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2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2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2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2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考点
◆考点一、解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类活用,通假字。
◆考点二、译句: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考点三、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阅读时需要划分停顿或加标点。
◆考点四、内容:1.读懂文言文,概括大意;2.结合注释,准确理解;3.结合文章,分析概括。
◆考点五、涵义:理解文言文深层含义。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文言文解词
(一)文言实词
什么是文言实词——有固定意义的词
文言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
◆1.一词多义
如:说,读shuō时,说、说明。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读yuè时,高兴。如《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③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 “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3.通假字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如:为之足。《画蛇添足》足:名词活用为动词,画足。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什么是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文言虚词有哪些——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常见虚词20个:
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三、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翻译要忠于原文。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语言简明、优美、富有文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均保留不译;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谪做巴陵郡太守。
要注意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姓与名全出现,再次出现时往往只说名字不说姓。
◆删——一些无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应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补——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调——变式句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例:何为不去也? (《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四、文言文断句
(一)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二)常用虚词是标志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三)看句式,据修辞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五、文言文内容理解
1.借助标题,揣摩文意。文言文的标题大直接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全文,寻找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弄懂句意。古诗文中在有一些难懂的字词或者一词多义的时候,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主要内容。
4.巧借问题,理解文意。选择题里的选项一般都会涉及文章内容,阅读时可以先浏览各个选项,通过解读这种题,就能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六、文言文感悟、评价
文言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故事中人物所作所为给我们的启示。
要想准确把握文言文蕴含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然后详细寻找、分析文中每个人干了什么,有什么特征,从这些人身上寻找启示。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聪惠(智慧) B.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C.誉之曰(奖励) D.为设果(给,替)
2.以下对文言文“正确朗读”的停顿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选自《司马光》)
B.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选自《守株待兔》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选自《铁杵成针》)
D.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选自《杨氏之子》)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中的“鬻”解释是( )
A.刺破 B.卖 C.有的人 D.拜访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牢固 B.溺而不返——返回
C.守株待兔——守候 D.道旁李——道路
5.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杨氏子甚聪慧(甚:非常) B.乃呼儿出(乃:于是,就)
C.为设果,果有杨梅(果:果然) D.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道旁李(道路) B.吾盾之坚(坚固) C.弗能应(应答) D.翼复得兔(复杂)
7.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8.下列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二、填空题
9.照样子,写出加点字相对应的词语。
示例:吾盾之坚(坚固)
①弗能应也。( ) ②群儿戏于庭。( )
10.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 _____
乃呼儿出 _____
物莫能陷也 _____
却看妻子愁何在 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段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1.“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 )
A.说话 B.拜访 C.学习的程度 D.到达
12.课文是围绕 _______这句话写的。
13.用“ ”画出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
14.翻译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听了杨氏之子的话,孔君平会怎样说?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综合阅读与实践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选自《韩非子·难一》)
1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_____ 陷:______
(2)其人弗能应也。弗:______ 应:______
17.结合课文和阅读经验,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鬻,形声。本义:粥。引申为“卖”,文中指卖盾与矛。
B.“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这个楚国人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一个绝对的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穿透的盾和无所不能穿透的矛,不可以立刻卖出。
D.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18.楚人“弗能应也”,当时他的神态、动作、心理一定很丰富,补充内容,把话写完整。
楚国人听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假如你是质问楚国人的这个人,你会教他怎么做怎么说,才会成功卖出他的矛和盾?
小古文阅读。
讳①输棋
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②,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如何?”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③,他不肯罢了。”
(选自《笑林广记》)
【注释】①讳: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②角(jué):竞赛,斗争。③和:和棋,平局。
20.“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背;②依仗、倚靠;③遭受;④失败”等意思,文中“有自负棋高者”中的“负”应选第( )个意思;“连负三局”中的“负”应选第( )个意思。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
2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题意?在文中找出写下来。
23.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
小古文《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①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②,无此,必不明。”
【注】①或:有人。②瞳:瞳仁。
24.联系句子,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尝月下戏( ) A.尝试 B.品尝 C.曾经
②不然( ) A.不错 B.不是这样的 C.不像
25.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怎么回答的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明亮呢?”
徐孺子答道:“_______________。”
26.和杨氏之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超越同龄小孩的智慧,他的回答巧妙在用______与月亮进行类比,以反驳“__________” 的观点。
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7.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天雨墙坏。 雨:下雨 B.不筑,必将有盗。 筑:修补
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逃跑
28.下面这句话,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9.对“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理解正确的是( )
A.姓“其”的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干的。
B.这家人认为邻居的孩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干的。
C.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的老人干的。
30.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B.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C.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阅读理解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②。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慊悚③,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敕见:奉命进见。③战战慊悚:战战栗栗
3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魏文帝闻之( )(2)语其父钟繇( )
32.钟氏二子见魏文帝,______脸上有汗,______脸上无汗。(填序号)
①钟繇 ②钟毓 ③钟会
33.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氏二子都能机智地应答。你更喜欢谁的回答呢?说明理由。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患:灾祸。②及:到了……的时候。③益:更加。④遂:于是,就。
34.朗读小古文,下面表示停顿正确的是( )
A.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B.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35.用学过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恐坠:___________ ②又更下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从中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ì):停止。③諠(xuān):忘记。
37.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 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 )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38.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个故事的内容。
39.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40.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1.解释加点字。
(1)先自度其足( ) (2)宁信度( )
42.翻译下列句子。
市罢,遂不得履。
43.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请说说以下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而忘操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4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45.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
46.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47.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____
48.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
49.用“/”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28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28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28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2 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2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2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1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1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1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