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课件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作业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作业课件ppt,共19页。
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2.我国下列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普遍的是(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①为海洋中的钙离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石灰岩;③为石灰岩受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形成高原;④为地表被流水溶蚀,地表喀斯特地貌逐步发育;流水沿石灰岩裂隙侵蚀、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逐步发育(②)。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在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最普遍。
[2023山东青岛即墨期中]读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3.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搬运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海浪侵蚀4.下列地貌中,与该地貌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山前冲积扇B.牛轭湖C.黄土高原的沟壑D.峡谷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构成,应为河口三角洲地貌,河口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因此形成图示地貌(三角洲)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C符合题意;三角洲的形成与流水搬运和流水侵蚀有间接关系,不是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排除A、B;三角洲的形成与海浪侵蚀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C。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地貌为河口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山前冲积扇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与图示地貌形成原因相同,因此A符合题意;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侧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因此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与图示地貌形成原因不同,排除B;黄土高原的沟壑和峡谷均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地貌,与图示地貌成因不同,排除C、D。故选A。
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6.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 )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
解析 第5题,牛轭湖多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地势平坦地区曲流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曲地貌发育,多牛轭湖。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山高谷深;黄土高原地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塔里木盆地河流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不易形成牛轭湖。第6题,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越来越弯。当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河流便裁弯取直,河流从裁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学校开展了以“流水地貌”为主题的研学摄影展。图中的甲、乙、丙是摄影展中获奖的三幅景观照片。
(1)请分别写出三幅照片所示的流水地貌名称。
甲:峡谷(或“V”形谷)。乙:冲积扇。丙:三角洲。
(3)乙、丙两幅照片被分在了同一个展区,请从成因角度给这个展区命名,并说明它们在成因上的共同点。
(2)请从景观特征的角度,为甲地貌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两壁险峻陡峭;谷地狭窄(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横断面呈“V”形。
流水沉积地貌区。河流(从上游)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因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挟带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是位于高山地区的峡谷(“V”形谷);乙是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丙是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图中两壁险峻陡峭;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河床横断面呈“V”形。第(3)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展区应命名为流水沉积地貌区。它们在成因上的共同点是河流从上游挟带大量碎屑物质,河水含沙量较大,在地势变缓、流速减慢的情况下,流水搬运能力减弱,挟带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而形成。
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8~9题。
8.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的特征有( )A.地表起伏大B.含沙量大C.水温高D.地表多裂隙9.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降水更丰富B.地势落差大C.岩石抗蚀力弱D.全年气温较高
解析 第8题,据图可知,a时期是雏形壶穴,近地表岩层产生节理、裂隙,此时,地表起伏小,地表多裂隙。第9题,据材料可知,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具有缝隙或裂缝,岩石抗蚀力弱,容易受到流水的溶蚀,从而有利于壶穴的形成。
[2023河北唐山十县一中联盟期中]图1为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该河流某处横截面示意。据此完成第10题。
10.图2所示横截面与图1所示河流地貌对应合理的是( )A.T—甲—凹岸B.T—乙—凸岸C.P—丁—凹岸D.P—丙—凸岸
解析 图中T岸坡度陡,为侵蚀岸,即凹岸,对应图1中的甲和丙;P岸坡度缓,为堆积岸,即凸岸,对应图1中的乙和丁。故选A。
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乙、丙三处土层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 )A.甲、丙、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12.与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是( )A.水下坡度平缓B.海水顶托C.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见效D.渤海湾潮流作用弱
解析 第11题,此处位于废黄河三角洲附近,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越往下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乙、甲依次形成。第12题,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几亿年前,云贵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后开始逐渐形成陆地,并在当地自然演化下逐渐形成溶洞、天坑、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奇观。下图为某喀斯特溶洞断面示意图,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溶洞存在规模差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新知突破•储素养,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可溶性,落水洞,CaCO3,喀斯特地貌的应用,知识点二河流地貌,宽而浅,牛轭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点一喀斯特地貌,探究点二河流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作业ppt课件,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