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按要求写句子,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请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新余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1.(9分)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走在pì jìng 的小巷里,魏jiào shòu 突然来了líng gǎn ,想到了那道难题的解法。为了bì miǎn 遗忘,他一边niàn dao ,一边拿出纸笔mái
tóu 记录,直到家人催促,他才发现dān ge 了很长时间,连忙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你瞧瞧我,真该好好pī píng 。”家人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bù jīn 笑了。
2.(3分)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蒸融(lóng) 狂风暴雨 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
B.憧(chōng)憬 轻于鸿毛 曰:非然也(然:然后。)
C.撇(piě)嘴 盛气凌人 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蜷(quán)缩 天崖海角 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3.(3分)下列关于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樟树四季常青,即使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也是那么蓬蓬勃勃
B.樟树本身不仅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C.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也仍然不变
D.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老舍,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章节选自他的小说《骆驼祥子》。
B.《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分别是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马克•吐温。
C.《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了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D.很多古诗都和传统节日有关,例如《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元日》。
5.(8分)写出带有“然”字的成语,再选词填空。
然起敬
然无恙
然大悟
然而生
然一新
然正气
(1)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竟 。
(2)经过重新装修的大堂,给人一种 的感觉。
6.(6分)按要求写句子。
根据“琢磨”的不同意思造句,完成(1)﹣(2)题。
(1)表示“雕琢和打磨”:
(2)表示“思考、考虑”:
(3)父亲对我们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改为转述句)
7.(11分)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 , 。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 ,树头花落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 , 。”
(4)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像《礼记》中说的那样:“ , ,又日新”。
8.(4分)请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而发生海啸,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2023年6月12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进行试运行。据称,试运行期间“将使用淡水代替核污染水,用海水进行稀释后通过海底隧道排放入海”。
(1)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漏事故,谈谈你对人类利用核能的看法。
(2)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看法。
9.(8分)阅读。
北人食菱
ㅤㅤ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仕于南方
仕:做官。
B.席上啖菱
啖:谈论。
C.其人护其短
短:短处。
D.欲以去热也
去:除掉、去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停顿两处)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论语》中的话回答。
10.(12分)阅读。
阳光地带
ㅤㅤ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ㅤㅤ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ㅤㅤ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的几何图形。
ㅤㅤ④我走到自己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ㅤㅤ⑤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ㅤㅤ⑥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ㅤㅤ⑦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ㅤㅤ⑧母亲永远是阳光地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短暂
②往昔
(2)第④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中“温暖”和“清凉”的第一层意思分别是指温度的高和低,第二层意思是 和 。
(3)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下列哪一项不适合用来形容短文中的母亲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5)文中多次写到“阳光地带”,它有哪几层意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1.(30分) ㅤㅤ有这样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自己佩服、崇敬的人,你一定也期望长大后成为他(她)那样的人,请以《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ㅤㅤ要求:(1)围绕题目选择恰当事例写下来;(2)内容具体,表达清楚,有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2023年江西省新余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9分)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走在pì jìng 僻静 的小巷里,魏jiào shòu 教授 突然来了líng gǎn 灵感 ,想到了那道难题的解法。为了bì miǎn 避免 遗忘,他一边niàn dao 念叨 ,一边拿出纸笔mái tóu 埋头 记录,直到家人催促,他才发现dān ge 耽搁 了很长时间,连忙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你瞧瞧我,真该好好pī píng 批评 。”家人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bù jīn 不禁 笑了。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僻静 教授 灵感 避免 念叨 埋头 耽搁 批评 不禁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3分)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蒸融(lóng) 狂风暴雨 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
B.憧(chōng)憬 轻于鸿毛 曰:非然也(然:然后。)
C.撇(piě)嘴 盛气凌人 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蜷(quán)缩 天崖海角 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蒸融”的“融”应读“róng”,指融化。
B.有误,“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C.正确。
D.有误,“天崖海角”应改为“天涯海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3分)下列关于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樟树四季常青,即使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也是那么蓬蓬勃勃
B.樟树本身不仅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C.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也仍然不变
D.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A.不恰当,“夏天还是冬天”和“它们那么蓬蓬勃勃”条件关系,应用“无论……都……“连接。
B、C、D恰当。
故选:A。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老舍,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章节选自他的小说《骆驼祥子》。
B.《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分别是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马克•吐温。
C.《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了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D.很多古诗都和传统节日有关,例如《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元日》。
【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课文理解。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B、C正确。
D.不正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早春美景,与传统节日无关。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5.(8分)写出带有“然”字的成语,再选词填空。
肃 然起敬
安 然无恙
恍 然大悟
油 然而生
焕 然一新
浩 然正气
(1)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竟 安然无恙 。
(2)经过重新装修的大堂,给人一种 焕然一新 的感觉。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肃然起敬 安然无恙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焕然一新 浩然正气
(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结合语境选择“安然无恙”。
(2)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结合语境选择“焕然一新”。
故答案为:
肃 安 恍
油 焕 浩
(1)安然无恙;
(2)焕然一新。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6.(6分)按要求写句子。
根据“琢磨”的不同意思造句,完成(1)﹣(2)题。
(1)表示“雕琢和打磨”: 这块玉经过琢磨显得更有光泽了。
(2)表示“思考、考虑”: 你说的事我再琢磨琢磨。
(3)父亲对我们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改为转述句)
父亲对我们说,那是他对我们的期望。
【分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进行造句,转述句就是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方法为:引述句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直接引语中出现第二人称,改的时候要把第二人称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引述句中有“这”“这个”“这些”等指示代词,在改转述句时,要改为“那”“那个”“那些”等。
【解答】(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进行造句。表示雕琢和打磨,是词语的表面意思;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进行造句。表示雕思考、考虑,是词语的比喻意思;
(3)本题考查直述句改写转述句。把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我”改为“他”。
故答案为:
(1)这块玉经过琢磨显得更有光泽了。
(2)你说的事我再琢磨琢磨。
(3)父亲对我们说,那是他对我们的期望。
【点评】掌握转述句的改法,一词多义,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训练。
7.(11分)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 读书须用意 , 一字值千金 。”
(4)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像《礼记》中说的那样:“ 苟日新 , 日日新 ,又日新”。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2)依次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读书要熟读精思》。意思是:读书的时候要专心致志,肯下功夫,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故答案为:
(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千磨万击还坚劲 天街小雨润如酥 西出阳关无故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 只缘身在此山中;
(3)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4)苟日新 日日新。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4分)请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而发生海啸,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2023年6月12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进行试运行。据称,试运行期间“将使用淡水代替核污染水,用海水进行稀释后通过海底隧道排放入海”。
(1)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漏事故,谈谈你对人类利用核能的看法。
人类在利用核能时应当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让它发挥重要的作用。
(2)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看法。
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会造成大面积海域的污染;由于核污水污染性强,会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渔业并通过食物链裢危害人体健康;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看法建议。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解答】(1)核能发电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以少量的核子燃料即可产生大量的能量。除此之外,核能发电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1、污染低。2、运输方便、成本低。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但是核能发电也有弊端:1、核废料处理需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性,因此必须慎重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2、热污染。核能发电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3、核能发电被认为存在风险。核裂变必须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一旦失去控制,裂变能不仅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全球已经发生了数起核泄露事故,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漏事故,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生态及民众造成了巨大伤害。有些环保人士就认为,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并不是一种安全的能源。所以人类在利用核能时应当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让它发挥重要的作用。
(2)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核安全更多的关注,如何更安全的利用核能成为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射性污染如核污水的杀伤力强,其影响大,会导致海洋水体及水体生物乃至相关产业都受到影响。福岛核电站含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污染性强,排入太平洋会随洋流及海水的流动大面积扩散,造成大面积海域遭污染;由于核污水污染性强,会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渔业并通过食物链裢危害人体健康;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我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看法是: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会造成大面积海域的污染;由于核污水污染性强,会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渔业并通过食物链裢危害人体健康;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故答案为:
(1)人类在利用核能时应当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让它发挥重要的作用。
(2)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会造成大面积海域的污染;由于核污水污染性强,会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渔业并通过食物链裢危害人体健康;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点评】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
9.(8分)阅读。
北人食菱
ㅤㅤ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B
A.仕于南方
仕:做官。
B.席上啖菱
啖:谈论。
C.其人护其短
短:短处。
D.欲以去热也
去:除掉、去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菱角生长在水中并非生长在土里,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3)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停顿两处)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论语》中的话回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分析】参考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并非生长在土里,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解答】(1)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A、C、D正确。B.有误。啖:吃。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词:于:在;强:勉强。知:知道。句意为:菱角生长在水中并非生长在土里,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断句为: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的主旨,据此来谈即可。根据文章内容,北人明明不知道菱角要去壳后再吃,却假装知道,最后将生长在水里的菱角说成生长在土中。形象而深刻地讽刺了这个“北人”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如果这个北人能自知其短,虚心学习,当能“识菱”“去壳”。谁知他竟护其短,自以为知,自欺欺人的为“并壳入口”辩护,以至闹出“前山后山,何地不有”的笑话。故可用《论语》中的话回答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故答案为:
(1)B;
(2)菱角生长在水中并非生长在土里,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0.(12分)阅读。
阳光地带
ㅤㅤ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ㅤㅤ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ㅤㅤ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的几何图形。
ㅤㅤ④我走到自己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ㅤㅤ⑤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ㅤㅤ⑥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ㅤㅤ⑦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ㅤㅤ⑧母亲永远是阳光地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短暂 瞬间
②往昔 从前
(2)第④自然段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其中“温暖”和“清凉”的第一层意思分别是指温度的高和低,第二层意思是 母亲对“我”的关爱 和 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 。
(3)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我”的感动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下列哪一项不适合用来形容短文中的母亲 C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5)文中多次写到“阳光地带”,它有哪几层意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两层意思:一是指阳光充足的地方;二是指母爱的温暖。“阳光地带”不仅是文章主题的象征,也是全文的线索。
【分析】短文记述了母亲为了温暖“我”,将“我”的被子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而自己的则在阴凉处,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解答】(1)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①短暂:很短的一段时间;瞬间。近义词为“瞬间”。②往昔:过去;从前。近义词为“从前”。
(2)考查了修辞手法及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第④自然段中把“我”的被子的温暖比作母亲的手心,第⑦段把母亲被子的清凉比作母亲的手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它们是温暖的。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看出其中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被子的温暖高,第二个的含义是母亲对“我”的关爱;结合句子: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母亲被子的温度低,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指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可知,文章写“我”下班回家,看到“我”的被子被晒在阳光最好的地带,母亲的被子却在房屋的阴影里,表达了“我”的感动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考查了对诗文词句理解。A、B、D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都适合用来形容短文中的母亲。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意思是园中的葵花都长的郁郁葱葱了,青青的葵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这句话只是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不适合用来形容短文中的母亲。故选C。
(5)考查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重点词句一般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文中“阳光地带”表层含义是指阳光充足的地方,深层含义指母爱的温暖。“阳光地带”在文中的作用:不仅是文章主题的象征,也是全文的线索。
故答案为:
(1)①瞬间;②从前;
(2)比喻 母亲对“我”的关爱 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
(3)表达了“我”的感动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C;
(5)两层意思:一是指阳光充足的地方;二是指母爱的温暖。“阳光地带”不仅是文章主题的象征,也是全文的线索。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1.(30分) ㅤㅤ有这样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自己佩服、崇敬的人,你一定也期望长大后成为他(她)那样的人,请以《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ㅤㅤ要求:(1)围绕题目选择恰当事例写下来;(2)内容具体,表达清楚,有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自己佩服、崇敬的人,你一定也期望长大后成为他(她)那样的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注意把事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情感变化,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材料的详略和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解答】范文:
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你,是我心中的腊烛,点燃了我的理想;你,是我心中的太阳,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你,是我心中的指南针,指引我前进……感谢你,敬佩你——我的老师。
小时候幼稚无知的我,以为你很神气。“金口玉言”,像那九五之尊的皇帝,只要你一声令下,没人敢不从。我很羡慕你,佩服你,长大后也想像你那样威风。于是,我便悄悄立下了志愿: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随着时间步伐的远去,我也渐渐长大了。以为你知识渊博。你是“博士”,世界上的任何问题似乎都难不倒你,没人比得上你的智慧才能。我更加深了对你的敬佩,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我已经长大,认为你不仅是“金口玉言”“小博士”,还是园丁、慈母。
你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培育着祖国的花朵。瞧,你不累,那眼镜也累了,耷拉着脑袋,可你却舍不得休息,这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
你像慈祥的母亲,给予我们无限的关怀与呵护。记得去县城参加作文竞赛时,我晕车了,感到十分无助、失落。这时,你瞧见了,坐在我的身旁,轻轻拍打着我的背,拿矿泉水给我喝,对我嘘寒问暖。此时,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滋润着我的心灵。
啊!老师,长大后我将成为你,去播撒希望的种子,让这希望的种子遍满祖国大地。
【点评】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作者用自然亲切的语言和饱含深情的笔调赞美了老师的“勤劳和光辉”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本文抒情自然,行文清新流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词语, 我会查字典, 下面各组能完全搭配的一项是, 按要求完成句子,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词语,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选词填空,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按要求写句子, 积累与运用, 口语交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