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 B. 白玉为堂金作马 C. 沉舟侧畔千帆过 D. 山寺桃花始盛开
2.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 测定溶液的pH D. 稀释浓硫酸
3.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镁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B. 灼烧棉线可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C. 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 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5.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一水多用可节约水资源
C.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D. 在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6.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钛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2
C.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7. 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尿素 B. 磷矿粉 C. 硫酸钾 D. 磷酸二氢铵
8.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衡阳肉粽味道鲜美,其原料有:糯米、五花肉、植物油、食盐、食用纯碱,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糖类 D. 无机盐
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14 B. 乙一定是催化剂
C. 甲可能是单质 D. 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10.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B. 植物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变为O2
C. 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11. 罗红霉素C41H76N2O15是某药品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罗红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罗红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5
D. 一个罗红霉素分子由41个碳原子、7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5个氧原子构成
12. 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是碱
B. 物质a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
C. 物质b的化学式是Fe2O3
D. FeCl3溶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
13. 符号表征化学变化是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4Fe+3O22Fe2O3
B. H2O2H2O+O2↑
C. BaCl2+2NaOH=Ba(OH)2↓+2NaCl
D. HCl+NaOH=NaCl+H2O
14.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 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
C. 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 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15. 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发生了如下反应:3S+6NaOH=2X+Na2SO3+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H2S B. SO2 C. Na2S D. Na2SO4
16.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7.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8. 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 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 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 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 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19.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B. 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 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20.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l−、NO3− B. Na+、Ba2+、SO42−
C. H+、NO3−、HCO3− D. Ag+、K+、Cl−
2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硫酸溶液
D
探究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锌、铜、银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A. A B. B C. C D. D
22. 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Zn
B. 若滤液不为蓝色,则滤液中可能不含MgCl2
C. 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Mg
D. 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2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向一定量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 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24. 现有A.稀有气体 B.石墨 C.烧碱 D.小苏打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______ 。
(2)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是 ______ 。
(3)可用于制发酵粉的是 ______ 。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_____ 。
2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磷原子 ______ 。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3)氢氧根离子 ______ 。
(4)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26.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六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胜利会师,举国欢庆。试回答:
(1)航天员的航天服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以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
A.棉针织内衣层
B.羊毛保暖层
C.聚氯乙烯管水冷层
(2)为了解决航天员的饮水、呼吸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其中部分过程是:人体排出的水通过收集和净化处理后,部分经电解产生氧气供给呼吸。
①净化水使用的分子筛表面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具有 ______ 作用。
②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其质量是负极产生的气体的 ______ 倍。
27.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______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 。
(3)t1℃时,将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 (任写一种)。
(4)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t2℃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g。
28. 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两种重要的酸。
(1)其中具有挥发性的酸是 ______ 。
(2)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 ______ 色。
(3)两种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9. 黄铜(锌和铜的合金)在古代应用非常广泛,古人用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制备黄铜,其中
一种流程如图:
(1)黄铜和纯铜相比较,硬度更大的是 ______ 。
(2)反应Ⅱ中赤铜与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黄铜与黄金外观上非常相似,请用一种方法对两者进行区分 ______ 。
30. 衡阳市正在“创文巩卫”,市委市政府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
(1)倡导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和处理,下列物质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易拉罐
B.矿泉水瓶
C.腐败的食物
D.包装纸
(2)漫步湘江河畔,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请提出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建议 ______ 。
(3)走进衡州大道,两边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______ 。
31. 阅读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至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 ______ 。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______ (任写一条)。
(3)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______ 。
A.大力发展核电
B.使用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
32. 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 ______ 。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通过检测发现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任写一条)。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 ______ ;如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b”或“c”)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3.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可以通过海盐或地下盐矿的岩盐精制得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市面上一些品牌食盐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食盐中一般会添加微量碘酸钾(KIO3),还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Ⅱ.碘酸钾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不易分解,不与氯化钙、氯化镁反应。
Ⅲ.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遇碘化钾可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探究过程】
(1)小宇对某品牌食盐是否加碘提出质疑,并设计了探究方案:取一定质量的该品牌食盐样品,加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适量淀粉,始终无明显现象。小宇据此现象得出结论:该品牌食盐没有加碘。小李认为小宇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 ______ 。
(2)小李认为只要在小宇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______ 溶液和稀醋酸即可以证明食盐中是否加碘。该实验中加入稀醋酸的目的是 ______ 。
(3)小明听爸爸说过,最近家里的菜总是有苦味。小明在询问老师后认为是此食盐可能含有氯化镁导致的。小明取适量该食盐样品,配成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 ______ 沉淀,说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小明曾观察到家里的食盐容易受潮。他询问老师后认为是该食盐中可能还含有氯化钙导致的。他在实验(3)之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Na2CO3溶液,又产生了白色沉淀,小明得出: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问: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②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 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
【反思交流】
该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对部分品牌食盐成分的探究,他们认为实验设计方案可能还有待完善,相约以后要致力于化学研究,造福人们。
34.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甲、乙两位同学为了探索硫酸铜的转化规律,分别将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中。
(1)甲同学证明硫酸铜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铜,其实验现象是 ______ 。
(2)乙同学证明硫酸铜可以转化为硫酸钡。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的过程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山寺桃花始盛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答案】B
【解析】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等。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因此此气体是氧气。
故选:A。
根据氧气的用途来分析。
要了解氧气的用途和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4.【答案】C
【解析】解:A、镁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而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B、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棉线可闻到烧纸的气味,描述错误;
C、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实验中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描述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因此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描述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冰和水是同种物质,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的物质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B、一水多用可节约水资源,说法正确;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说法正确;
D、在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水的用途来分析;
D、根据硬水软化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掌握物质的分类、节水的措施、水的用途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2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
B、磷矿粉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误。
C、硫酸钾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误。
D、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糯米富含糖类,五花肉阜南油脂与蛋白质,植物油富含油脂,食盐是一种无机盐,因此不包括的基本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选:B。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9.【答案】A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x=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则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则甲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过程中丙和丁质量的变化比是9g:8g=9:8,由于不知道化学计量数,无法判断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3g=17g,则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则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11g−3g=8g,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丙增加了17g−8g=9g,所以反应后丙的质量为5g+9g=14g,则x=14;该反应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据此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B
【解析】解:A、碳的单质不都是黑色,如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石墨呈灰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则植物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变为O2,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罗红霉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76):(14×2):(16×15)=123:19:7:6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不正确;
B、由分子式可知,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5,故C正确;
D、一个罗红霉素分子由41个碳原子、7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5个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罗红霉素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罗红霉素的分子式进行分析;
C、根据罗红霉素的分子式进行分析;
D、根据罗红霉素的分子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Fe(OH)3属于碱,则X是碱,故A正确;
B.物质a属于单质,铁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B错误;
C.物质b属于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化学式是Fe2O3,故C正确;
D.FeCl3溶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进行分析;
B、根据铁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b属于氧化物进行分析;
D、根据FeCl3溶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2H2O+O2↑,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但氮气体积分数应小于85%,因为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最终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此实验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6NaOH=2X+Na2SO3+3H2O可知,反应前有3个硫原子,6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硫原子,2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钠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a2S。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乙是氢气,是一种单质,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质量比为32:18=16:9,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等,要依据题中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17.【答案】C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其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效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特殊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效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的灭火方法: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故A错;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容易溅出伤人,故B错;
C、实验室中的蔗糖不能泡水喝,实验室中任何药品不能品尝,故C错;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的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室中的蔗糖不能喝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19.【答案】B
【解析】解:A、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有机化合物中含碳元素,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微粒,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常见盐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带正电荷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0.【答案】A
【解析】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21.【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不会复燃,不能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氧气,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能与适量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锌、铜、银分别加入稀盐酸中,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A、根据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2.【答案】D
【解析】解: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氯化铜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氯化镁与锌不反应;
A、若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铜,锌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故错误;
B、若滤液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不含有氯化铜,但是氯化镁与锌不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MgCl2,故错误;
C、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氯化镁与锌不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Zn,一定没有Mg,故错误;
D、氯化铜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质量的铜,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故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3.【答案】A
【解析】解:A、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由于氧气是气体,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无限接近于7,而B随着水的增大,pH大于7,故B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水的减少,会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溶液的质量会减小,而C中溶液的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等浓度过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氯化镁大于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而D中镁生成的氯化镁小于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生成了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来分析解答;
B、根据稀硫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无限接近于7来分析解答;
C、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来分析解答;
D、根据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等浓度过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氯化镁大于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来分析解答。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
24.【答案】C A D B
【解析】解:(1)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易潮解的性质,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2)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
(3)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还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用于制发酵粉。
(4)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故答案为:(1)C;
(2)A;
(3)D;
(4)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3PH2 OH− HN+5O3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磷原子表示为:3P;故答案为:3P;
(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氢分子符号表示为H2;故答案为:H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故答案为:OH−;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HN+5O3;故答案为:HN+5O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6.【答案】C 吸附 氧气或O2 8
【解析】解:(1)A.棉针织内衣层是由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B.羊毛保暖层是由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C.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净化水使用的分子筛表面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具有吸附作用;故答案为:吸附;
②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由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可知,生成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32:(2×2)=8:1;故答案为:氧气或O2;8。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材料的分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电解水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C 【解析】解:(1)P点的意义是: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从t2℃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边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 (3)t1℃时,将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4)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t2℃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5g。
故答案为:(1)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C (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4)75。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盐酸 红 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其中具有挥发性的酸是盐酸。
(2)稀硫酸显酸性,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
(1)盐酸;
(2)红;
(3)Fe2O3+6HCl=2FeCl3+3H2O。
(1)根据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黄铜 2Cu2O+C4Cu+CO2↑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解析】解:(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和纯铜相比较,硬度更大的是黄铜;
(2)反应Ⅱ中赤铜与木炭在1100℃∼1300℃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u2O+C4Cu+CO2↑;
(3)黄铜与黄金外观上非常相似,用一种方法对两者进行区分: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故答案为:(1)黄铜;
(2)2Cu2O+C4Cu+CO2↑;
(3)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1)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2)根据赤铜与木炭在1100℃∼1300℃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0.【答案】ABD 不向河水中丢弃垃圾(合理即可)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解析】解:(1)A.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
B.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C.腐败的食物属于有害垃圾;
D.包装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ABD;
(2)保护母亲河的建议有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不向河水中丢弃垃圾,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故答案为:不向河水中丢弃垃圾(合理即可);
(3)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1)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垃圾的分类、保护水质的做法以及分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充分燃烧 土地沙漠化(合理即可)ACD
【解析】解:(1)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答案为: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充分燃烧;
(2)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形成的危害有: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故答案为:土地沙漠化(合理即可);
(3)A.大力发展核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符合主题;
B.使用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不符合主题;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符合主题;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节约电能,从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符合主题。
故答案为:ACD。
(1)根据促进燃料燃烧地措施来分析;
(2)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来分析;
(3)根据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的做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2.【答案】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Cb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通过检测发现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未装满水或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任写一条)。
(3)C装置能通过活塞的开关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3)C;b;
(4)CO2+Ca(OH)2=CaCO3↓+H2O。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A装置的特点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C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答案】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碘化钾 使溶液显酸性 白色 MgCl2+2NaOH=Mg(OH)2↓+2NaCl引流 可以
【解析】解:(1)小李认为小宇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2)小李认为只要在小宇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和稀醋酸即可以证明食盐中是否加碘。该实验中加入稀醋酸的目的是使溶液显酸性。
故答案为:碘化钾;使溶液显酸性。
(3)小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镁,是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
故答案为:白色;MgCl2+2NaOH=Mg(OH)2↓+2NaCl。
(4)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引流。
②小明的实验方案可以证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是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能够除去氯化镁,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故答案为:可以。
(1)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2)该实验中加入稀醋酸的目的是使溶液显酸性。
(3)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4)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4.【答案】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解析】解:(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甲同学证明硫酸铜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铜,其实验现象是: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乙同学证明硫酸铜可以转化为硫酸钡。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25.0g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生成4.66g硫酸钡沉淀,
设25.0g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CuSO4+BaCl2=BaSO4↓+CuCl2
160 233
x4.66g
160233=x4.66g
x=3.2g
则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2g25.0g×100%=12.8%。
答: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8%。
故答案为:
(1)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12.8%。
(1)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来分析;
(2)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