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的基础,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端午时节粽飘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1. 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六名宇航员的“太空会师”引起世界关注。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箭转场 B. 燃料加注 C. 点火发射 D. 自动对接
    2. 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测定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水泥砂浆 B. 液态氮 C. 汽水 D. 洁净的空气
    4. “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有机物
    B. 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
    C. 对乙烯基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
    5. 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可应用于原子钟、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 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D. 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
    6. 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给水杀菌消毒
    ②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①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社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②霉变的大米经淘洗干净煮熟后就可以食用
    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A. A B. B C. C D. D
    7. 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8%
    B.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1
    D. 该反应可以表示工业合成氨:N2+3H2 2NH3
    8. 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酒精和水
    闻气味
    B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锌粉和铜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各组物质在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 NaNO3  NH4ClKMnO4  Ba(NO3)2
    B. K2SO4  KOHNaNO3  NaCl
    C. Na2SO4  Ca(NO3)2  BaCl2  KCl
    D. KNO3  Na2CO3  MgCl2  H2SO4
    10. 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对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水
    B. ②表示一定的温度时,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
    C. ③表示电解水
    D. ④表示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11. 化学用语是简明扼要、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______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4)两个硫离子 ______ 。
    12. 鄂州花湖机场是客运和货运两用机场,年内将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6条国际货运航线,正向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目标迈进。“五一”期间,小琳随父母乘车到花湖机场游玩。
    (1)途经花马湖,她见湖水清澈透明,想知道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湖水的水样中加入 ______ 进行检验。
    (2)到达机场入口,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原因 ______ 。
    (3)抵达航站楼,她看到一棵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树苗,你认为应施加下列化肥中的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NH4HCO3
    B.Ca3(PO4)2
    C.K2SO4
    (4)进入候机厅,她看到消防柜里存放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写出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______ 。
    13.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______ 。
    (2)O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______ 物质相似。
    (3)t3℃时,将60gA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
    (4)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溶解度:B>A>C
    ②溶剂质量:C>B>A
    ③溶液质量:B>A>C
    ④溶质质量分数:B>A>C
    14. 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E是单质,且A、E均为黑色粉末,人体胃液中含有B,物质C与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图中两圆相交表示圆中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 。
    (2)B与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
    (4)D与E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 。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上瓶盖。对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善该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发现,B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

    ______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______
    结论:假设二成立
    反思一: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反思二:步骤一中,滴加Ba(NO3)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______ 。
    17. 为测定某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4.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该稀盐酸40.0g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2.0
    1.0
    0.6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4.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______ g。
    (2)求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火箭转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燃料加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C、点火发射的过程中,燃烧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自动对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C。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纯净物是指含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A.水泥砂浆含有水和沙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液态氮即液态的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符合题意;
    C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的应用。

    4.【答案】A 
    【解析】解:A、对乙烯基苯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乙烯基苯酚是由对乙烯基苯酚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12:1:2,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1)=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对乙烯基苯酚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2+8+18+8+x,x=1;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给水杀菌消毒,说法正确;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①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正确;②室内起火,不能立即开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说法正确;②霉变的大米经淘洗干净煮熟后也不可以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D、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以及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以及室内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能源的分类以及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可采用排除法,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7.【答案】C 
    【解析】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a=100%−14%−6%−70%=10%;b=100%−40%−10%−42%=8%;故正确;
    B.由图中数据可知,a=100%−14%−6%−70%=10%;图示丁的质量分数也为10%,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正确;
    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0%−42%):(14%−8%)=14:3,故错误;
    D.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70%−42%):(14%−8%):(40%−6%)=14:3:17,所以该反应可以表示工业合成氨:N2+3H2 2NH3,故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据以上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新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D 
    【解析】解:A、闻气味,可以鉴别酒精和水,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无明显气味的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可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加足量的稀硫酸,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能分离出铜,但无法分离出锌,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A、含有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是紫红色的,不合题意;
    B、四种物质之间相互交换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故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
    C、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D、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注意带色的离子——高锰酸根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考虑带色的离子,然后再分析各物质之间是否会生成沉淀、气体、水,只要生成一种,就不能共存。

    10.【答案】C 
    【解析】解:A、Ba(OH)2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碱性减弱,pH变小,但溶液始终呈碱性,其pH始终大于7,图示错误;
    B、一定的温度时,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氯化钠固体并不能继续溶解,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图示错误;
    C、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图示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充当催化剂,其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要保持不变,图示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来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D、根据制氧气的原理以及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HeCaAl+32O3  2S2− 
    【解析】解:(1)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即氦气的化学式为He;故答案为:He;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故答案为:Ca;
    (3)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因此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的为+3价表示为Al+32O3;故答案为:Al+32O3;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硫离子表示为2S2−;故答案为:2S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肥皂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A 隔绝空气 
    【解析】解:(1)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浮渣多,泡沫少则为硬水,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扑鼻而来”的原因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要施氮肥,含氮元素的肥是氮肥,所以下列化肥中A(NH4HCO3)属于氮肥,故答案为:A;
    (4)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表面,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根据隔绝空气的原理灭火,故答案为:隔绝空气。
    本题根据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硬水与软水、常见的灭火器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硬水与软水、常见的灭火器原理等相关知识。

    13.【答案】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80 ②④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C相似;
    (3)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6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30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4)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B>A=C,故A错误;
    ②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中的溶剂最少,C溶液中的溶剂最多,分别降温到t1℃,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溶剂质量:C>B>A,故B正确;
    ③降低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质量的饱和溶液,A物质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溶液质量:C>B>A,故C错误;
    ④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B大于A,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降温之后C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之前C溶解度小于降温之后A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B>A>C,故D正确。
    故答案为:(1)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
    (3)80;
    (4)②④。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uO2HCl+Ca(OH)2=CaCl2+2H2O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置换反应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A是氧化铜,故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CuO;
    (2)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钙,故B与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Cl+Ca(OH)2=CaCl2+2H2O;
    (3)C是氢氧化钙,D是硫酸铜,所以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和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故现象是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4)D是硫酸铜,E是铁粉,硫酸铜和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D与E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E是单质,且A、E均为黑色粉末,人体胃液中含有B,则B是盐酸,物质C与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则C、D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又因为两圆相交表示圆中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推测A是氧化铜,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钙,D是硫酸铜,E是铁粉。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与推断,本题难度一般。

    15.【答案】集气瓶  B2H2O22H2O+O2↑AC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也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B;2H2O22H2O+O2↑;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故答案为:AC。
    (1)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  CO2+2NaOH=Na2CO3+H2O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液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结论是假设二成立,该溶液部分变质,说明该瓶溶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步骤一:实验结论是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则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碳酸钠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钡,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一:氢氧化钠溶液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二: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要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时,先要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再用无色酚酞溶液来鉴别氢氧化钠,故步骤一中,滴加Ba(NO3)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步骤一: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氢氧化钠;
    反思一: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二: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步骤一:根据碳酸钠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钡来分析解答;
    步骤二: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来分析解答;
    反思一: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分析解答;
    反思二: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和碳酸钠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钡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变质氢氧化钠成分的实验探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

    17.【答案】3.4 
    【解析】解:(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4.0g−3.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二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3.0g−2.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2.0g−1.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四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只能与1.0g−0.6g=0.4g碳酸钙反应,说明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最终剩余的0.6g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4.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4.0g−0.6g=3.4g。
    故答案为:3.4。
    (2)10.0g稀盐酸能与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0gx
    10073=1.0gx      x=0.73g
    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73g10.0g×100%=7.3%。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4.0g−3.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二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3.0g−2.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能与2.0g−1.0g=1.0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四次加入的10.0g稀盐酸只能与1.0g−0.6g=0.4g碳酸钙反应,说明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最终剩余的0.6g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确定10.0g稀盐酸能与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的基础,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端午时节粽飘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