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科举制的创立,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以后读书人做官的必由之路。那么创立科举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 如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佣,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佣。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民族交融发展
③都城长安规模宏伟
④农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 自汉朝以来,中国充分利用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下列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史实是( )
A.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B. 甘英出使大秦
C. 马可•波罗来华 D. 三赴琉球
4. 如图描绘的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贵妃胡旋迷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这种舞蹈在当年的风靡。材料可以反映唐朝( )
A. 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C. 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D. 统治范围十分广阔
5.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正在进行历史大单元主题学习探究,根据下图我们可以知道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
C. 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 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决定任用( )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王安石变法 D. 庆历新政
7.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写出这首词的抗金名将是( )
A. 黄巢 B. 秦桧 C. 文天祥 D. 岳飞
9. 2020年4月,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纸币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
A. 交子 B. 会子 C. 瓦子 D. 银票
10.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其中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的是( )
A. 山西、河南和河北 B. 山东、江西和河北 C. 江浙、江西和湖广 D. 山东、山西和河北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1. 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据材料一中图片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兴修这个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正是由于在历代王朝末期,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农民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逐步走上了反抗道路……新王朝建立伊始,较为有意识地汲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轻徭薄赋,王朝逐渐进入兴盛时期。
——余丽、王高阳《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传承与当代战略选择》
(2)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唐太宗据此励精图治,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材料三: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曹翰《退将诗》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体现了宋朝的什么政策因素?该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历代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2. 农业促发展,经济大提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农业工具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业工具名称。
材料二:水稻的优良品种很多,占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宜于普遍种植,真宗大中祥苻四年(1011年),从福建取占城稻3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又推广到北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 据材料二,写出占城稻的优点。从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从而流传的一则民间谚语是什么?
材料三: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
(3) 材料三中图一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南宋时期,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州县官大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4) 结合上面四个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3.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和今天哪个少数民族和睦的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成公主和亲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 ______ ,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2) 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北宋与哪个政权之间签订的?请写出空白处的盟约名称。
材料三:“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疆域
(3) 材料三中拥有我国历史上最大版图的元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写出该朝在西南地区管理机构的名称。
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今应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排除C;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创立科举制的皇帝是隋炀帝。
2.【答案】A
【解析】A.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发展,乐舞俑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①②符合题意。A正确。
B.唐三彩无法体现农业经济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
C.唐三彩无法体现都城长安规模宏伟,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
D.唐三彩体现不出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农业经济发展,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本题以唐三彩乐俑为依托,考查唐朝的经济的繁荣和民族交融。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繁荣的经济。
3.【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精义,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经济和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A项正确;东汉时甘英出使大秦,排除B项;马可•波罗来华并非唐朝发生的事情,排除C项;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的中亚的胡旋舞可知,西域的舞蹈传入了我国。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表明唐朝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对待文化,故C符合题意;通过这幅壁画,无法反映出政府重视美术教育,排除A;胡旋舞传入中原无法体现唐朝水陆交通十分发达、统治范围十分广阔,排除BD。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可以反映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5.【答案】D
【解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唐朝出现的治世局面,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都反映的是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对外交往频繁的景象,唐朝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D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朝,排除A;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反映的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排除B;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是宋元时期,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的时代特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6.【答案】C
【解析】A.商鞅变法在战国末期,排除A。
B.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排除B。
C.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选项C符合题意。
D.北宋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旨在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识记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宋时期并立的政权名称。
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宋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
8.【答案】D
【解析】根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在郾城大战,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D正确;黄巢领导唐末农民起义,排除A;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排除B;文天祥抗元,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的,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岳飞的主要事迹。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本题考查交子,知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本题考查交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解析】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故D符合题意;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不是山西、河南和河北、山东、江西和河北、江浙、江西和湖广,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11.【答案】【小题1】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小题2】新王朝建立伊始,较为有意识地汲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小题3】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小题4】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等相关史实。
12.【答案】【小题1】曲辕犁、筒车。
【小题2】抗旱、早熟,不“择地而生”,适宜于普遍种植;“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小题3】北方人口下降,南方人口增长;经济重心南移。
【小题4】生产工具的改进、优良品种的引进、兴修水利过程等。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宋代农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的繁荣、宋代农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实。
13.【答案】【小题1】澶渊之盟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和今天藏族和睦的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和亲的意义是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的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材料三中拥有我国历史上最大版图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该朝在西南地区管理机构的名称是宣政院。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据材料四“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掉中原政权,进入中原统一中国属于第一种模式;根据“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出现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南宋与金、西夏政权并立的局面;根据“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强盛,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5)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处理民族关系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交流与共同发展;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故答案为:
(1)藏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辽;澶渊之盟。
(3)蒙古族;宣政院。
(4)唐——第三种;宋——第二种;元——第一种。
(5)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交流与共同发展;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