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第1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第2页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提升题)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二、填空题
    3.(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合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5.(2023·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15%的溶液在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实验前需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是不是溶液浓度会影响氧气产生的速度?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建立假设】溶液浓度越小,产生氧气的速度越慢。
    【实验方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2%、4%和6%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收集20毫升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溶液的浓度
    2%
    4%
    6%
    收集20毫升氧气所需时间/秒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越小,产生氧气的速度越慢。
    【交流反思】
    (1)上述实验除了实验装置相同,还要控制___________相同(填字母)。
    A.质量                B.滴加溶液的速度
    (2)该实验通过分解制取氧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3)表中、、的大小关系是支持上述实验结论的,其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_。
    6.(2023·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
      
    (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___________;
    (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___________(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定量实验】小丽取另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
    (3)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4)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___________质量的测定。
    7.(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小丽和小科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丽加入少量镁条,而小科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Mg(OH)Cl]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Mg(NO3)2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完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不溶解
    假设1______。
    实验二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
    固体溶解
    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______。
    [评价交流]小丽认为该灰白色固体平定是碱式氯化镁。小科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其理由是______。
    [继续探究]…
    8.(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份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___。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交流评价】
    (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继续探究】
    (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
    9.(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采集器和计算机实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0.(2023·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小科在某次家庭劳动实践时发现厕所污垢通常用洁厕灵进行清洗,他对家里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实验研究。查阅资料可知洁厕灵(如图)的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利用溶液来测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洁厕灵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溶液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197.8
    295.3
    395.6
    (1)该洁厕灵呈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第一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___克;
    (3)求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活动的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有___________。
    A.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时,需要规范操作
    B.明白实验原理和安全事项后,有安全保障才开展实验
    C.只要网上能买到的,可随意购买药品或器材进行各类实验
    11.(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形成]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岗岩等岩石内。
    (1)萤石矿属于______(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萤石开采]萤石开采过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药装入凿好的岩壁小孔,将岩石炸成碎块,再将岩石碎块装入车厢运出矿洞。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______。
    [萤石浮选]蛋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3)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4)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g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g,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5)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______(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12.(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曾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电的____________。(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然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______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份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______。
    13.(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O-3,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14.(2021·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铁和铜均不和水反应,无法区分,故A错误。
    B、铁的活动性在氢的前面,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
    C、铁和铜的活动性均在钠的后面,均无法和硫酸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
    D、铁和铜均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
    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3. 复分解反应 ClO2
    【详解】(1)A是酸,含有-1价的氯元素,为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物质C属于氧化物,氯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lO2。
    (3)E属于盐,氯元素显+5价,D为氯化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OH- 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废液等) (X是可溶性铜盐即可)
    【详解】(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OH-。
    (2)熟石灰[Ca(OH)2]具有碱性,在农业上的一种用途是中和酸性土壤。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故填:CuSO4+Ca(OH)2=Cu(OH)2↓+CaSO4。
    5. AB 1
    【详解】(1)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其它因素应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要保持相同,故填AB。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3)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小,产生氧气的速度越慢,则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需要的时间越长,表中、、的大小关系是支持上述实验结论的,所以其中反应时间最大的是过氧化氢浓度最小的实验1,故填1。
    6. /氢氧化铜 部分变质 不论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如何,当pH为7时,消耗盐酸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用盐酸的质量来计算是错误的 /二氧化碳
    【详解】(1)初中阶段见到的沉淀除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其它沉淀都是白色的,所以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氢氧化铜;
    (2)氢氧化钠变质是生成了碳酸钠,氢氧化钠不能与硝酸钡发生反应,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根据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不论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如何,当pH为7时,消耗盐酸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用盐酸的质量来计算是错误的;
    (4)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要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7. 不成立 产生白色沉淀 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他元素
    【详解】{进行实验}
    实验一:氯化镁溶于水,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固体不溶解,说明白色固体不是未溶解的氯化镁,即假设1不成立,故填不成立。
    实验二:假设2不成立,说明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镁,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固体溶解,说明固体可能是碱式氯化镁,或碱式氯化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根据碱式氯化镁[Mg(OH)Cl]难溶于水,但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Mg(NO3)2和HCl,所以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因此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评价交流}
    通过以上探究,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它元素,因此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故填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它元素。
    8. 分离转移 冷却到室温时 偏小 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内的气体冷却到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为氧气的含量
    【详解】(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的沸点低先汽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没有转化为新的物质,因此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分离转移。
    (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内的压强差最大,因此在步骤⑤中应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
    (3)从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是通过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但木炭燃烧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越来越少,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因此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全部吸收,故测得的氧气含量将偏小。
    (4)图乙装置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内的气体冷却到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即为氧气的含量。
    9. 稀盐酸 NaCl和HCl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详解】(1)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150秒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至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至最高。
    10. 酸性 2.2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克+100克+100克+100克−395.6克=4.4克
    设洁厕灵中HCl的质量为x

    =
    x=3.65克
    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100%=3.65%
    答: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AB
    【详解】(1)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HCl,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所以该洁厕灵呈酸性,故填酸性。
    (2)由图可知,第一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100克+100克−197.8克=2.2克,故填2.2。
    (3)见答案。
    (4)A、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时,需要规范操作,才能够保证人身安全,选项正确;
    B、明白实验原理和安全事项后,有安全保障才开展实验,选项正确;
    C、即使网上能买到的,也不可随意购买药品或器材进行各类实验,以免发生以外,选项错误;
    故填AB。
    11. 岩浆岩 机械能 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 解:设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为x

    =
    x=8.58g
    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100%=85.8%
    答: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5.8%。 B
    【详解】(1)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则萤石矿属于岩浆岩,故填岩浆岩。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故填机械能。
    (3)由图可知,当选择捕收剂A及溶液的pH为8.5左右时,浮选回收率最高,所以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故填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
    (4)见答案
    (5)A  为避免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应合理发展萤石开采项目,选项错误;
    B  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选项正确;
    C  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合理开发萤石开采项目,选项错误,故填B。
    12. 分离转移 颗粒大小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

    =
    x=0.098g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答: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详解】(1)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反应转化,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故填分离转移。
    (2)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故填颗粒大小。
    (3)见答案
    (4)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填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13. 钾肥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设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13.8%。
    答: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3.8%。
    【详解】(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因此碳酸钾属于钾肥。
    (2)检验草木灰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草木灰的浸出液放在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然后加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混,则证明含有CO32-,因此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解析见答案。
    1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慢慢放热。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气体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详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慢慢放热。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气体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相关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3常见的物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