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学案
展开4.1.1 原电池原理-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4.1.1 原电池原理
一、原电池的构成
二、原电池原理
例题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导线−正极
C.双液原电池中的盐桥是为了连通电路,所以也可以用金属导线代替
D.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例题2、
2.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CH4(g)+2O2(g)CO2(g)+2H2O(l) ΔH<0
B.HNO3(aq)+NaOH(aq)=NaNO3(aq)+H2O(aq) ΔH<0
C.2H2(g)+O2(g)2H2O(l) ΔH<0
D.2FeCl3(aq)+Fe(s)=3FeCl2(aq) ΔH<0
例题3、
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流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
随练1、
4.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n++nO2+2nH2O+4ne–=4M(OH)n
D.在M–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例题1、
5.如图所示,X为单质硅,Y为金属铁,a为NaOH溶液,组装成一个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i-4e-=Si4+
B.X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4H2O+4e-=4OH-+2H2↑
C.X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i+6OH--4e-=SiO+3H2O
D.Y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例题2、
6.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随练1、
7.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例题1、
8.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电极a
电极b
A溶液
B溶液
现象或结论
A
Cu
Zn
CuSO4
ZnSO4
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
B
Cu
Zn
稀H2SO4
ZnSO4
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
C
Fe
C
NaCl
FeCl3
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
D
C
C
FeCl3
KI、淀粉混合液
若开始时只增大FeCl3溶液浓度,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度加快
A.A B.B C.C D.D
随练1、
9.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Fe3++Ag Ag+ + Fe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盐桥中电解 质为 KCl,开始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石墨电极经导线流向银电极
B.盐桥中的 K+移向乙烧杯
C.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越过 0 刻度, 向左边偏转
D.电流计指针居中后,在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转
例题1、
10.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随练1、
11.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MnO2-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2e-=Li2+
例题1、
12.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
B.
C.2Ag+(aq)+Cd(s)= 2Ag(s)+Cd2+(aq)
D.
随练1、
13.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例题1、
14.由锌片、铜片和200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
(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___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_。
(2)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1.68 L(标准状况)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______g锌,有_______个电子通过了导线,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随练1、
15.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31 g,铜片上析出了1 g H2
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0.5 mol
16.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为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C.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17.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18.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 。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 。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电极。
19.铜锌原电池(如图所示)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是:Zn – 2e - = Zn2+
B.电池反应是:Zn + Cu2+= Zn2+ +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20.Ⅰ.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如图甲装置对原电池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其中盐桥为含有饱和KCl溶液的琼脂)
(1)在甲图装置中,当电流计中指针发生偏转时,盐桥中K+移向___________(填“A”或“B”)烧杯。
(2)锌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Ⅱ.该小组同学提出设想:如果将实验中的盐桥换为导线(铜制),电流表是否也发生偏转呢?带着疑问,该小组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了实验,发现电流计指针同样发生偏转。回答下列问题:
(3)对于实验中产生电流的原因,该小组进行了深入探讨,后经老师提醒注意到使用的是铜导线,烧杯A实际为原电池,B成了用电器。对于图乙,烧杯A实际是原电池的问题上,该小组成员发生了很大分歧。
①一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ZnSO4溶液水解显酸性,此时原电池实际是由Zn、Cu作电极,H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而构成的原电池。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
②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溶液酸性较弱,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的作用,使得Zn、Cu之间形成原电池。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
(4)若第(3)问中②观点正确,则可以利用此原理设计电池为在偏远海岛工作的灯塔供电。其具体装置为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最终铝变成氢氧化铝。请写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项、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项、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电子移动方向的反向,应是正极−导线−负极,故B错误;
C项、盐桥的作用是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不能用导线代替,故C错误;
D项、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故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吸热或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该装置电极材料不能和电解质溶液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铜上没有气泡产生,A错误;
B.该装置电极材料不能和电解质溶液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铜上没有气泡产生,B错误;
C.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产生气泡,C正确;
D.没有形成闭合电路不是原电池,Zn表面产生气泡,Cu表面无现象,D错误。
答案选C。
4.B
【详解】A.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故A正确;
B. 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OH−,因为是阴离子交换膜,所以阳离子不能进入正极区域,则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错误;
C.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则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假设质量都是1g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2=mol,所以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故C正确;
D. 负极上Mg失电子生成Mg2+,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则阴极区溶液不能含有大量OH−,所以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故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试题分析:硅、铁、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时,由于Si能自发地和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Si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i-4e-+6OH-=SiO32—+3H2O;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4H2O+4e-=4OH-+2H2↑,总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据此判断选C。
6.B
【详解】A.①的条件下,Mg比Al易失电子,则Mg作负极、Al作正极,正负极反应式为2H++2e-═H2↑、Mg-2e-═Mg2+;
②的条件下,Al易失电子作负极,Mg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③中Fe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Cu极易和浓硝酸反应而作负极,Fe作正极;
④中Fe比Cu易失电子则Fe作负极,Cu作正极,
故A错误;
B.②的条件下,Al易失电子作负极,Mg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故B正确;
C.③中Cu作负极,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C错误;
D.④中Cu作正极,Fe作负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D错误;
故选B。
电解质溶液不同,导致两极反应发生改变。当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时,Mg作负极(活动性Mg>Al);当NaOH溶液是电解质溶液时,Al作负极(Mg不与NaOH溶液反应);③中Cu作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Fe作正极,因为常温下,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7.D
【详解】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
B.原电池由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组成闭合回路,B正确;
C.因为橙汁为酸性,所以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则Al作原电池的负极,Zn作原电池的正极,导线中会产生电流,C正确;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Zn片流向Cu片,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8.D
【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电极a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小于b减少的质量,A错误;
B.由于b极上锌失电子为负极,盐桥中阴离子向b极移动,B错误;
C.Fe做负极,C做正极,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a→b,C错误;
D.I-失去电子生成I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则b极附近溶液变蓝,若开始时增大FeCl3溶液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则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度加快,D正确;
故选D。
9.D
【分析】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Fe3++Ag Ag+ + Fe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盐桥中电解质为 KCl,开始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开始时银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详解】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银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A不正确;
B. 盐桥中的 K+向正极迁移,即移向甲烧杯,B不正确;
C. 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不会反向偏转,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最终停在 0 刻度,C不正确;
D. 电流计指针居中后,在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将Fe3+还原为 Fe2+,Fe3+浓度减小, Fe2+浓度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两个电极的极性互换,故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转,D正确。
本题选D。
10.C
【详解】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中,Al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Al被氧化做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Al3+,A正确;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Al被氧化做负极,生成偏铝酸根,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2H2O,B正确;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中,Fe比Cu的还原性强,所以Fe被氧化做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错误;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中,Al发生钝化,所以Cu被氧化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B
【解析】在原电池中,失电子的金属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得电子的物质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锂电池是一种体积小,储存能量较高的可反复充电的环保电池。
【详解】A.根据锂电池的总反应式Li+MnO2=LiMnO2,失电子的金属Li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故A错误;
B.根据锂电池的总反应式Li+MnO2=LiMnO2,失电子的金属Li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故B正确;
C.MnO2是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故C错误;
D.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
【分析】根据图中电极标有“+”和“-”,可确定分别为正极和负极,且金属做电极,负极金属活动性强于正极金属,结合原电池装置可判断金属性分别为Cd>Co和Co>Ag,即Cd>Co>Ag。
【详解】A、由于金属性Cd强于Ag,则2Ag(s)+Cd2+(aq)=2Ag+(aq)+Cd(s)反应不可能发生,故A错误;
B、由于金属性Cd强于Co,则反应可以发生,故B正确;
C、由于金属性Cd强于Ag,则2Ag+(aq)+Cd(s)= 2Ag(s)+Cd2+(aq)反应可以发生,故C正确;
D、由于金属性Co强于Ag,则反应可以发生,故D正确;
答案选A。
13.B
【详解】A.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所以银器质量减小,故A错误;
B.银作正极,正极上Ag2S得电子作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生成单质银,故B正确;
C.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和Al(OH)3,故C错误;
D.黑色褪去是Ag2S转化为Ag而不是AgCl,故D错误;
故选B。
14.(1) Zn-2e-=Zn2+ 2H++2e-=H2↑
(2)由Cu极流向Zn极
(3) 4.875 9.03×1022 0.75 mol·L-1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Zn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Cu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2e-=Zn2+,正极反应是2H++2e-=H2↑,故答案为:Zn-2e-=Zn2+;2H++2e-=H2↑;
(2)由分析可知,Zn比Cu活泼,故Zn电极为负极,Cu电极为正极,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即由Cu极流向Zn极,故答案为:由Cu极流向Zn极;
(3)产生0.075 mol H2,通过0.075×2=0.15 mol电子,消耗0.075 mol Zn和0.075 mol H2SO4.所以m(Zn)=0.075 mol×65 g·mol-1=4.875 g,N(e-)=0.15 mol×6.02×1023 mol-1=9.03×1022,c(H2SO4)==0.75 mol·L-1,故答案为:4.875;9.03×1022;0.75 mol·L-1。
15.A
【分析】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从电极反应式看:当溶解1 mol锌时失去2 mol电子,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得到 2 mol电子,A正确;
B.正极析出氢气,负极溶解金属,B错误;
C.锌片溶解与铜片上析H2的物质的量为1:1,锌片溶解了31 g,铜片上析出约0.95 g H2,C错误;
D.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1 mol,D错误;
答案选A。
16.B
【详解】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根据2Fe3++Fe=3Fe2+可以判断,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比Fe活泼性弱的Cu、Ag或C棒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Fe3+在正极放电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锌做负极,锌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详解】A.由图象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Cu2+= Zn2++ Cu,故Zn电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错误;
B.该装置中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故两池中c()不变,故B项错误;
C.电解过程中溶液中Zn2+由甲池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乙池中Cu2++2e—= Cu,故乙池中为Cu2+~Zn2+,摩尔质量M(Zn2+)>M(Cu2+)故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C项正确;
D.该装置中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电解过程中溶液中Zn2+由甲池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阴离子并不通过交换膜,故D项错误;
本题选C。
18.(1) 铜 硝酸银溶液
(2) 正 Ag++e-=Ag Cu-2e-=Cu2+
(3) 铜 银
【详解】(1)由反应2Ag+(aq)+Cu(s) =Cu2+(aq)+2Ag(s)可知,铜失去电子,Ag+得到电子,所以铜必须是负极,银是正极,即X为铜,Y是硝酸银溶液。
(2)银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3)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19.BC
【详解】A.锌铜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反应是Cu2++2e-= Cu,A错误;
B.负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反应是Cu2++2e-= Cu,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B正确;
C.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D错误;
答案选BC。
20. B 负 Zn-2e-=Zn2+ Cu2++2e-=Cu 2H++2e-=H2↑ O2+2H2O+4e-=4OH- 4Al+3O2+6H2O=4Al(OH)3
【详解】(1)在甲图装置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当电流计中指针发生偏转时,盐桥中K+向正极移动,即向B烧杯移动,故答案为:B;
(2)锌为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故答案为:负;Zn-2e-=Zn2+;Cu2++2e-=Cu;
(3)①正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②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2H++2e-=H2↑;O2+2H2O+4e-=4OH-;
(4)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最终铝变成氢氧化铝,则负极上Al放电生成Al3+,正极上生成OH-,Al3+和OH-反应生成Al(OH)3,所以电池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故答案为:4Al+3O2+6H2O=4Al(OH)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1糖类》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1糖类》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醛酮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醛酮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3酚》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3酚》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2醇》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2醇》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