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584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584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584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课后训练(24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8页。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蓝月亮”围绕行星运转,应当属于行星的卫星,故选C项。第2题,行星不会发光,“蓝月亮”不属于太阳系,其上的光照来自恒星,故选D项。
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其流星速度快,数量多,容易形成尾痕。 据天文专家介绍,在每年的7月17日至8月24日,都有可能观测到英仙座流星雨的群内流星。英仙座距离地球约为2.5亿光年(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据此完成3~4题。
3.英仙座属于(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英仙座流星雨源于( )
A.英仙座的恒星 B.英仙座的小行星
C.太阳系的彗星 D.星际尘埃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英仙座与地球的距离大于银河系的直径,所以英仙座属于河外星系。第4题,流星是星际物质和尘埃与大气摩擦产生的。
读下表,完成5~6题。
行星名称
与太阳距离/(108km)
公转周期/年
自转周期/天
大气及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
水星
0.579
0.24
58.79
极稀薄,氦、钠(气体)
白天350,夜晚-170(固体表面)
金星
1.082
0.62
243.69
浓密,CO2
480(固体表面)
地球
1.496
1.00
1.00
浓密,N2、O2
22(固体表面)
5.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水星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C.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D.金星固体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
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八颗行星的轨道排序由内向外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具有同向性,水星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金星固体表面平均温度为480℃,比水星高。第6题,由于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读我国沿30°N太阳年辐射总量图,完成7~8题。
7.①地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天气状况 D.昼夜长短
8.太阳年辐射总量③地小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③地( )
A.地势低,云量大
B.地势高,空气稀薄
C.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D.纬度低,昼长短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①地位于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第8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③地位于四川盆地,②地位于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因多阴雨天气,一年中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小。
下图示意1961—2010年某市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及总云量的多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1—1985年,总云量比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小
B.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逐年减少
C.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
D.总云量逐年增加
10.图中显示出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大气悬浮物含量
D.昼长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1981—1985年,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并不是逐年减少的;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两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总云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并不是逐年增加的。第10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总云量增加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减少,总云量减少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增加;而云量的多少与天气的阴晴变化密切相关。故选B项。
下图为太空拍摄到的极光景观图。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在冰岛建立了极光联合观测台。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12.观测台选址冰岛的原因是( )
A.地基稳定,地质灾害少
B.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C.降水少,大气能见度好
D.离城市近,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造成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是日冕物质抛射。第12题,中国在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主要原因是冰岛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所以B项正确。
日食是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据此完成13~14题。
13.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平流层
14.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增强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
A.干扰长波通信 B.极光现象增多
C.有线通信减弱 D.气温急剧升高
答案13.A 14.B
解析第13题,太阳外部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全食时光球层被月球全部遮住,此时可以观察到亮度较弱的色球层和日冕层。第14题,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增强会向外释放出大量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高层大气原子碰撞,形成极光;会影响地球气候,但不会使气温急剧升高。
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的时期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15.D 16.C
解析第15题,新生代地壳运动强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喜马拉雅山脉在该时期形成。第16题,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细菌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8.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
B.O2的含量一直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答案17.A 18.B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细菌。第18题,由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CO2的含量不稳定;O2和CO2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都属于地壳
20.在地球内部,横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答案19.D 20.C
解析第19题,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①②层都为地壳,①在海洋中常缺失;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增大,故横波在③层比②层传播速度快。第20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知,横波传播速度在古登堡界面附近变化最大。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1分)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挟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把各个国家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科学家计划在宇宙探测器上存放一段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视频,如果请你来录制,你应该怎样介绍?(2分)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 m/s)(4分)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5分)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充足的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中的具体位置来说明。第(2)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第(3)题,某星球具有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类似。
22.(7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包括 宙、 宙和 宙。(3分)
(2)古生代,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 。(1分)
(3)简述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并说明进化的理由。(2分)
(4)指出两个主要的成煤时期,简要说明当时的地球环境特征。(1分)
答案(1)冥古 太古 元古
(2)联合古陆
(3)过程:海洋动物先进化为两栖动物,再进化为陆地爬行动物。
理由: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
(4)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处于温暖湿润时期。
解析第(1)题,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第(2)题,古生代时,大陆汇聚成联合古陆。第(3)题,受海陆面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第(4)题,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森林被埋藏于地下,逐渐演变成煤。
23.(12分)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读不同纬度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辐射日总量(单位:K/cm2)表,完成下列各题。
纬度
9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60°S
90°S
春分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
夏至
1093
994
1001
950
802
576
304
48
0
秋分
0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1
0
冬至
0
51
325
615
856
1014
1074
1061
1166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我国30°N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6分)
(3)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由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试简析其原因。(4分)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
(2)我国30°N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3)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春分日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第(2)题,我国30°N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由于它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大气保温作用弱而气温较低。第(3)题,从气候方面分析。
24.(10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1分)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2分)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简述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5分)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2分)
答案(1)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C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
解析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观测点测到的平均速度较快。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答案图所示。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