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1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2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第1~2题。

    1.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2.下列关于四川、湖南等地居民喜辣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

    B.居民吃辣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

    C.居民吃辣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风湿病、腰肌痛等易患病的发生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产量大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文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人文社会环境在文化形成中也具有作用,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有相似之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某一地区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第2题,四川、湖南等地气候热的时候潮湿,冷的时候涩寒,吃辣椒可祛湿气、助消化、增强食欲。

    文化设施是一个城镇的文化名片,它不但承载着这个城镇的精神和文化高度,更代表着一种生活质量。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嘉兴市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一大批乡镇(街道)文化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居全省前列。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嘉兴市文化设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提高了城镇的文化品位 满足了各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 成为提高市民素质的教育基地 提高了城镇化的水平 促进该市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嘉兴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下列不属于文化设施的是 (  )

    A.嘉兴大剧院 B.嘉兴博物馆

    C.南湖 D.嘉兴市图书馆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城镇的文化设施能够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与城镇的精神文化密切相关,与城镇化水平及城镇的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第4题,南湖是自然景观,不属于文化设施。

    读下图,完成第5~6题。

    id:2147491457;FounderCES

    5.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6.我国的建筑物一般都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适宜开凿窑洞;北方平原冬季盛行西北风,四合院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和冬季寒风;云南竹楼主要是受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影响。第6题,中国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的,建筑物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冬季室内更温暖。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示意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景观。读图,完成第7~8题。

    id:2147491464;FounderCES

    7.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    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答案7.B 8.D

    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第9~10题。

    id:2147491471;FounderCES

    9.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1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该区域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该区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这种布局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10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是种植冬小麦。

    11.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读山西省老式四合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id:2147491478;FounderCES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认为这样的结构坚固、美观

    D.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庭院内

    (2)概述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地区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水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示意图可知,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为尖顶。

    等级考素养提升

    北京市某校同学到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古村落建筑特色的叙述,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  )

    A.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

    B.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

    C.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D.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

    2.考察发现,影响爨底下村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政策

    3.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  )

    A.现代物流业

    B.水稻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服务业

    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学生考察的古村是一座小山村,小山村依山而建,因而高低错落,有利于采光通风。故选B项。第2题,材料提到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说明影响爨底下村兴衰的主导因素是交通,故选C项。第3题,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说明该村的旅游资源丰富,为了传承和振兴,该村适宜发展旅游服务业,故选D项。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事物都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第4~5题。

    4.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海鲜 牛羊肉 山货 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山货较多;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第5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6.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各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景观,并不断地发展变化。下面两图是距今7 000多年前的我国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房屋结构示意图。这两种房屋属于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id:2147491492;FounderCES

    (1)我国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曾采用巢居穴居形式,两图中    由穴居演变而来,    由巢居演变而来。 

    (2)越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带有的环境的印痕越深。请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个遗址中的房屋雏形,并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3)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不仅融入了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许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下列三种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用木桩或水泥柱将房屋架高的方式,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别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

    id:2147491499;FounderCES

    (4)城镇地域文化的形成也和地理环境相关。下列城镇景观中,最能反映我国江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

    id:2147491506;FounderCES

    答案(1)图甲 图乙

    (2)图甲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房屋雏形,图乙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判断依据:图甲房顶坡度小,较适应干燥寒冷的北方,而图乙房顶坡度大,适应高温多雨的南方。

    (3)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海边一些地区将房屋架高,主要是为了减少风浪的破坏。冻土地带房屋桩基打在永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高架在地面上,可防寒,减少积雪堆积。

    (4)C

    解析第(1)题,南方气候湿热,多虫蛇,多洪水,因此多巢居;北方气候比较冷干,穴居利于抗寒。第(2)题,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分属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干湿、冷暖相差很大,因此在居住时要考虑的重点不同:北方重在防风、防寒,南方主要以通风、防潮为主。第(3)题,傣族竹楼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湿热,多毒蛇、野兽的地理环境;海边地区将房屋架高是为了适应风浪大的海边环境;冻土地带的季节性冻土不稳固,为保证房屋稳定,桩基应打至永久冻土层,将房屋架高可以减少积雪堆积。第(4)题,我国江南地区水系发达,民居多依水而建。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巩固练习,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图示两地地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鄂伦春族的传统民居体现出当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