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 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34沉淀溶解平衡》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34沉淀溶解平衡》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3.4 沉淀溶解平衡-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3.4 沉淀溶解平衡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2.在T ℃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 ℃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
B.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图中a=×10-4
D.T ℃时,Ag2CrO4的Ksp为1×10-8
3.在有固态CaCO3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s)Ca2+(aq)+CO (aq),加入下列溶液能使CaCO3质量增加的是
A.CaCl2溶液 B.KNO3溶液 C.NH4Cl溶液 D.NaCl溶液
4.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 ΔHc(SO)
B.c(Ba2+)=c(SO)=
C.c(Ba2+)·c(SO)>Ksp,c(Ba2+)=c(SO)
D.c(Ba2+)·c(SO)≠Ksp,c(Ba2+)Ksp(AgOH),故氨水能使AgCl溶解
17.在水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 Cu(OH)2Cu2+(aq)+2OH-(aq),在常温下, Ksp=2.2×10-20mol3·L-3。某溶液中,,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沉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碱来调节pH(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使溶液的pH大于( )
A.2 B.3 C.4 D.5
18.向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L-1的盐酸,生成沉淀。已知该温度下AgCl的Ksp=1.0×10-10,忽略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请计算:
(1)完全沉淀后,溶液中=_______。
(2)完全沉淀后,溶液的pH=_______。
(3)如果向完全沉淀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0 mL 0.001 mol·L-1的盐酸,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填“是”或“否”)。
(4)该温度下,Ag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 g/cm3,则该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_______ g。
19.已知氨水与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
甲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 Mg2+(aq)+2OH-(aq) ①
NH+H2ONH3·H2O+H+ ②
H++OH-H2O ③
由于NH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乙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 Mg2+(aq)+2OH-(aq) ①
NH+OH-NH3·H2O ②
由于NH4Cl电离出的NH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填写编号)。
A.NH4NO3
B.CH3COONH4
C.Na2CO3
D.NH3·H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_______(填“甲”或“乙”);写出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考答案:
1.B
【详解】A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错误。
B项:溶解平衡为动态平衡,是沉淀生成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达到相等,B正确。
C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C错误。
D项: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正确理解难容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含义,并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做对比,以加深理解,做到举一反三。
2.D
【详解】A.一定温度下溶度积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所以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故A正确;
B.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仍为饱和溶液,点仍在曲线上,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故B正确;
C.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Ksp(Ag2CrO4)=c2(Ag+)•c(CrO42-)=1×10-11,Z点时c(CrO42-)=5×10-4,则c2(Ag+)=2×10-8,所以a=×10-4,故C正确;
D.依据图象曲线上的数据结合溶度积常数概念计算得到;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2CrO4(s)⇌2Ag++CrO42-;Ksp=c2(Ag+)•c(CrO42-)=(10-3)2×10-5=10-11;故D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加入CaCl2溶液,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CO3质量增加,正确;
B.加入KNO3溶液,相当于加入水,溶液中钙离子、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aCO3质量减少,错误;
C.加入NH4Cl溶液,铵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碳酸根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aCO3质量减少,错误;
D.加入NaCl溶液,溶液中钙离子、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aCO3质量减少,错误。
4.A
【分析】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即逆反应向移动;
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
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2+,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④恒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CaO,发生CaO+H2O=Ca(OH)2,仍然为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⑤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 溶液,氢氧化钙转化成碳酸钙沉淀,固体质量增加;
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OH-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详解】①Ca(OH)2(s)Ca2+(aq)+2OH-(aq) ΔHS(AgY)>S(AgZ) 减小 1.0×10-6 mol·L-1 能 Ksp(AgY)>Ksp(AgZ)
【分析】(1)结构相似的难溶性盐,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小;
(2)AgY溶的溶度积比AgX小,从沉淀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3)先根据Ksp求出25℃时AgY在100mL水中的溶解量,然后判断0.188g溶于水是否达到饱和,再计算c(Y-)的浓度;
(4)Ksp(AgY)>Ksp(AgZ),可实现AgY向AgZ,当溶液中c(Ag+)c(Z-)>Ksp(AgZ)时能生成AgZ沉淀,以此解答。
【详解】(1)由于AgX、AgY、AgZ为同一类型的盐,所以其溶解度大小可以根据Ksp大小予以确定,因为Ksp(AgX)>Ksp(AgY)>Ksp(AgZ),所以S(AgX)>S(AgY)>S(AgZ);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AgX)>S(AgY)>S(AgZ)。
(2)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由于AgX的溶解度大于AgY,溶液中的c(Ag+)增大,AgY溶解平衡向着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则c(Y-)减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减小。
(3)AgY饱和溶液中,=1.0×10-6mol·L-1,AgY固体完全溶解后c(Ag+)=10-2mol·L-1,故0.188 g AgY不能完全溶解,其溶液中c(Y-)=1.0×10-6mol·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0×10-6mol·L-1。
(4)因Ksp(AgY)=1.0×10-12>Ksp(AgZ)=8.7×10-17,所以能够实现AgY向AgZ的转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能;Ksp(AgY)>Ksp(AgZ)。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溶度积常数的利用和理解。
9.A
【详解】A. 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不再相等,钡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后溶液中的溶度积常数不变,即c(Ba2+)·c(SO)=Ksp,c(Ba2+)>c(SO),故A正确;
B. 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不再相等,故B错误;
C. 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不再相等,最后溶液中的溶度积常数不变,故C错误;
D. 溶度积常数是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改变,最后溶液中的溶度积常数不变,钡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根离子浓度,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0.C
【详解】A.难溶电解质的Ks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任意一点的Ksp均相等,A正确;
B.由图可知,当c(Ag+)=1×10-5mol·L-1时,c(Cl-)=2×10-5mol·L-1,Ksp(AgCl)=1×10-5×2×10-5=2×10-10,B正确;
C.蒸发溶剂时,c(Ag+)和c(Cl-)同时增大,而图中c点到b点是c(Ag+)增大,c(Cl-)不变,C错误;
D.向含KI和KCl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I沉淀,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存在2个沉淀溶解平衡:AgI(s)Ag+(aq)+I-(aq),AgCl(s)Ag+(aq)+Cl-(aq),故=4.25×10-7,D正确。
答案选C。
11.C
【详解】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当Q>Ksp时,有沉淀析出。溶液中Cl-、Br-、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溶解度小的先满足Q>Ksp,有沉淀析出。比较Ksp,AgBr、AgCl同类型,溶解度:AgBr<AgCl。再比较AgCl、Ag2CrO4沉淀所需c(Ag+),Cl-沉淀时所需c(Ag+)≥mol·L-1=1.8×10-8 mol·L-1,沉淀时所需c(Ag+)≥ mol·L-1=3.0×10-5 mol·L-1,故推知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故选:C。
12.C
【详解】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可使MnCl2溶液中的Cu2+、Pb2+、Cd2+形成硫化物沉淀,根据沉淀转化的一般原则,说明MnS转化为更难溶的CuS、PbS、CdS,即MnS的溶解度大于CuS、PbS、CdS;答案选C。
13.C
【详解】A.析出沉淀时,AgCl溶液中c(Ag+)= Ksp(AgCl)/c(Cl-)=1.56×10-10/0.01=1.56×10-8mol/L,AgBr溶液中c(Ag+)= Ksp(AgBr) /c(Br-)=7.7×10-13/0.01=7.7×10-11 mol/L,c(Ag+)越小,则越先生成沉淀,所以先产生沉淀的离子为Br-,故A错误;
B. Ksp值只与温度有关,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由于温度不变,所以Ksp值不变,故B错误;
C.由于AgBr溶度积小于AgCl,溶解度小的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所以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足量KBr溶液,沉淀将由白色转化为淡黄色,故C正确;
D. 由方程式:Ag2CrO4(s)2Ag+(aq)+CrO42-(aq),可推知Ag2CrO4的饱和溶液一定有c(Ag+)=2c(CrO42-),故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aCO3沉淀析出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故A正确;
B.溶于水中的CaCO3能完全电离,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升高温度,CaCO3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aCO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故C正确;
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CaCO3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CO3的溶解度降低,故D正确;
选B。
15.D
【详解】A.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 Pb2+(aq)+2I-(aq),加入KI浓溶液,c(I-)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移,c(Pb2+)减小,故A选项错误。
B.溶度积常数Ksp只与温度有关,改变c(I-),Ksp不变,故B选项错误。
C.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 Pb2+(aq)+2I-(aq),加入KI浓溶液,c(I-)增大,沉淀溶解平衡左移,故C选项错误。
D.加入KI浓溶液,c(I-)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移,c(Pb2+)减小,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A.AgCl沉淀转化为AgBr沉淀,说明Ksp(AgCl)>Ksp(AgBr),A错误;
B.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B正确;
C.上述实验说明AgCl没有AgBr难溶,C错误;
D.AgCl(s) Ag+(aq)+Cl-(aq),氨水中的NH3结合Ag+生成[Ag(NH3)2]+,从而使沉淀溶解,D错误;
故选B。
17.D
【详解】Cu(OH)2Cu2+(aq)+2OH-(aq),其中,
若要生成沉淀,则,
故,故,
则,因此pH应大于5,故选D。
18.(1)1.0×10-7 mol/L
(2)2
(3)否
(4)1.435×10-4
【详解】(1)反应前,,
;反应后剩余的Cl-为0.1×10-3 mol,则混合溶液中, 。
(2)H+没有参与反应,沉淀完全后,,pH=2。
(3)因为加入的盐酸中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相同,没有改变,变小,所以,没有沉淀产生。
(4)
19.(1)B
(2)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滴入Mg(OH)2悬浊液中,若Mg(OH)2悬浊液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确,若Mg(OH)2不溶解,则甲同学解释正确
(3) 乙 Mg(OH)2+2 NH=Mg2++2NH3·H2O
【详解】(1)因为NH4Cl溶液呈酸性,故有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现在可以选择中性的CH3COONH4溶液,滴入Mg(OH)2悬浊液中,若Mg(OH)2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确,若Mg(OH)2不溶解,则说明甲同学解释正确;故选B。
(2)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滴入Mg(OH)2悬浊液中,若Mg(OH)2悬浊液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确,若Mg(OH)2不溶解,则甲同学解释正确。
(3)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乙同学的解释更合理;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Mg(OH)2+2 NH=Mg2++2NH3·H2O。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1糖类》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1糖类》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醛酮》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醛酮》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醛酮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3酚》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3酚》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