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国分区地理(青藏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
展开第十四章 中国分区地理
◆青藏地区◇
【基础知识梳理】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位置: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2.范围: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
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地形与地势特点:地势高——“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许多山峰在8000M以上,冰川纵横。这些冰川属山岳型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
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2.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特例:西藏的江南——察隅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3.大河源头:本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2000年8月19日,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碑名的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①当之无愧的“中华水塔”: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黄河总水量的49%来源于青海省,发源于玉树州曲麻县的各式各雅雪山;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源于青海省,发源于玉树州杂多县海拔5541米的宗木查雪山,长江总水量的25%来源于青海省,长江发源于6621米的各拉丹冬山。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当之无愧的。
②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江河源区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资源丰富,物种繁多。
③生态环境亟待保护:三江源地区超载放牧,掠夺性利用草场,滥采乱挖黄金、冬虫夏草,盗猎野生动物,使大面积草场退化,畜牧业水平降低,植被破坏,牧草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防灾抗灾能力低下。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和物种基因库,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和生存环境。这是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所在。
④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高原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三江源地区及其流域内各省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4.湖泊众多:本区域是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属构造湖。(最大淡水湖)纳木错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湖,成因上属冰蚀湖。
5.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三、青藏地区的交通、资源、农业、居民和城市
1.交通简介: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历史上:“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公路建设:四条进藏公路,两条国际公路;
铁路建设:2005年10月15日10时,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宣告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路轨全线贯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致贺信。这意味着西藏——这个此前全国最后一个不通铁路的省区终于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市,西至拉萨,全长1963千米。其中西宁——格尔木段845千米线路早已建成通车。而格尔木——拉萨段1118千米已经开工修建。这一段线路因途经长达600千米的全年冻土地区,沿线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有960多千米,施工难度非常艰巨。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修建青藏铁路对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福沿线各族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2.矿产资源: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铅锌: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盐湖。盐池:茶卡盐湖。
②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电站。
③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建有国内最大的羊八井地热电站。
3.本区的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4.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5.居民和城市:这里是藏族主要聚居区,还有少量蒙古族和回族。汉族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朝和西藏“和同为一家”(唐太宗,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重点难点剖析】
★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
“高”、“寒”是青藏地区的突出地理特征。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独特的高原农牧业、交通运输方式、奇特的风光等)形成的根本原因。如图所示: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①有利影响:a.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b.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
c.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②不利影响:
a.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
b.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是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的中国第五大河,其下游的大拐弯峡谷于1998年10月由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将这一世界最大峡谷科学地定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简称大峡谷。由于大峡谷是印度洋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使热带山地环境北移6个纬度,构成了在我国仅次于东北和云南的第三大林区和青藏高原60—70%的生物物种集中在大峡谷,出现山地有极地寒冻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带等世界上最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高山发育着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峡谷河床出现四处大瀑布群以及单位河段拥有世界河流最丰富的水力资源等等。
●为什么该地区能分布有世界上最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
思路分析:(该地区的河流峡谷成为印度洋西南季风进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由于强大的水热作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所以该地区分布有世界上最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
●该河谷地带降水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思路分析:(该河谷地区的南部,降水量最大,向北逐渐减少;且降水量呈明显的垂直变化,降水随海拔高度的抬升而增大,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区往往在森林上限或雪线附近,再往上,又有递减的趋势。)
★青藏高原农作物高产的主要自然原因:
(1)太阳辐射强、日照长。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因而太阳辐射强,而且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营养物质。
(3)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农作物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贮藏营养物质。由于以上原因,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
【思考】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12分)
【参考答案】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造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逐渐隆起形成世界最高的高原。(2分)
【自然地理特征方面:】(任答三点,6分)
对地形的影响:地壳运动造成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多大山,多雪山冰川。
对气候的影响:地势高,形成高寒气候,冬寒夏凉,高原上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对水文的影响:海拔高,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也是亚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周边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对资源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大,多晴天,使之成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板块交接处,也成为我国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人文地理特征:(任答两点,4分)】
对农业的影响:高寒气候造就了独有的高原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种植业以青稞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牦牛、山羊为主。
对人口、城市和经济的影响:高寒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我国人口稀疏地区,城市分布少,人口、城市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该地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能歌善舞的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
【高考试题回顾】
【例1】(2013•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年楚河河谷(下图)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10分)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首先要知道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然后结合图文材料和知识储备作答。
【参考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例2】(2018年北京文综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2)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不清楚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②不知道建设交通线的意义。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成都至雅安”;图像信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等河流”。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第(2)题,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
【参考答案】(1)D (2)B
一、单项选择题:(2分×25=50分)
从西藏波密县扎木镇直达墨脱县城、全长为117.278千米的公路于2011年夏天实现通车。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1~2题。
1.墨脱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 )①水能资源②森林资源③旅游资源④太阳能资源⑤地热能资源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④⑤
2.西藏墨脱是世界上最北的热带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季风 C.地热 D.纬度
下图示意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Ⅰ、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3~4题。
3.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
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
C.山地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Ⅲ区域植被增加主要是因为( )
A.生态退耕 B.人口外迁
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显著增加
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5~7题。
5.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 )
A.五道梁 B.冷湖 C.贵德 D.格尔木
6.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7.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 )
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 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
C.雪季延长 D.积雪厚度增加
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读图“长江源区生态工程实施前(a)后(b)平均湿润系数空间分布”,回答8~10题。
8.长江源区( )
A.属于湿润地区 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北部更为干旱 D.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
9.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图示地区湿润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冰川融化补充水源 ②降水量增加
③蒸发量减小 ④植被覆盖率提高
⑤存在过牧超载现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0.受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当地河流( )
A.径流量增加 B.季节变化减小
C.结冰期变长 D.含沙量增加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11~13题。
11.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此路段冷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13.该铁路线可能是( )
A.青藏铁路 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羊卓雍错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湖面海拔约4450m,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近年来羊卓雍错水位逐年呈波动下降趋势。读图回答14~16题。
14.羊卓雍错流域( )
A.北部支流比南部支流长
B.湖泊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C.湖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
D.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15.下列月份中,羊卓雍错流域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16.湖泊水位下降对该流域的地理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地下水位下降 B.湖泊泥沙淤积加重
C.流域面积变小 D.上游水量变化减小
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18.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日喀则东部是青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下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简图与日喀则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9~20题。
19.右图中最适宜发展农业的两个地点是( )
A.甲、丁 B.乙、丙 C.甲、乙 D.丙、丁
20.日喀则设市后,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其优势条件主要有( )①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 ②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 ③经济较发达,各类商品丰富④人口密度较大,市场潜力大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地形起伏度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势起伏越明显)。下图分别示意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读图,回答21~22题。
21.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2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在1~2的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的地区人口超过80%
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示意图。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完成23~25题。
23.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
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24.在海拔2600~3500米的地区,②生态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A.夏季风B.年降水量C.纬度因素 D.地势起伏
25.①②③④四个生态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选择题答题卡
姓名 班级 成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50分)
26.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中游流淌在沙漠上,简称“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中游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口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下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图2为“沙江”景观。(12分,采分点1点1分)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5分)
(3)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3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采分点1点1分)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1000mm年等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4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4分)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4分)
28.下图为青藏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采分点1点1分)
(1)说出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成因。(2分)
(2)简述图中昆仑山脉的地理意义。(2分)
(3)描述雅鲁藏布江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5分)
(4)指出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29.湟水谷地生态环境良好。因海拔相对较高,空气湿度不大,夏季十分凉爽,是消暑度夏的良好场所;冬季又因河谷静风与焚风效应,气温相对温和,生态景观具有多样性,浓缩了荒漠草原、干草原、草甸草原和森林、高山草甸、冰川等各种景观类型。尤其是海拔2700-3300米的森林与草甸草原带内,白桦林的皎洁、红桦林的炽热、青扦、冷杉林的挺拔、圆柏林的坚韧……以及青翠碧绿的草甸草原景观,让人目不暇接,如果是夏季,缓坡地上大面积绽开的油菜花,宛如黄金地毯,让人疑为江南。(12分,采分点1点1分)
材料一:湟水谷地地形水系图。
材料二:湟水谷地年降水量约为330-6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其夜间降水量大,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如西宁≥0.1毫米年降水量的54%、≥5毫米年降水量的68%、≥15毫米年降水量的73%都是在夜间发生的。
材料三:大樱桃属于薔薇科落叶小乔木,喜光,根系呼吸旺盛,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青海省乐都区是全国大樱桃成熟最晚的地区之一,果实具有个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等独特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商标认证。近几年大樱桃在乐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产中经常出现死树现象,给果农带来了较大损失。
(1)分析湟水谷地降水集中于夏季的原因,说明该地夜雨率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5分)
(2)指出湟水谷地导致大樱桃出现“死树”现象的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并针对其中一种灾害提出防治措施。(2分)
(3)专家建议应在乐都扩大大樱桃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5分)
《青藏地区》参考答案
1.C 解析: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之中,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故水能资源极其丰富,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地质地貌景观、峡谷景观、冰雪景观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此地处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资源分布地区;本地降水较多,故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2.B 解析:热带一般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我国受季风影响,在广西、云南一些地区热带北界经常超越北回归线,最北达到25°N左右,而在西藏墨脱地区热带生态环境沿江北上,一直延展29°30′N。
3.A根据材料,图示为青藏高原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形成高原气候区,缺少高大植被,没有森林分布。故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
4.C Ⅲ区域植被增加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该区域没有生态退耕;与人口外迁无关;降水没有明显变化。
5.A 6.A 7.B解析:第5题,由“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可知降雪初始、终止日期数值越小,雪季越长;图示四地中,五道梁降雪初始、终止日期数值均最小,说明该地雪季最长。
第6题,图示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结合“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可判断,冷湖因地势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而气温较高,则雪季最短。
8.C 根据材料长江源区平均湿润系数较小,属于半干旱地区,故A错误;长江源区平均湿润系数较小,绝大部分为负值,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B错误;读图,北部地区平均湿润系数小,说明北部更为干旱,故C正确;该地平均湿润系数较小,植被主要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故D项错误;
9.C 读图文资料可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源生态工程实施后平均湿润系数增大,代表干燥程度降低。①冰川融化补充水源、②降水量增加、④植被覆盖率提高,符合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C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使蒸发量增大,过牧超载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二者均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故③⑤错误,所以该题选C。
10.A由材料可知,当地湿润系数增大,河流径流量增加,A项正确;当地湿润系数增大,无法明显改变当地降水的时间差异,不会使当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减小,B项错误;当地湿润系数增大,无法明显改变当地热量,不会使当地河流结冰期明显变长,C项错误;当地湿润系数增大,无法明显增加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提高,含沙量降低,D项错误,所以该题选A。
11.B 12.C 13.A解析:第11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
第1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 ℃,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00-18:00的白天,则D错误。
第13题,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5 ℃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
14.B 15.C 16.A解析:第14题,图中显示湖泊南部有多条河流(河流水是淡水)注入,北部河流较少且短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提及“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故C错误;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约4 450 m),故自然带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第7题,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会有所升高,则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推后、降雪终止日期提前,故雪季变短。因雪季变短而降雪量减少、气温升高而融化量增加,则积雪厚度会有所减小。
第15题,图示8月份湖泊水位上升最快,可能降水量最多。注意降水通过河流补给湖泊需要一个过程,故湖泊水位最高时间要滞后于降水量最大时间。
第16题,湖泊水对周边区域地下水具有补给作用,湖泊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A正确。湖泊水位下降与来水减少有关,但不会造成上游水量变化减小,故D错误;河流来水减少,必然导致带来的泥沙减少,则湖泊泥沙淤积减轻,故B错误;流域面积受地形因素影响,不受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故C错误。
17.D 18.A 第17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大,但是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第18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为高寒,所以植被以草原、高寒草甸等为主;由于海拔高,该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小;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9.B 20.B第19题,根据右图等高线和等温线可判断,乙、丙位于河谷地区,气温在12℃以上,最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甲、丁气温在12℃以下,气温较低,海拔较高,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第20题,由图可知,日喀则市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加上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适宜发展边境贸易,①②正确;日喀则市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③④错误。故B项正确。
21.A【解析】图中①地形区的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势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22.D【解析】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80%以上的人口。
23.A24.C25.D第23题,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热量减少,气候生长期缩短,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A对。
第24题,在海拔2600~3500米的地区,②生态区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其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故C对。
第25题,根据图例可知,①②都是针叶林分布区;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两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A、B错。③④都是草甸分布区,海拔较高,但③比④的纬度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C错。图示四个生态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④,D对。
26.【解析】第(1)题,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流经季风气候区,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第(2)题,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从景观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河谷宽阔,有大量的泥沙沉积。形成原因是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水系景观。
第(3)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沙土来自流水的搬运及风力的吹蚀和堆积作用。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可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回答。人为原因是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自然原因是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泥沙在中游沉积量增加;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使沙化面积扩大,最终导致沙化土地扩展。
【参考答案】(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
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2分)
(2)洪水期含沙量大;(1分)
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2分)
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水系景观。(2分)
(3)从上游及支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1分)
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使沙化面积扩大;(1分)
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1分)
27.【解析】第(1)题,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方式来描述即可;注意图中孟加拉湾,体现了海陆位置的影响;等降水量线弯曲主要是地形的影响。
第(2)题,农产品品质优,一般从有机质积累多(生长期长、海拔高、光照充足导致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病虫害少、污染少等角度分析。
第(3)题,注意要回答两个问题,生物物种多一般从热量差异大角度分析;“地质博物馆”要分析岩石和地质构造多且可见。
【参考答案】(1)分布不均;总体西南多于西北,中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最多。(答对两点即可)
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答对两点即可)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小;环境污染少等。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该峡谷水热充足,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资源种类多。
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
28.【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的。
(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主要山脉的地理意义。山脉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分界线上,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是西藏与新疆的分界线。
(3)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河流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和河流的类型及补给类型相关。雅鲁藏布江补给水源主要是降水和冰雪融水,结合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即可分析出雅鲁藏布江流量的时间分布特征;雅鲁藏布江为外流河,河流流动过程中不断有支流水源汇入,所以空间上表现为上游流量小,下游流量大。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类型差异。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乙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甲农业类型为畜牧业,乙农业类型为种植业。形成该差异的原因结合两地的地理特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地壳断裂下陷;(1分)流水侵蚀而成。(1分)
(2)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分界线;西藏与新疆分界线。(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3)上游流量小,下游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3分)
原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降水量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2分)
(4)甲地:发展畜牧业;乙地:发展种植业。(2分)
原因:乙地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3分)
29.【参考答案】(1)原因:河谷有利于东南风的进入;谷底由西北向东南敞开,利于夏季风进入;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有利影响:该地夜间降雨给作物和牧草供给了水分;白天降水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光照充足,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干旱,春季;防治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引水灌溉;采用滴灌等科学灌溉方式。
冻害,夜间;防治措施:培育良种,提高抗寒能力。
涝灾,夏季。防治措施:涝灾:挖排水沟。
(3)赞同。①当地自然条件适宜大樱桃的种植;②成熟时间晚,错时上市,经济效益高;
③品牌获得国家认可,国家政策支持;④(种植大樱桃)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⑤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
不赞同。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距离市场远,果实难以保鲜,降低市场竞争力;当地种植技术落后;
灾害频发,常出现死树现象;(大樱桃需水量较大)当地降水少,易造成水资源短缺,从而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2021-5-29
第15章 中国分区地理(港澳台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第15章 中国分区地理(港澳台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共8页。
第13章 中国分区地理(西北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第13章 中国分区地理(西北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共15页。
第12章 中国分区地理(南方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第12章 中国分区地理(南方地区)-高考地理多维度精品讲练(中国地理),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