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马说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570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说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韩愈,再识韩愈,《马说》解题,祗通“只”只是,这些词语你要掌握好,翻译句子,辱没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形容词作动词,不被认作千里马,“千里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韩愈,唐代古文活动倡导者。韩愈,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明代人把他推崇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你好!从大唐走来的你,是那么辉煌。你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你的散文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古文运动”你功不可没,你们的倡导使文章少了羁绊多了自由,少了浮华多了质朴。你,就是你,一个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
你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你七岁发奋苦学,博览经书。十九岁,你参加考试,本渴望能兼济天下,可三考三败。二十五岁的你终中进士。随后的十年里你三选吏,三失败;三给宰相上书请重用,均无答复;三次登权者门,三次被拒之门外。你只得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
36-49岁:与宦官、权贵对抗,几起几落,仕途坎坷50-57岁:随军平叛,后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反对宪宗迎佛骨,奋不顾身,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
祗 辱 骈 槽 枥 邪 策 外 见 伯 乐 食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 sù dàn
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2)“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祗,只,仅;辱,受屈辱。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你能把文章中的通假字找出来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食马者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 通其意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驾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一食:吃一顿。或:有时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 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道:正确的方法
通:通晓。意: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能日行千里而著称。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素质表现不出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策之不以其道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一食或尽粟一石
1、读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3.文章首句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那么,你们说说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应该是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但是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作者要这样说。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课文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5.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作者在文中介绍了马的哪些遭遇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读中品
——悲惨命运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读中品
——悲剧原因
5.文中“千里马” “伯乐” “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指什么人?作者想表明什么意思?
寓指浅薄愚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第一段末“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末“也”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第三段末“也”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
3.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
文中并不是为了写千里马而写《马说》,一定有他要表达的深意。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材料一:唐朝士子艰难的入仕之路 在唐朝,士子若要做官,先要通过礼部考试如进士科,还需通过吏部的铨选考试,其中最难的就是博学宏词科。此科要求考生既要博学,精通社会、百科知识,又要文词斐然。 如果不参加吏部考试,唐人士子也有其他路径做官,如立功边塞、干谒权贵、终南捷径等。“但现实情况是,欲立功边塞,往往‘大小百余战,封侯竟蹉跎’(陶翰);上书干谒,更是‘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孟浩然;走终南捷径,又为入仕心情迫切的士人所难以忍耐。”
材料二:韩愈生平经历坎坷身世与刻苦求学 韩愈,字退之。幼年生世坎坷却天资聪颖,七岁开始读书,因生活颠沛流离,学习尤为刻苦。新、旧《唐书》说他“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蹉跎求仕与怀才不遇 韩愈十九岁便入长安,分别参加户部进士科、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前后七次,未能入选。期间,他“三次上书宰相,都未得一复;三次登门拜访,也被‘阍人所辞’,他失望了,只能怀着‘不遇时之叹’,东归河阳”,投奔节度使做起了幕僚。 韩愈一生,从19岁开始考试,到49岁担任五品的中书舍人。仕宦三十年,浮浮沉沉。他曾在多篇文章反应“感士不遇”的思想。如他曾在《上宰相书》中抱怨现行科举制度根本不能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而《马说》就是他的一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大致创作于韩愈中青年仕途不顺之时。
长期以来韩愈怀才不遇,满腔忧愤无处宣泄,只得诉诸文字,不平则鸣。为自己才华无处施展鸣不平,也为天下所有被埋没的人才鸣不平。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 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处境。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常有识才者常无
食马不知马马被埋没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意在谴责识马者无知
食马者不懂怎样用马残酷方式对待千里马痛斥统治者摧残人才
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明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做自己的伯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试讲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说一说千里马,诵读·积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情感,谁能拯救千里马呢,韩愈资料,托物寓意,千里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等奖课件ppt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