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6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第8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1)概念:    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2)地震要素
    ①C为    ,B为    ,BC为     ,AB为     。 ②D为     :烈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封闭曲线。 
    (3)震级: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   。一次地震,只有   个震级。 (4)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    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个烈度。 
    2.地震波(1)概念:震源释放的能量波。(2)分类与特点
    地震时,人站在航行的船只上只感到上下颠簸
    (3)利用:“透视”地球内部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_______    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
    4.地球圈层之间的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连线生活地震发生时,烈度大小要考虑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表建筑物等。如下图所示。
    填图绘图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如下图所示,请填充完整。
    ①     ,②     ,③     。 
    连线生活为什么地震时人们感觉自己先上下颠然后左右晃呢?
    连线生活某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了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当时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该钻井是否穿透地壳?为什么?
    提示 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播速度快,而且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震动方向一致,所以,人们先感觉上下颠;横波传播速度慢,而且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震动方向垂直,所以,人们后感觉左右晃。
    提示 没有穿透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更厚,此深度远小于地壳平均厚度。
    拓展延伸软流层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上地幔上部60~250千米(上界)至400千米(下界),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温度较高,但刚性较弱,能够长期缓慢变形,相对低温的、刚性的岩石圈可作为一个整体漂流在软流圈之上。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其变化可以推测:软流层中的物质从总体上看仍是固态的,因为纵波、横波都能通过;然而波速的降低又说明其中的物质较岩石要软、要热些。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尽管如此,从地震波传播特点上还是能分析出该层的存在的。
    图表解读图解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的关系
    拓展延伸生物圈特殊性的表现(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2)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的组成与结构和其他三个圈层相比,最为复杂。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有哪些圈层?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多千米深处。2019年2月19日,中国石化下属西北油田的顺北鹰1井完钻井深8 588米,创当时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而相比之下,人类的钻探深度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变化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地震波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提示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分别是什么?其深度分别是多少?在界面附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如何变化?
    (3)地球内部划分出的圈层有哪些?其物质形态分别是什么?
    提示 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壳、地幔和内核为固体,外核是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的判读技巧可提取的信息:地震波的类型、莫霍面、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1)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判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2)莫霍面的判断。在地下平均17千米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大,说明此处为莫霍面,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古登堡面的判断。在地下平均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减小,说明此处为古登堡面,即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图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加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上图中的X处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D.内核与外核交界处
    解析 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及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第2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B. ①层和②层是地壳C. ②层是软流层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顶部;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图中①层和②层;软流层属于地幔,位于③层。第4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迅速减小。
    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B为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点?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 画图略(软流层以上部分)。
    答案 由于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解析 第(1)题,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由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可知,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第(2)(3)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点。第(4)题,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5)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下图为黄果树瀑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1)该景观涉及了地球的哪些圈层?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什么?它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 该景观图涉及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
    (2)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什么?
    (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各圈层之间有何联系?
    提示 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提示 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
    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示意图
    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影响
    [2023·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一期中]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相关课件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自然灾害,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速度较快,速度较慢,莫霍面,古登堡面,上地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备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