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2水的蒸发和凝结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2水的蒸发和凝结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2水的蒸发和凝结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2水的蒸发和凝结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2水的蒸发和凝结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2水的蒸发和凝结,共32页。
    《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深圳市宝安区建安小学 张明英【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2课。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聚焦部分,直接提出问题“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索部分,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其次交流对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看法。再次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推测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速度;最后通过“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和“用食盐降低玻璃杯里冰块的温度,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的实验来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研讨部分,学生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后,交流研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可以观察到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拓展部分,通过思考交流: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是怎样形成的?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开展探索活动。【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观察过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也都知道水会蒸发,水蒸气会凝结。但是对于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并不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设计实验,再开展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和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从而发现出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关于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 2.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4.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 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 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和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材料准备】教师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清水、电子秤、冰块、食盐,滴管、护目镜、湿布、干布、记录单等。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图片。教师提问:你认为水的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2.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水和水蒸气互相变换的关系。并追问“水蒸发和凝结与什么有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蒸发和凝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了解学生对水形态变化的前概念。学生之前的学习更多关注的是现象,对于原因关注较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探索1.活动一: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2)全班交流:推测水蒸发快慢与水温高低有怎样的关系。(3)教师追问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的。 (4)出示实验器材,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制订实验计划。(5)学生汇报实验计划,教师点评。(6)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操作:方法一:①称量两杯质量相同的常温下的水,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②将一杯水放在常温下,另一杯水加热到80℃。③各放置3分钟后,称量每杯水的质量。④记录并比较实验结果。方法二:在玻片上滴上相同滴数的水珠,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观察记录玻璃片上水珠减少的情况。(7)学生分小组用方法一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8)全班研讨:对比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在相同时间内,它们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9)师生交流并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2.活动二: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可以观察到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呢?(2)学生思考并交流实验方法。(3)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操作: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用干布擦净玻璃杯外壁。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④在装有冰块的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⑤继续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5)全班研讨: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你发现了什么?②你认为水蒸气凝结成水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③加食盐前后,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④加入食盐前后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呢? 说明了什么?(6)师生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有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图片提示并提出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学生很容易想到温度,紧接着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出示材料再讨论可以节约时间也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指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第二个活动,出示材料让学生思考“怎样才可以观察到凝结现象”,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了解操作步骤后再进行实验,确保观察到现象和结果。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并对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实证能力。三、研讨1.研讨一:(1)教师提问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2)师生交流并小结:①水蒸发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②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3)教师追问:你认为水蒸发和水蒸汽凝结有热量的作用吗?为什么?(4)师生交流并小结: ①水(液态)蒸发过程中在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气态)。②水蒸气(气态)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液态)。2.研讨二: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设计意图:研讨一,是对前面的两个探究结果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强调温度变化的数据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来充分论证并让学生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以及形态的变化。研讨二,是在研讨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四、拓展 1.课件出示自然界中有云、雾、雨、露、霜、雪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2.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云、雾、雨、露、霜、雪等是自然界中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但是对于它们的形成原因很少关注,提出问题“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交流,希望学生能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原因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左边是一份班级记录单,研讨时用,第2个实验后学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研讨。右边上侧的手写板书是学生的课堂生成,表示的是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化关系;右下侧是打印板贴。【学生记录单设计】【班级记录表设计】 2.水的蒸发和凝结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尔仪小学 徐孟琪、杨启峰 【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节课中,学生知道了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到100℃时沸腾,形态转变为水蒸气。可在生活中,温度并没有达到 100℃,水也能转变为水蒸气,常常能看到水蒸气也会凝结成水。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交流这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其次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又会出现水珠”“用食盐降低玻璃杯里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否更多”等实验,发现水蒸发到空气中,同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当温度变化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研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可以观察到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第四部分——拓展,学生进行了水的沸腾、水的蒸发、水蒸气凝结等探究活动,可以继续联想水还有哪些物态变化,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是怎样形成的?许多物质在循环、再利用、再循环的过程中,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质,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水会蒸发,水蒸气会凝结。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观察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但是学生并不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设计实验,开展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 2.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4.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 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 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清水、滴管、电子秤、护目镜、湿布、干布、冰块、食盐,记录单。教师准备:关于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提问:水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2.学生回答后,总结、交流对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认识。 3.提问:那么水蒸发、水蒸气凝结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4.揭示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设计意图: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进一步唤起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二、探索1.活动一:交流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1)聚焦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2)小组讨论:推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2.活动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3)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①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②将一杯水加热至约50℃,另一杯水加热至约80℃。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④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4)学生分小组利用加热装置、烧杯、水和温度计等开展实验探究。(5)全班研讨: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6)师生交流并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7)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我们观察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你能说说水的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吗?(8)师生小结: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3.活动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才能看到水蒸气凝结现象。(2)简单交流后,介绍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④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4)全班研讨: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5)师生小结:水蒸气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设计意图: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还要求学生要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三、研讨1.交流研讨: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2.举例: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希望他们能进行充分论证,用显著的数据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进行研讨交流,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四、拓展 1.课件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说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提问:这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学生已经对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经过本单元一、二课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交流,希望学生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原因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水水蒸气蒸发(吸热) 凝结(放热)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记录单1: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记录表我们经过测量发现相同时间内,烧杯一中水减少了_________克,烧杯二中水减少了_________克。记录单2:水蒸气凝结过程观察记录表思考:1.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2.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作业设计】1.下列不属于水的蒸发现象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眼镜起“雾”了C.坑里的水变干了 D.手上的水烘干了2.做菜时,我们发现锅盖内壁上会不断出现水珠。这个现象我们称为( )。A.凝结 B.蒸发 C.融化 D.结冰3.用四个相同的烧杯装取相等的水量,置于下列环境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 A B C D4.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的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两者的水珠是在车窗的( )表面。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 起始质量最终质量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烧杯一烧杯二烧杯内加冰块烧杯内加冰块和盐时间烧杯内温度计示数烧杯外温度计示数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第四单元 热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节课中,学生知道了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到100℃时沸腾,形态转变为水蒸气。可在生活中,温度并没有达到 100℃,水也能转变为水蒸气,常常能看到水蒸气也会凝结成水。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交流这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其次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又会出现水珠”“用食盐降低玻璃杯里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否更多”等实验,发现水蒸发到空气中,同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当温度变化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研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可以观察到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第四部分——拓展,学生进行了水的沸腾、水的蒸发、水蒸气凝结等探究活动,可以继续联想水还有哪些物态变化,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是怎样形成的?许多物质在循环、再利用、再循环的过程中,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质,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水会蒸发,水蒸气会凝结。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观察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但是学生并不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设计实验,开展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 2.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4.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 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 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清水、滴管、电子秤、护目镜、湿布、干布、冰块、食盐,记录单。教师准备:关于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提问:水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2.学生回答后,总结、交流对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认识。 3.提问:那么水蒸发、水蒸气凝结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4.揭示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设计意图: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进一步唤起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探索1.活动一:交流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1)聚焦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2)小组讨论:推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2.活动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3)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①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②将一杯水放在常温下,另一杯水加热至80℃。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④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4)学生分小组利用加热装置、烧杯、水和温度计等开展实验探究。(5)全班研讨: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6)师生交流并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7)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我们观察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你能说说水的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吗?(8)师生小结: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3.活动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才能看到水蒸气凝结现象。(2)简单交流后,介绍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④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4)全班研讨: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5)师生小结:水蒸气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设计意图: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还要求学生要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三、研讨1.交流研讨: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2.举例: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希望他们能进行充分论证,用显著的数据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进行研讨交流,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四、拓展 1.课件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说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提问:这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学生已经对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经过本单元一、二课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交流,希望学生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原因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水水蒸气蒸发(吸热) 凝结(放热)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记录单1: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记录表我们经过测量发现相同时间内,烧杯一中水减少了_________克,烧杯二中水减少了_________克。记录单2:水蒸气凝结过程观察记录表思考:1.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2.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学生活动手册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观察与记录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根据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以及水蒸气凝结现象,交流与研讨水蒸气的凝结过程。 起始质量最终质量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烧杯一烧杯二烧杯内加冰块烧杯内加冰块和盐时间烧杯内温度计示数烧杯外温度计示数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节课中,学生知道了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到100℃时沸腾,形态转变为水蒸气。可在生活中,温度并没有达到 100℃,水也能转变为水蒸气,常常能看到水蒸气也会凝结成水。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交流这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其次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又会出现水珠”“用食盐降低玻璃杯里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否更多”等实验,发现水蒸发到空气中,同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当温度变化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研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可以观察到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第四部分——拓展,学生进行了水的沸腾、水的蒸发、水蒸气凝结等探究活动,可以继续联想水还有哪些物态变化,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是怎样形成的?许多物质在循环、再利用、再循环的过程中,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质,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水会蒸发,水蒸气会凝结。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观察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但是学生并不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设计实验,开展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 2.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4.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 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 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加热装置、蜡烛、温度计、火柴、电子温度计(自备)、食盐、沸石、冰块(自备)、记录单、抹布(自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提问:水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2.学生回答后,总结、交流对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认识。 3.提问:那么水蒸发、水蒸气凝结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4.揭示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设计意图: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进一步唤起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探索1.活动一:交流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1)聚焦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2)小组讨论:推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2.活动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3)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①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②将一杯水放在常温下,另一杯水加热至80℃。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④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4)学生分小组利用加热装置、烧杯、水和温度计等开展实验探究。(5)全班研讨: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6)师生交流并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7)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我们观察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你能说说水的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吗?(8)师生小结: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3.活动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才能看到水蒸气凝结现象。(2)简单交流后,介绍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④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4)全班研讨: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5)师生小结:水蒸气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设计意图: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还要求学生要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三、研讨1.交流研讨: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2.举例: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希望他们能进行充分论证,用显著的数据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进行研讨交流,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四、拓展 1.课件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说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提问:这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学生已经对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经过本单元一、二课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交流,希望学生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原因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水水蒸气蒸发(吸热) 凝结(放热)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 第2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教材P61~62)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形态变化。2.知道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中有吸热与放热现象。3.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2.能够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3.能够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对物态变化有探究兴趣。2.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3.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4.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的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2.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铁架台、温度计、温度计夹子、清水、滴管、电子秤、护目镜、湿布、干布、冰块、食盐、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61厨房里烧水、室外晾衣服和浴室镜面的图片。)这三幅图分别描述了哪些现象?(预设:水沸腾变成了水蒸气;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珠。)2.揭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的蒸发和凝结。(板书:水的蒸发和凝结)【设计意图】用图片呈现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了解学生对水形态变化的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探索环节。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1.提问:你们还观察到生活中的哪些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现象?(预设:拖完地不久后,地板上残留的水就干了;湿手放在烘干机下,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从冰箱中拿出的冷饮,在空气中放一会儿,瓶壁上会出现水珠;……)2.追问:水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快?(预设: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有风的时候。)水蒸气一般在什么时候凝结?(预设:温度降低的时候;遇到冷的物体的时候。)3.过渡:你们认为水蒸发、水蒸气凝结与什么有关?(预设:温度。)大家都认为温度与水的蒸发以及水蒸气的凝结有关,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探索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提问:你们认为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着怎样的关系?(预设:水温越高,水蒸发越快。)如何比较水蒸发的快慢呢?(预设:取相同质量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水的质量,剩余水的质量越小,说明蒸发得越快。)2.交流:请大家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水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讨论。)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4.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探索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过渡:探究了水的蒸发现象,接下来,我们将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3.讲解:向冰块中加入食盐,可以加快冰块的熔化,加速降温,使烧杯内外的温度相差越来越大,因而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越来越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推测原因—设计实验—探究验证”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和测量,使学生深刻感受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云、雾、霜、雪、露等图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这些现象大家都有亲眼见过吗?(预设:大部分见过;没见过霜;……)2.布置任务:这些现象都是水在自然界发生三态变化而产生的,但它们具体是怎样形成的?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请大家课后自主探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课后拓展,使学生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上一课中,学生观察到水加热到100 ℃时会沸腾,形态由液体转变为水蒸气。可是在生活中,温度没有达到100 ℃的水也能转变成水蒸气,还能看到水蒸气凝结成水。因此,本课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思考。然后通过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观察水凝结的现象,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课后作业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