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土壤1.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 、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 。
三、土壤剖面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 ,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的主要类型
知识拓展东北地区的黑土具有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的特点;云南东川的红壤具有酸性强,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含量低和土质黏重等特点。
连线生活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知识拓展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的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
图解地理耕作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了耕作土壤。耕作土壤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知识拓展不同植被类型形成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
探究点一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黑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黑土层厚度为30~100厘米,人们总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由于过度垦殖,黑土出现了肥力退化、土层变薄的问题,拯救东北黑土刻不容缓。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在国家层面针对黑土地实施的立法。
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2)分析东北黑土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
提示 该地纬度高,气候冷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聚。
提示 人类过度垦殖;夏季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成熟
(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化学元素和养分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7)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1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自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骨骼”。地球表面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约需要300年或更长时间。2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至⑤分别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2.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解析 第1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成土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水文对土壤形成影响较小。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于河谷,土壤更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小于河谷。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土壤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Ⅱ、Ⅲ、Ⅳ、Ⅴ土壤共同特点是( )A.淋溶作用较弱B.微生物活动弱C.有机质积累少D.矿物养分流失慢4.水稻土是人类活动培育的肥沃、高产土壤,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 )A.降低成土母质的厚度B.补充矿物和有机养分C.加快岩石的风化速度D.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
解析 第3题,该地地处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微生物活动强,A、B错误。该区域高温多雨,微生物分解快,植被生长旺盛,有机质积累少,矿物养分流失速度快,土壤贫瘠,C正确,D错误。第4题,风化物为成土母质,人类活动一般无法改变成土母质的厚度,A错误。人类在长期种植水稻的条件下能为土壤补充矿物质和有机养分,B正确。人类活动一般不能加快岩石的风化速度,C错误。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不利于农作物高产,D错误。
探究点二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的剖面有何特点?
红壤是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质地较为黏重,呈酸性,是一种较为贫瘠的土壤。结合材料探究:(1)确定红壤最为显著的标志是什么?
(2)红壤颜色呈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土壤矿物质中富含红色的氧化铁。
(3)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提示 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典型土壤及其剖面特点
1 黑土的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较高;黄土、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红壤的铁、铝成分较多,酸性较强,且土质黏重;紫色土自然肥力较高。2 在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
读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母质层D.④为淀积层2.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授课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2气候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土壤的组成,土壤剖面构造,地理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评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基础,成土因素,土壤剖面,纵断面,图解地理耕作土壤剖面,情境探究,结合材料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提示土壤颜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课件ppt,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