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13燃烧与灭火-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13燃烧与灭火-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2页。
13燃烧与灭火-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3•重庆)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
加硝酸铵和氯化钾
能提供氮、钾营养元素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餐具
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
清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A B.B C.C D.D
2.(2023•重庆)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3.(2020•重庆)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4.(2020•重庆)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5.(2019•重庆)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6.(2023•重庆)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7.(2021•重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8.(2019•重庆)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夜晚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蒸发时为防止液体飞溅,用盖子盖住蒸发皿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9.(2019•重庆)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0.(2020•重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1.(2022•重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 。
(2)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
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 (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需要氧气参与
13燃烧与灭火-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3•重庆)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
加硝酸铵和氯化钾
能提供氮、钾营养元素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餐具
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
清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硝酸铵中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氯化钾中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B、木柴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D、炉具清洁剂在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水垢的成分不反应,因此不能用炉具清洁剂清除水壶水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重庆)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答案】C
【解答】解:A、植被茂密,可燃物较多,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高温少雨,气候干燥,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0•重庆)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白磷是一种可燃物,若要发生燃烧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二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即温度达到或超过40℃.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0•重庆)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答案】A
【解答】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红磷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用于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玻璃管能与外界空气相通,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不会燃烧,不能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2019•重庆)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答案】D
【解答】解: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故A错误;
B.按下开关时,打火机内的压强降低,分子间的间隙变大,而不是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故B错误;
C.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故C错误;
D.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D。
6.(2023•重庆)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答案】C
【解答】解:A、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直升机洒水,水汽化吸热,能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2021•重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方法选用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B
【解答】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错误,因为水能导电,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用厨房洗洁精洗去碗碟油污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19•重庆)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夜晚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蒸发时为防止液体飞溅,用盖子盖住蒸发皿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答】解:A.电路老化着火,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用水浇灭,故A错误;
B.夜晚天然气泄漏,要先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不能立即开灯,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B错误;
C.蒸发时为了防止液体飞溅,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故C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9.(2019•重庆)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答】解: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0.(2020•重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SO2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B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填:S+O2SO2;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硫的着火点,所以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故填:2KClO32KCl+3O2↑;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选项说法正确;
B.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1.(2022•重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③①② (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 酒精灯 。
(2)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
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 乙 (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P4+5O22P2O5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C (填序号)。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需要氧气参与
【答案】(1)③①②;酒精灯;
(2)乙;P4+5O22P2O5;C。
【解答】解:(1)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即③→①,然后打开中间,使其中一边是3层,一边1层,即,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2)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乙烧杯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2P2O5。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通氧气前,不能燃烧,通氧气后,能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参与。
故答案为:
(1)③①②;酒精灯;
(2)乙;P4+5O22P2O5;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4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消耗稀硫酸98g,,共收集到H2为0.1t,AgNO3可用于电影胶片制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固体溶解曲线、溶液的酸碱性-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21页。
这是一份07分子的定义与特性、化学符号-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硫酸钡和一氧化铅等,氮化硅是新型陶瓷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