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 糖类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1糖类》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1糖类》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4.1 糖类-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糖类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
B.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其组成一定符合通式
C.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2.下列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二者都易溶于水
③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④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而果糖不能
⑤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
⑥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无甜味
A.①②③ B.④⑤ C.④⑥ D.⑥
3.葡萄糖在生物体内会发生分子内反应形成葡萄糖的半缩醛(如图所示),物质A和B分别为两种葡萄糖半缩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半缩醛时发生了取代反应
B.葡萄糖半缩醛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0O6
C.物质A分子不具有手性
D.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
【典型例题】
4.以下哪种物质是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
A. B.
C. D.
蔗糖与麦芽糖性质比较
蔗糖
麦芽糖
相似点
①组成相同,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都属于二糖,1 mol二糖水解后生成2 mol单糖
不同点
官能团
不含醛基,是非还原性糖
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
能发生银镜反应,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
水解产物
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
5.蔗糖酯可由油酸(C17H33COOH)与蔗糖反应而得,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蔗糖) (R-C17H33蔗糖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B.油酸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
C.蔗糖酯属于油脂类物质 D.蔗糖酯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油酸和蔗糖
6.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时,除淀粉外,还需下列试剂中的一种或几种: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溶液;④稀硫酸,实验时所需上述试剂的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典型例题】
7.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两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
D.都可用(C6H6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
8.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基本结构单元相同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都是天然高分子
9.对于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遇碘(I2)均会呈蓝色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在人体内均会发生水解反应
【典型例题】
10.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都具有甜味
B.糖类都含有羰基,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
C.糖类的组成都符合的通式
D.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脱水缩合物
11.关于糖类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B.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水解产物相同
C.淀粉遇碘溶液时会显蓝色
D.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
C.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2,2—二甲基丙烷也称为新戊烷
13.下列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的是
①蔗糖 ②果糖 ③淀粉 ④纤维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4.关于糖类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B.淀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分子中没有醛基
C.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稀水浴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然后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蔗糖一定未水解
D.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
15.2022年4月28日,我国科学家“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催化》,二氧化碳变葡萄糖简易流程如下:二氧化碳乙酸葡萄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图所示乙酸结构中键角大小关系为∠1Ksp(AgCl)
C
以铁钉和铜棒作电极,酸化的3%NaCl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用导线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往铁钉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在铁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发生原电池反应,铁钉作负极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A B.B C.C D.D
29.淀粉和纤维素是常见的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
(1)淀粉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3)一种测定饮料中糖类物质含量(所有糖类物质以葡萄糖计算)的方法如下:
取某无色饮料20.00mL加入稀硫酸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稀释至100.00mL。取10.00mL稀释液,加入30.00mL0.0150mol/L标准I2溶液,置于暗处15分钟。然后滴加2~3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01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所剩余的I2,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时,反应达到终点,共消耗Na2S2O3标推溶液25.00mL。
已知:a.I2在碱性条件下能与萄萄糖反应:C6H12O6+I2+3NaOH=C6H11O7Na+2NaI+2H2O
b.Na2S2O3与I2能发牛如下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
①配制100.00mL0.01500mol/LI2标准溶液,所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和_______。
②向饮料中加入稀硫酸并充分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
③计算该饮料中糖类物质的含量(单位mg/mL)(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选项A正确;
B.大多数糖类的组成符合通式,但有些糖类的组成不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选项B错误;
C.根据是否水解及水解生成的单糖单元数目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选项C正确;
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C
【详解】①葡萄糖与果糖都是单糖,分子式都是C6H12O6,二者分子式相同,但而在的分子结构不同,①正确;
②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二者都是单糖,它们都易溶于水,②正确;
③果糖是多羟基酮,虽其分子中无醛基,但果糖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产生含醛基的有机物,因此也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③正确;
④葡萄糖与果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④错误;
⑤葡萄糖与果糖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二者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⑤正确;
⑥果糖是最甜的糖,葡萄糖也有一定的甜味,⑥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④⑥,故合理选项是C。
3.D
【详解】A.形成半缩醛时,羰基断裂一根键,发生了加成反应,故A错误;
B.葡萄糖和A、B分子式均为C6H12O6,三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物质A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故C错误;
D.根据葡萄糖和半缩醛A、B的结构简式可知,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故D正确;
选D。
4.A
【详解】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答案选A。
5.A
【详解】A.蔗糖分子中不含-CHO蔗糖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
B.油酸为C17H33COOH,油酸中C17H33-不是饱和烃基,所以油酸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属于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B错误;
C.蔗糖酯是蔗糖和油酸通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所以属于酯类物质,C错误;
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化合物,即葡萄糖、果糖、高级脂肪酸,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淀粉水解需用④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要用①碘水,检验水解产物前应用③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用②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故实验时所需上述试剂的顺序依次是④①③②;
故选B。
7.A
【详解】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生成葡萄糖,A正确;
B.二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因为聚合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它们均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不一定能溶于水,纤维素难溶于水,C错误;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两者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错误;
答案:A。
8.C
【详解】A.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基本结构单元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故两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两者都是天然高分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淀粉遇碘变蓝色,纤维素遇碘不变蓝色,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化学式都可表示为( C6H10O5)n,但是二者聚合度n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C错误;
D.淀粉能在人体内水解,纤维素在人体内不可以水解,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糖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和纤维素,故A错误;
B.糖是多羟基的酮或多羟基的醛或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故糖类中含醛基或羰基,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故B错误;
C.糖类不一定符合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故C错误;
D.糖是多羟基的酮或多羟基的醛或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羟基和醛基,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光亮的银,故A正确;
B.蔗糖为双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也为双糖,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产物不同,故B错误;
C.淀粉遇碘溶液时会显蓝色,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故C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为高分子,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A
【详解】A.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选项A错误;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属于酯化反应,同时属于取代反应,选项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C正确;
D.2,2—二甲基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CH3)4,也称为新戊烷,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13.C
【详解】①蔗糖为二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①选;
②果糖为单糖,不能水解,故②不选;
③淀粉为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③选;
④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④选;
故选C。
14.C
【详解】A.糖类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A正确;
B.淀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可说明淀粉分子中没有醛基,B正确;
C.蔗糖水解环境是酸性的,而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后没有加碱至溶液呈碱性再加银氨溶液,不能说明蔗糖未水解,C错误;
D.1mol纤维素能水解出许多摩尔单糖,故为多糖,是天然有机高分子,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D正确。
故选C。
15.A
【详解】A.由于C=O键对C-C键的斥力大干C-O键对C-C键的斥力,因此∠1>∠2,故A错误;
B.人工合成过程是将CO2转化为CH3COOH,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为0,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含有醛基,因此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乙酸与葡萄糖,故C正确;
D.乙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均为CH2O,因此相同质量乙酸与葡萄糖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6.C
【详解】A.聚丙烯的链节为-CHCH3CH2-,则28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数目为2NA,A错误;
B.1分子葡萄糖中有5个羟基,则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个数为5NA,B错误;
C.1分子正丁烷和异丁烷中均含有13个共价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8,则38g正丁烷和2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有1mol分子,故共价键的数目为13NA,C正确;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中含有46g酒精和54g的水,水、酒精均与钠反应,故生成的分子数为大于0.5NA,D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A.淀粉在加热、酸或淀粉酶作用下发生分解和水解时,将大分子的淀粉首先转化成为小分子的中间物质,这时的中间小分子物质,为糊精,故n>m,A不正确;
B.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为2倍的单糖,属于二糖,B正确;
C.过程③为麦芽糖生成葡萄糖的反应,是水解反应,C正确;
D.④的反应为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并提供大量的能量,为人体提供能量,D正确;
答案为A。
18.B
【详解】A.葡萄糖是分子内含有6个碳原子、5个羟基的醛,分子式是C6H12O6,A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葡萄糖在人体内燃烧释放能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C正确;
D.葡萄糖分子内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D正确;
故选B。
19.D
【详解】A.葡萄糖经酶的催化氧化放出热量,提供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糖原,少量参与机体的构成或发挥其他生理作用,A正确;
B.淀粉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若人体如果摄入淀粉不足,就会动用体内储备的脂肪、蛋白质提供热能,B正确;
C.淀粉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若摄入淀粉过多,多余的淀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C正确;
D.淀粉进入口腔后,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小部分先水解为麦芽糖。进入消化道后,在胰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在口腔里没有水解的淀粉继续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作用下,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20.A
【详解】A.淀粉在稀酸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该反应需要加热但所用仪器不包括蒸发皿,A选项中仪器错误;
B.在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前应加入适量NaOH溶液将水解液由酸性调至碱性,保证检验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能稳定存在并与醛基反应),B选项中操作正确;
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葡萄糖,因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加入能检验醛基新制氢氧化铜试剂,C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需要加热,D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A。
21.B
【详解】A.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组成通式不一定都是CnH2mOm形式,如脱氧核糖(C6H10O4),故A错误;
B.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全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故B正确;
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葡萄糖,只能说明淀粉水解了,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水解,可以利用碘水检验,若不变蓝色,说明水解完全,故C错误;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通式为(C6H10O5 )n,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22.D
【详解】A.羟基与乙酸酐以1:1发生取代反应,1 mol该纤维素含有3n mol羟基,则最多可以和3n mol乙酸酐[(CH3CO)2O)]反应生成醋酸纤维,故A正确;
B.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错误;
C.由结构图可知,葡萄糖1位碳和4位碳的羟基分别与另一葡萄糖4位碳和1位碳的羟基可以发生缩聚反应脱去水分子,并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故C正确;
D.人体不含纤维素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故D正确。
故选B。
23.D
【详解】A. 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葡萄糖属于多羟基醛,果糖属于多羟基酮。二者均为多羟基化合物,但二者结构存在差异。另外,二者分子式均为C6H12O6。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 比较5-HMF()和FDCA()结构简式发现5-HMF→FDCA的过程是将-CH2OH和-CHO氧化形成-COOH的过程。B正确。
C. PEF是FDCA和单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PEF水解产物中含有单体a。根据PEF结构简式可知其为聚酯类化合物。依据酯类水解时“酸上羟基,醇上氢”的原则发现单体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为乙二醇。C正确。
D. PEF为聚酯。酯类物质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较易水解,生成相应羧酸和醇类物质。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4.B
【详解】A.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CO2、H2O,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故③的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A正确;
B.④是葡萄糖在人体内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和CO2,反应过程中没有水参加反应,因此不是水解反应,B错误;
C.淀粉化学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
D.麦芽糖是二糖,其分子式为C12H22O1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5.A
【详解】A.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其主要作用是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A错误;
B.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被氧化成和并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正确;
C.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蛋白质,C正确;
D.分子解螺旋后在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核苷酸合成子链,形成完全相同的分子,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并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26.D
【详解】A.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反应,氢氧化钠必须过量,故A错误;
B.水与钠反应的速率大于乙醇和钠反应的速率,水分子中的氢比乙醇中的氢活泼,故B错误;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中含有氯代甲烷和氯化氢,氯化氢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氯代甲烷没有酸性,故C错误;
D.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C6H5OH,证明H2CO3的酸性大于C6H5OH,故D正确;
选D。
27.D
【详解】淀粉为多糖,遇碘变蓝色,淀粉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通过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则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无法确定是否完全水解。
A.淀粉不含醛基,水解产物葡萄糖具有醛基,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淀粉已经水解,但不能确定淀粉已完全水解,故B错误;
C.有银镜生成,说明有葡萄糖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故C错误;
D.淀粉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具有还原性,含醛基,故D正确。
故选D。
28.A
【详解】A.在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少量唾液酶,温水浴3~5min,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浊液,加热后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故A正确;
B.向等浓度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AgI更难溶,即Ksp(AgI)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核酸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3核酸》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43核酸》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五节 有机合成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51羧酸》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51羧酸》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醛酮》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醛酮》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