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05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和制备-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05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和制备-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23页。
05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和制备-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3•重庆)《汉书•食货志》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属于有机物
D.“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2.(2023•重庆)《汉书》记载:交趾有甘蔗,榨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石蜜”主要的成分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3.(2023•重庆)某品牌苏打气泡水的标签如表所示,下列关于该饮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类别:弱酸性饮料,pH≈6.5
配料:水、食用盐、二氧化碳、柠檬酸、碳酸氢钠等
A.用pH试纸精确测定该饮料的pH
B.整瓶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C.过滤不能分离水和碳酸氢钠
D.能补充运动后流失的水和无机盐
4.(2022•重庆)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下列对游客和商户的提醒中正确的是( )
A.燃着的烟头扔进垃圾箱
B.甲醛浸泡毛肚防变质
C.在封闭室内进行炭火烧烤
D.常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5.(2022•重庆)豆浆营养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豆浆一定是溶液 B.豆浆富含蛋白质
C.豆浆是混合物 D.豆浆可制成豆花
6.(2022•重庆)俄罗斯是世界上钾肥、小麦和葵花籽油的主要生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NO3属于复合肥料 B.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C.葵花籽油中富含油脂 D.乱用化肥不会污染土壤
7.(2022•重庆)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A B.B C.C D.D
8.(2019•重庆)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锰酸钾、碳酸 B.营养物质:蛋白质、水
C.盐:氯化钾、氢氧化钠 D.合成材料:塑料、蚕丝
9.(2023•重庆)《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10.(2022•重庆)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CO→CO2→H2CO3→CaCO3→CaO
A.CO是有毒气体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H2CO3受热易分解
D.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2019•重庆)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
(1)表中的“钠”和“钙”指的是 (填序号)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 。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12.(2022•重庆)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Ⅰ、碳排放
(1)查阅图1,动植物呼吸 (填“能”或“不能”)释放CO2。
Ⅱ、碳中和
(2)自然吸收:查阅图1,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填图中序号)。
(3)人为努力:工业上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集”技术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 。
Ⅲ、碳利用
(4)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以CO2和H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若用44gCO2人工合成淀粉(假设反应过程中无含碳物质的加入和损失),理论上制得淀粉的质量为 g。
13.(2020•重庆)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如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X的物质类别是 。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如图1中的 (填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如图2实验步骤:
物质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 。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图3中图象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4.(2022•重庆)化学产品制备正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两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 (完成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Ⅲ:Cu+H2O2+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 。
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试剂
温度
现象
①
10mL30%H2O2、1mL10%CuSO4
30℃
产生少量气泡
②
10mL30%H2O2、
30℃
无明显现象
③
10mL30%H2O2、1mL10%CuSO4
80℃
产生较多气泡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 (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
(3)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Ⅲ生成CuSO4最多
C.Ⅲ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四.工艺流程题(共4小题)
15.(2023•重庆)锂辉矿(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Ⅰ.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常用 (填试剂名称)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 (填序号)。
A.0℃
B.25℃
C.80℃
(4)将滤液2蒸发,当有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可得到其他化工产品。
16.(2023•重庆)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用硫化氢气体(H2S)制备氢气的模拟工艺流程。
(1)吸收室中生成的S可进一步燃烧为反应室提供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HI进入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一种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
(4)硫化氢气体制备氢气时生成两种单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
17.(2021•重庆)某兴趣小组利用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Ag)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并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查阅资料:a.H2O2溶液可将Fe2+转化为Fe3+。
b.Fe3+、Ni2+转化为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pH有如图关系:
(1)步骤Ⅰ的操作为 。
(2)滤渣①的成分为 。
(3)单质Fe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4)滤液②中有Ni2+、无Fe3+,则滤液②pH可能为 (填序号)。
A.pH=1
B.pH=2
C.pH=6
D.pH=10
(5)Ni、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8.(2019•重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对铜矿冶炼铜时得到的一种黑色固体进行探究。
(1)分离出白色沉淀的操作Ⅰ的名称是 。
(2)红色固体为单质,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A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05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和制备-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3•重庆)《汉书•食货志》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属于有机物
D.“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答案】D
【解答】解:A、“粗米”到“得酒”的过程中,米中的糖类物质与氧气发生了非常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即发生了缓慢氧化,说法正确;
B、“曲”在酿酒过程中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可起催化作用,说法正确;
C、乙醇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D、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乙醇并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过多饮用乙醇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故选:D。
2.(2023•重庆)《汉书》记载:交趾有甘蔗,榨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石蜜”主要的成分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答案】A
【解答】解:《汉书》记载:交趾有甘蔗,榨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石蜜”主要的成分是从甘蔗中提炼出来的蔗糖,属于糖类。
故选:A。
3.(2023•重庆)某品牌苏打气泡水的标签如表所示,下列关于该饮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类别:弱酸性饮料,pH≈6.5
配料:水、食用盐、二氧化碳、柠檬酸、碳酸氢钠等
A.用pH试纸精确测定该饮料的pH
B.整瓶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C.过滤不能分离水和碳酸氢钠
D.能补充运动后流失的水和无机盐
【答案】A
【解答】解:A、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读数只能读到整数,故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整瓶口感一致,故选项正确;
C、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而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因此过滤不能分离水和碳酸氢钠,故选项正确;
D、饮料中含有食用盐、水、碳酸氢钠等,因此可以补充运动后流失的水和无机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A。
4.(2022•重庆)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下列对游客和商户的提醒中正确的是( )
A.燃着的烟头扔进垃圾箱
B.甲醛浸泡毛肚防变质
C.在封闭室内进行炭火烧烤
D.常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答案】D
【解答】解:A、燃着的烟头扔进垃圾箱会引发火灾,错误;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浸泡毛肚,错误;
C、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有毒,因此不能在密闭室内进行烧烤,错误;
D、常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正确。
故选:D。
5.(2022•重庆)豆浆营养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豆浆一定是溶液 B.豆浆富含蛋白质
C.豆浆是混合物 D.豆浆可制成豆花
【答案】A
【解答】解:A、豆浆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豆浆含有富含蛋白质、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豆浆放进锅里大火煮开,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取一只大一些的容器,放入内酯,把煮好的豆浆缓缓注入加入内酯的容器里,静置5分钟即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2022•重庆)俄罗斯是世界上钾肥、小麦和葵花籽油的主要生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NO3属于复合肥料 B.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C.葵花籽油中富含油脂 D.乱用化肥不会污染土壤
【答案】D
【解答】解:A.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B正确;
C.葵花籽油中富含油脂,故C正确;
D.要合理施用化肥,乱用化肥会污染土壤,故D错误。
故选:D。
7.(2022•重庆)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因此废旧电池要分类投放,故A说法正确;
B、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以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故B说法正确;
C、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证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故C说法正确;
D、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洗涤剂能使油污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2019•重庆)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锰酸钾、碳酸 B.营养物质:蛋白质、水
C.盐:氯化钾、氢氧化钠 D.合成材料:塑料、蚕丝
【答案】B
【解答】解:A.锰酸钾是由钾离子与锰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B.蛋白质和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故正确;
C.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错误;
D.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故选:B。
9.(2023•重庆)《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答案】B
【解答】解:A、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H2O+CH3OH,则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ZnO﹣ZrO2作催化剂,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2022•重庆)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CO→CO2→H2CO3→CaCO3→CaO
A.CO是有毒气体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H2CO3受热易分解
D.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
【答案】D
【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毒,是有毒气体,正确;
B、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正确;
C、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D、碳酸钙不能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2019•重庆)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
(1)表中的“钠”和“钙”指的是 A (填序号)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 糖类 。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食物中含有的钙、钠等通常是指元素;
(2)根据图中信息,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糖类;
(3)钠原子的电子数为11,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1个电子,即。
答案为:(1)A;(2)糖类;(3)。
12.(2022•重庆)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Ⅰ、碳排放
(1)查阅图1,动植物呼吸 能 (填“能”或“不能”)释放CO2。
Ⅱ、碳中和
(2)自然吸收:查阅图1,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④⑥ (填图中序号)。
(3)人为努力:工业上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集”技术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
②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 NaOH 。
Ⅲ、碳利用
(4)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以CO2和H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若用44gCO2人工合成淀粉(假设反应过程中无含碳物质的加入和损失),理论上制得淀粉的质量为 27 g。
【答案】(1)能;
(2)④⑥;
(3)①Ca(OH)2+Na2CO3=2NaOH+CaCO3↓;
②NaOH;
(4)27。
【解答】解:(1)查阅图1,动植物呼吸能释放CO2;故答案为:能;
(2)查阅图1,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光合作用、土壤吸收、海水吸收等;故答案为:④⑥;
(3)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故答案为:Ca(OH)2+Na2CO3=2NaOH+CaCO3↓;
②由流程图可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NaOH;故答案为:NaOH;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生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用44gCO2人工合成淀粉的质量为:
44g×÷=27g
故答案为:27。
13.(2020•重庆)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如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X的物质类别是 单质 。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如图1中的 d (填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如图2实验步骤:
物质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 NaCl 。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图3中图象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D (填序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X的化合价为零,所以X是单质;
(2)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含铁化合物属于如图1中的d;
(3)a是+3价的铁的氧化物,所以a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甲中一定含有氯化铁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质量增加,再与氯化铁反应,12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会转化成107份质量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溶液质量的增加幅度减小,盐酸过量后,溶液质量也是继续增加,故选:D。
故答案为:(1)单质;
(2)d;
(3)Fe2O3+6HCl═2FeCl3+3H2O;NaCl;D。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4.(2022•重庆)化学产品制备正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两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 CuSO4+H2O (完成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Ⅲ:Cu+H2O2+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 氧气 。
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试剂
温度
现象
①
10mL30%H2O2、1mL10%CuSO4
30℃
产生少量气泡
②
10mL30%H2O2、 1mL水
30℃
无明显现象
③
10mL30%H2O2、1mL10%CuSO4
80℃
产生较多气泡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 ①③ (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
(3)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Ⅲ生成CuSO4最多
C.Ⅲ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答案】(1)CuSO4+H2O;
(2)氧气;1mL水;①③;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3)AC。
【解答】解:(1)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气体为氧气;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硫酸铜是变量,故②10mL30% H2O2、1mL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乙同学实验变量是温度,其它相同,故乙同学对比实验①③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3)A.Ⅰ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Ⅱ中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故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正确;
B.根据Ⅰ、Ⅱ、Ⅲ方程式可知,铜和生成的硫酸铜关系为Cu~CuSO4,故消耗等质量铜,生成CuSO4一样多,错误;
C.Ⅲ中过氧化氢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
(1)CuSO4+H2O;
(2)氧气;1mL水;①③;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3)AC。
四.工艺流程题(共4小题)
15.(2023•重庆)锂辉矿(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Ⅰ.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H2SO4 ,常用 澄清石灰水 (填试剂名称)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3)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 C (填序号)。
A.0℃
B.25℃
C.80℃
(4)将滤液2蒸发,当有 较多固体出现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可得到其他化工产品。
【答案】(1)H2SO4;澄清石灰水;
(2)2NaOH+H2SO4═Na2SO4+2H2O;
(3)C;
(4)较多固体出现。
【解答】解:(1)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X是一种酸,与反应碳酸锂生成滤液1,滤液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锂溶液,则说明加入的酸是稀硫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产生的气体Y是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故答案为:
(1)H2SO4;澄清石灰水;
(2)2NaOH+H2SO4═Na2SO4+2H2O;
(3)C;
(4)较多固体出现。
16.(2023•重庆)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用硫化氢气体(H2S)制备氢气的模拟工艺流程。
(1)吸收室中生成的S可进一步燃烧为反应室提供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 。
(2)HI进入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一种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H2SO4或I2 。
(4)硫化氢气体制备氢气时生成两种单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H2S═H2+S 。
【答案】(1)S+O2SO2;
(2)分解反应;
(3)H2SO4或I2;
(4)H2S═H2+S。
【解答】解:(1)吸收室中生成的S可进一步燃烧为反应室提供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2)HI进入产品室中,生成碘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在流程图中,H2SO4、I2既是流程中某个反应的反应物,也是流程中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4)硫化氢气体制备氢气时生成两种单质,则生成的单质和氢气和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
故答案为:
(1)S+O2SO2;
(2)分解反应;
(3)H2SO4或I2;
(4)H2S═H2+S。
17.(2021•重庆)某兴趣小组利用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Ag)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并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查阅资料:a.H2O2溶液可将Fe2+转化为Fe3+。
b.Fe3+、Ni2+转化为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pH有如图关系:
(1)步骤Ⅰ的操作为 过滤 。
(2)滤渣①的成分为 Ag 。
(3)单质Fe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或Fe+NiSO4=FeSO4+Ni) (任写一个)。
(4)滤液②中有Ni2+、无Fe3+,则滤液②pH可能为 C (填序号)。
A.pH=1
B.pH=2
C.pH=6
D.pH=10
(5)Ni、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Fe>Ni>Ag 。
【答案】(1)过滤;
(2)Ag;
(3)Fe+H2SO4=FeSO4+H2↑(或Fe+NiSO4=FeSO4+Ni);
(4)C;
(5)Fe>Ni>Ag。
【解答】解:(1)步骤Ⅰ得到的是滤渣和滤液,故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废镍材料里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Ag,加入稀硫酸,铁会与稀硫酸反应,得到了Ni2+,说明Ni也参与了反应,而银是氢后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故得到的滤渣是银,故填:Ag;
(3)此过程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滤液②中加入铁粉得到了镍,说明铁与硫酸镍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镍,故填:Fe+H2SO4=FeSO4+H2↑(或Fe+NiSO4=FeSO4+Ni);
(4)滤液②中有Ni2+、无Fe3+,Fe3+在pH为3.2时沉淀完全,Ni2+在pH为7.2时开始沉淀,说明pH需要大于3.2,小于7.2,故填:C;
(5)根据推断可以看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Ni>Ag,故填:Fe>Ni>Ag。
18.(2019•重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对铜矿冶炼铜时得到的一种黑色固体进行探究。
(1)分离出白色沉淀的操作Ⅰ的名称是 过滤 。
(2)红色固体为单质,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4)反应③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A中的溶质为 HCl和CuCl2 (填化学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操作Ⅰ分离出白色沉淀和溶液,所以是过滤。
(2)红色固体为单质,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黑色的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3)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4)反应③恰好完全反应,由于蓝色溶液含有硫酸铜和剩余的硫酸,所以加入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铜和HCl,则溶液A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HCl和 CuCl2。
故答案为:
(1)过滤。
(2)2CuO+C2Cu+CO2↑。
(3)CuO+H2SO4=CuSO4+H2O。
(4)HCl和CuCl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元素质量比的计算、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20页。
这是一份13燃烧与灭火-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2页。
这是一份07分子的定义与特性、化学符号-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硫酸钡和一氧化铅等,氮化硅是新型陶瓷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