CH3COONa、NaOH,
    离子浓度关系:c(Na+)>c(OH-)>c(CH3COO-)>c(H+)。
    2.滴定曲线图像中“交叉点”的分析与应用
    [实例分析1]
    T ℃时,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种微粒H2C2O4、HC2O、C2O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H2C2O4的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H2C2O4H++HC2O,
    Ka1=;
    ②HC2OH++C2O,
    Ka2=。
    (2)根据A点,得Ka1=10-1.2,根据B点,得Ka2=10-4.2。
    (3)在pH=2.7的溶液中,=________。
    答案 1 000
    解析 ===1 000。
    (4)0.1 mol·L-1的NaHC2O4溶液呈________性,其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答案 酸 c(Na+)>c(HC2O)>c(H+)>c(C2O)>c(OH-)
    解析 HC2O+H2OH2C2O4+OH-
    Kh===10-(14-1.2)≪Ka2
    所以HC2O的电离大于其水解。
    (注:也可以根据图像观察)
    [实例分析2]
    25 ℃时,向某浓度的H3PO4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四种微粒H3PO4、H2PO、HPO、PO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δ0、δ1、δ2、δ3分别代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pH由1到14依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a1=________,Ka2=________,Ka3=________。
    (4)常温下,试判断①0.1 mol·L-1NaH2PO4
    ②0.1 mol·L-1Na2HPO4的酸碱性。
    ①________;②________。
    答案 (1)H3PO4 H2PO HPO PO
    (2)H3PO4+OH-===H2PO+H2O
    H2PO+OH-===HPO+H2O
    HPO+OH-===PO+H2O
    (3)10-2 10-7.1 10-12.2 (4)①酸性 ②碱性
    解析 (4)①Kh===10-12≪10-2,溶液呈酸性。
    ②Kh===10-6.9>10-7.1,溶液呈碱性。
    3.滴定直线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常温下,向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向二元弱酸H2Y中滴加NaOH溶液,依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Y+OH-===H2O+HY-、HY-+OH-H2O+Y2-。
    (2)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lg 增大(填“增大”或“减小”,下同),lg 减小。
    (3)Ka2(H2Y)=________。
    答案 10-4.3
    解析 Ka2=,
    当c(H+)=10-3时,=10-1.3,
    所以Ka2=10-4.3。
    (4)在交叉点“e”,c(H2Y)________(填“>”“<”或“=”)c(Y2-)。
    答案 =
    解析 在“e”点,lg =lg ,
    所以=,
    所以c(H2Y)=c(Y2-)。


    1.(2020·全国卷Ⅰ,13)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数:δ(A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δ(H2A),曲线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 0 mol·L-1
    C.HA-的电离常数Ka=1.0×10-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c(HA-)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滴定终点消耗NaOH溶液40 mL,H2A是二元酸,可知酸的浓度是
    0.100 0 mol·L-1,B项错误;起点溶液pH=1.0,c(H+)=0.100 0 mol·L-1,可知H2A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溶液中没有H2A,所以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2-),A项错误;利用曲线①、②的交点可知,c(HA-)=c(A2-),此时pH=2.0,c(H+)=1.0×10-2 mol·L-1,
    HA-A2-+H+,Ka(HA-)==1.0×10-2,C项正确;滴定终点时,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A2-)+c(HA-)+c(OH-),以酚酞为指示剂,说明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OH-)>c(H+),所以c(Na+)>2c(A2-)+c(HA-),D项错误。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山东),15]25 ℃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 mol·L-1,lg c(CH3COOH)、lg c(CH3COO-)、lg c(H+)和lg 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时,c(CH3COOH)=c(CH3COO-)
    B.N点时,pH=-lg Ka
    C.该体系中,c(CH3COOH)= mol·L-1
    D.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答案 BC
    解析 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c(CH3COOH)减小,c(CH3COO-)增大,故MN线表示lgc(CH3COO-),NP线表示lgc(CH3COOH),MO线表示lgc(H+),OP线表示lgc(OH-)。O点时,c(H+)=c(OH-),N点时,c(CH3COOH)=c(CH3COO-),A项错误;N点时,lgc(CH3COOH)与lgc(CH3COO-)相等,故c(H+)=Ka,pH=-lgKa,B项正确;由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可知Ka==c(H+)·,故c(CH3COOH)=mol·L-1,C项正确;溶液pH增大,碱性增强,CH3COO-的水解程度减小,D项错误。
    3.(2019·全国卷Ⅰ,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l=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答案 C
    解析 滴定至终点时发生反应:2NaOH+2KHA===K2A+Na2A+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种类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其导电能力越强,A项正确;图像中纵轴表示“相对导电能力”,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溶液中c(K+)、c(HA-)逐渐减小,而Na+、A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由题图可知,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逐渐增强,说明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B项正确;本实验默认在常温下进行,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邻苯二甲酸钠和邻苯二甲酸钾,由于邻苯二甲酸是弱酸,所以溶液呈碱性,pH>7,C项错误;滴定终点时,c(K+)=c(Na+),a点到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的,故c点时c(K+)>c(OH-),所以c(Na+)>c(K+)>c(OH-),D项正确。
    4.(2017·全国卷Ⅱ,12)改变0.1 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图像,pH=1.2时,H2A和HA-相交,则有c(H2A)=c(HA-),正确;B项,根据pH=4.2时,K2(H2A)==c(H+)=10-4.2,正确;C项,根据图像,pH=2.7时,H2A和A2-相交,则有c(H2A)=c(A2-),正确;D项,根据pH=4.2时,c(HA-)=c(A2-),且c(HA-)+c(A2-)约为0.1 mol·L-1,而c(H+)=10-4.2 mol·L-1,可知c(HA-)=c(A2-)>c(H+),错误。
    5.(2017·全国卷Ⅰ,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
    答案 D
    解析 横坐标取0时,曲线M对应pH约为5.4,曲线N对应pH约为4.4,因为是NaOH滴定H2X溶液,所以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会存在c(HX-)=c(H2X),所以曲线N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B正确;=1时,即lg=0,pH=5.4,c(H+)=1×10-5.4 mol
    ·L-1,Ka2=≈1×10-5.4=100.6×10-6,A正确;NaHX溶液中,c(HX-)>c(X2-),即1,即c(X2-)>c(HX-),D错误。

    1.(2020·山东省日照高三联考)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可用于农药中间体以及有机磷水处理剂的原料。常温下向1 L 0.5 mol·L-1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水分别电离出的c水(OH-)之比为10-6.54∶10-1.43
    B.b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Na+)>3c(HPO)
    C.反应H3PO3+HPO2H2PO的平衡常数为105.11
    D.当V(NaOH)=1 L时,c(Na+)>c(H2PO)>c(H3PO3)>c(HPO)
    答案 AC
    解析 A项,a点、b点水电离出的c水(OH-)之比为∶,正确;B项,b点c(H2PO)=c(HPO),溶液pH=6.54<7,溶液呈酸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2c(HPO)+c(H2PO),则c(Na+)b>c
    B.c点溶液中:c(Na+)=10c(HX)
    C.室温下NaX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4.75
    D.图中b点坐标为(0,4.75)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a、b、c均为酸性溶液,则溶质为HX和NaX,pH

    相关试卷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一 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8 考点一 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比剖析“三大”平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7 考点二 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7 考点二 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突破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问题,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