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素养综合训练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素养综合训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素养综合训练课件,共23页。
第二章 素养综合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下图为北半球1、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平流层顶部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纬度范围是( )A.0°—10° B.40°—60°C.60°—70° D.70°—90°D 12345678910111213142.对流层( )A.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B.顶部夏季气温极地高于赤道C.近地面南北温差冬季小于夏季D.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B解析 第1题,该图的左侧是北半球夏季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借助辅助线把选项的四个纬度范围画出来,可以发现70°—90°平流层夏季最高气温大于0 ℃,而其他纬度范围内平流层夏季最高气温为-20—0 ℃,故选D。第2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本身具有一定厚度,难以断定其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误。对流层顶部夏季气温赤道地区小于-60 ℃,极地地区为-40—-60 ℃,B正确。读图可知,对流层近地面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C错误。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说法不准确,其整体趋势是这样,但是在副热带区域由于降水较少,地面较热,对流层厚度会较大,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3~4题。3.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CD 解析 第3题,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第4题,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密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2023广东广州期中]在20世纪,户外生存者一般会利用露天柴火进行煮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侦察小分队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火灶,大大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侦察任务。下图为该火灶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该火灶使用效果较好时,甲、乙两处的气流方向分别是( )A.向西、向东 B.向东、向西C.向西、向西 D.向东、向东6.为了进一步缩短煮食时间,可以适当挖低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D A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5题,当甲处气流向东流动时,乙处东侧为燃烧室,空气遇热上升,气压降低,因而乙处气流从气压较高的西侧流向东侧,能够及时补充氧气,故甲、乙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都是向东,D正确。故选D。第6题,当图中A、B之间的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适当挖低图中的A处,外部新鲜空气会补充更快,A正确,B错误;挖低C、D处对缩短煮食时间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7.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B.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D.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8.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刻是( )A.6:00 B.10:00 C.14:00 D.18:00CC解析 第7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近地面大气热量来源于沥青路面和草地,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较沥青路面和草地低,故选C。第8题,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的温度有差异,使得温度相对较高的沥青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相邻的草地温度较低,形成高压,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读图可知,图中两种路面的温度差异在14时前后达最大值,热力环流最为显著,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9~10题。9.晋江市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的影响是( )A.0—6时为海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0—6时为陆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11—17时为海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D.11—17时为陆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123456789101112131410.海陆风会引起城区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城区的热岛强度。晋江市东南部热岛环流与( )A.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B.冷湿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C.暖干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D.暖干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A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0—6时为夜间,海陆风日时,海洋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海洋表面气压低于陆地表面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0—6时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强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即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因此,A、B错误;11—17时,海陆风日时,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表面气压高于陆地表面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海陆风日时的热岛强度弱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即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D错误。故选C。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热岛效应存在时,城市比郊区气温高,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近地面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晋江市东南部的热岛环流所形成的城市风为东南风;晋江市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白天,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的温度低于陆地,海洋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陆地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冷湿的海风。热岛环流与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从而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A正确。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P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A D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1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P地风向为西北风。第12题,图示等压距为2.5百帕,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百帕或1 007.5百帕;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1 005百帕或1 007.5—1 010百帕。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热岛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围乡村温度的现象。由城市热岛激发出的次级环流称作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在低层表现为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气流,称为乡村风。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已有一部分认识。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城乡地表热量平衡存在差异。下图为某日某时刻重庆市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米高度温度分布和等高线地形图。1234567891011121314(1)概括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图示时刻重庆市气温分布与城市热岛环流之间的关系。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势起伏大,西部相对平缓。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区域),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高温中心(区域)出现,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图示地区分布着三个高温中心(区域),城市热岛环流整体呈现多中心态势。(3)推测重庆市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状况。(4)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城市热岛环流整体上白天较强,夜晚较弱;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高温中心(区域)保持时间长;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消失的时间短。城市热岛环流加大城乡降水差异。城市中心地区气温高,气流强烈上升,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郊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趋势明显,降水偏少。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下图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1234567891011121314探究问题一 风向的变换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下图)。(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 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谷风(上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西风。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探究问题二 风速的变化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下图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 白天实测风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偏大,而夜间接近或略偏小。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风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实测风风速偏大。1234567891011121314探究问题三 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折线图(下图)。(3)约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 约18时谷风转山风,冷空气由山坡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来的暖空气,气温骤降。
第二章 素养综合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下图为北半球1、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平流层顶部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纬度范围是( )A.0°—10° B.40°—60°C.60°—70° D.70°—90°D 12345678910111213142.对流层( )A.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B.顶部夏季气温极地高于赤道C.近地面南北温差冬季小于夏季D.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B解析 第1题,该图的左侧是北半球夏季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借助辅助线把选项的四个纬度范围画出来,可以发现70°—90°平流层夏季最高气温大于0 ℃,而其他纬度范围内平流层夏季最高气温为-20—0 ℃,故选D。第2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本身具有一定厚度,难以断定其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误。对流层顶部夏季气温赤道地区小于-60 ℃,极地地区为-40—-60 ℃,B正确。读图可知,对流层近地面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C错误。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说法不准确,其整体趋势是这样,但是在副热带区域由于降水较少,地面较热,对流层厚度会较大,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3~4题。3.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CD 解析 第3题,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第4题,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密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2023广东广州期中]在20世纪,户外生存者一般会利用露天柴火进行煮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侦察小分队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火灶,大大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侦察任务。下图为该火灶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该火灶使用效果较好时,甲、乙两处的气流方向分别是( )A.向西、向东 B.向东、向西C.向西、向西 D.向东、向东6.为了进一步缩短煮食时间,可以适当挖低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D A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5题,当甲处气流向东流动时,乙处东侧为燃烧室,空气遇热上升,气压降低,因而乙处气流从气压较高的西侧流向东侧,能够及时补充氧气,故甲、乙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都是向东,D正确。故选D。第6题,当图中A、B之间的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适当挖低图中的A处,外部新鲜空气会补充更快,A正确,B错误;挖低C、D处对缩短煮食时间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7.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B.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D.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8.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刻是( )A.6:00 B.10:00 C.14:00 D.18:00CC解析 第7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近地面大气热量来源于沥青路面和草地,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较沥青路面和草地低,故选C。第8题,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的温度有差异,使得温度相对较高的沥青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相邻的草地温度较低,形成高压,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读图可知,图中两种路面的温度差异在14时前后达最大值,热力环流最为显著,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9~10题。9.晋江市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的影响是( )A.0—6时为海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0—6时为陆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11—17时为海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D.11—17时为陆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123456789101112131410.海陆风会引起城区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城区的热岛强度。晋江市东南部热岛环流与( )A.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B.冷湿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C.暖干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D.暖干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A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0—6时为夜间,海陆风日时,海洋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海洋表面气压低于陆地表面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0—6时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强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即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因此,A、B错误;11—17时,海陆风日时,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表面气压高于陆地表面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海陆风日时的热岛强度弱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即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D错误。故选C。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热岛效应存在时,城市比郊区气温高,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近地面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晋江市东南部的热岛环流所形成的城市风为东南风;晋江市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白天,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的温度低于陆地,海洋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陆地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冷湿的海风。热岛环流与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从而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A正确。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P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A D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1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P地风向为西北风。第12题,图示等压距为2.5百帕,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百帕或1 007.5百帕;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1 005百帕或1 007.5—1 010百帕。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热岛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围乡村温度的现象。由城市热岛激发出的次级环流称作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在低层表现为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气流,称为乡村风。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已有一部分认识。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城乡地表热量平衡存在差异。下图为某日某时刻重庆市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米高度温度分布和等高线地形图。1234567891011121314(1)概括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图示时刻重庆市气温分布与城市热岛环流之间的关系。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势起伏大,西部相对平缓。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区域),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高温中心(区域)出现,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图示地区分布着三个高温中心(区域),城市热岛环流整体呈现多中心态势。(3)推测重庆市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状况。(4)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城市热岛环流整体上白天较强,夜晚较弱;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高温中心(区域)保持时间长;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消失的时间短。城市热岛环流加大城乡降水差异。城市中心地区气温高,气流强烈上升,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郊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趋势明显,降水偏少。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下图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1234567891011121314探究问题一 风向的变换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下图)。(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 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谷风(上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西风。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探究问题二 风速的变化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下图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 白天实测风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偏大,而夜间接近或略偏小。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风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实测风风速偏大。1234567891011121314探究问题三 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折线图(下图)。(3)约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 约18时谷风转山风,冷空气由山坡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来的暖空气,气温骤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