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同步备课资料大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廖丽华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1.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水冷却的概念可能局限于室内,要设法引导学生联想到冬天的室外,或者冰箱内部的结冰情况,使其自主找到水和冰之间的联系,并适当引出凝固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的。
2.玩懂方法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设计利用试管、冰水混合物、温度计等实验材料进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规范行径。
3.玩出问题。
1.水结冰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 播放指导型微课,并交代注意事项。
4.结合ppt,学生了解观察体积变化及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7. 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我们要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在试管倒入清水前,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通过前后对比液面和冰柱的高度来客观反应水结冰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水结冰的体积变大。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系的。
4.玩会思考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出水结冰体积变大以及温度降低的客观要素。最后得出结论:水和冰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板书设计(生成)】
3.水结冰了
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
【板书说明】
冰和水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其他的特性并未发生改变,通过教师列举一些其他类似冰和水的关系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冰和水之间的不同点,实际上就是固体和液体之间共同的差异。。
【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
现象组别
1
2
3
4
5
6
7
8
冰开始结冰
温度
冰完全结冰后
体积
【其他说明】
3.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3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期
上
课题
水结冰了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7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胡桂颖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
指导教师
王素英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l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增大。
科学探究目标
l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l 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l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l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l 在自然环境中,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二、探索
思考
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学富力分校胡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结冰了》。
1.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水沸腾了》,知道给水加热,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水会沸腾,液体状态的水会变成气体状态的水蒸气。下课时,老师留给大家一个思考任务:如果让这杯热水温度不断下降,水会怎样呢?
有的同学说:热水温度不断下降,水会慢慢变凉,我们平时晾白开水就是这样。
有的同学说:热水温度不断下降,水会结成冰。我课前就用水冻了一块冰。
正如这位同学说的,课前,同学们都亲身经历了用水冻一块冰,现在取出你冻的冰,观察一下,冰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一定做了认真地观察,你能说一说你冻的那块冰是什么样的吗?
有的同学说,我观察到,隔着冰还能看到物体,所以冰是透明的。
有的同学说,我发现冰摸上去凉凉的,很硬。
有同学说,我放入冰箱的水是一满杯,现在结冰了,冰变大了,鼓出来了。
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但是,水变成冰的过程你注意到了吗?你觉得水变成冰在哪些方面会有变化?
有的同学说,在温度方面会有变化,
有的同学说,结冰的位置会有变化。
有的同学说,水结冰会有体积的变化。
如果我们现在再冻一块冰,我们就可以从温度的变化、结冰位置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这几方面进行观察。
你觉得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方面会有怎样的变化?有得同学说,温度一直下降就会结冰,那温度下降到多少摄氏度水就结冰了呢?
有的同学说,我冻的冰是水的温度下降到0℃结成的,因为我把它放到了冰箱的冷冻室里,那里面的温度在0℃以下。
有的同学说,我觉得,我冻的冰是水的温度下降到-10℃结成,因为冰箱的冷冻室很冷, 温度在0℃以下。
看样子关于水结冰的温度,大家都不太确定。如果要想看到温度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信同学们都想到了,观察温度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时要重点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你觉得水结冰在位置上会有什么变化呢?哪里的水先结冰,哪里的水后结冰呢?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的水先结冰,下面的水后结冰。
有的同学认为,可能底下的水先结冰,上面的水后结冰。
还有同学认为,挨着容器壁的水先结冰,中间的水后结冰。
看样子关于水结冰的位置变化,大家也有不同的意见。
如果要观察水结冰位置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把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每隔一段时间,如:五分钟,或者半小时,打开冰箱,进行一次观察。
有的同学说,观察时我们可以摸一摸、捏一捏。
也有同学说,可以提前放入线绳,借助线绳来帮我们观察。
刚才我们观察自己课前冻的那块冰时,有的同学观察到放入冰箱的一满杯水,结冰成后,鼓出来了,体积变大了。你是否也想看到了这个现象,如果没看到,我们怎么做就可以看到了呢?
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先在水面做一个标记,然后再放到冰箱里,等水结成冰后看看是不是超过了做的标记,如果超过了标记,就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水结冰体积不会变大。
我们来梳理一下我们刚才的想法:
通过温度的变化、水结冰位置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三个方面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温度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温度计观察,结冰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打开冰箱进行观察一次,体积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做标记,看变化进行观察。
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看到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吗?赶快拿出你准备的一个容器,可以是饮料瓶、酸奶盒,或者一些制作的小模具,倒入一些清水,再冻一块冰吧!记得做好标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察。
同学们已经把做好标记的水放到冰箱里面了,为了更好地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我们先记录下水在结冰前是什么样的。
水在结冰前是无色、透明、无味的,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液体。
我们知道,水结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变化。课前老师也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和观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水放到冰箱里结冰的全过程吧。播放视频
看来水在冰箱里要完全结成冰,大约需要四个小时。所以,我们可以每隔一个小时打开冰箱观察一次,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认真观察自己放入冰箱中水的结冰过程,看看是不是和老师的一样。
通过观察冰箱里水结冰的过程,我们知道水结冰时位置的变化是,从水面开始,然后是四周,中间部分是最后结成的。水结冰时体积的变化是,开始时,水低于模具边缘,结冰后,水高于模具边缘,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我们现在知道了水结冰时在结冰位置方面和体积方面的变化,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方面有什么变化我们还不知道.
请大家随老师来到实验室,重点观察一下温度方面的变化吧。
我们需要的实验材料有:一支装有清水的试管、一杯碎冰块、食盐、温度计。
看到这些材料,有的同学有疑问了,食盐是干什么用的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
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现在你知道这些材料的用处了吧。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实验室中水结冰的过程。
播放视频:水结冰的过程
4. 通过观察实验室水结冰的过程,我们知道,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观察二:水和冰的异同点
1. 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真的让水结成了冰,就让我们再次认真细致的对冰进行一下观察吧?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冰进行细致的观察呢?可以从颜色、透明、气味、味道、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
赶快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冰都有哪些的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冰是无色的,透明的,是无气味、无味道的,是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的固体。
2.这个时候的冰和开始的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现在可以试着写一写。
3.大家都写完了吗?看看你写的跟老师的一样吗?
水和冰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都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水和冰的不同点有,
1.水是液体状态的,冰是固体状态的,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2.水是会流动的,冰是不会流动的。
3.水没有固定形状,冰有固定的形状。
请大家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液体状态的水是怎样变成固体状态的冰的,固体状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重新变成液体状态的水呢?下次课我们一起研究。
请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一块冰、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一根吸管、一杯热水。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温度下降
水 0℃ 冰
第3课 水结冰了
(教材P7~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水结冰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知道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能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理解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形成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认识。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冬天屋檐下的冰柱、水面的冰的图片。)我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这样的场景?(预设:冬天,寒冷的时候能看到屋檐下的冰柱和水面结冰。)到了冬天,水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预设: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温度比较低,水容易结冰。)
2.追问:(教学提示:出示一支装有水的试管。)如果一直让试管里的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试管里的水会结冰。)
3.揭题:怎么知道水会不会结冰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板书:水结冰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冬天水结冰的情景切入,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从学生乐于探索未知的角度出发,设计水降温结冰的实验,从而引出课题。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水结冰的过程
1.提问:要使水结冰,需要使水的温度降低。如果想亲眼看见水结冰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预设:可以把水倒进水杯,然后放到冰箱里面,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看;可以将装了水的杯子放到大量冰块中。)
探索
与研讨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试管、清水、碎冰、食盐、温度计。)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水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吗?(预设:在试管里加入适量清水,在碎冰里加入食盐,把装有清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持续测量水温,直到水结冰。)
3.布置任务: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帮助卡。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学生1:水在温度下降到0 ℃时会结冰。
主持人: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学生2: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体积变大。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5.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结冰之后冰所占据的空间比水的大。
【设计意图】在制订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记录水结冰的具体温度以及用打“√”的形式记录结冰过程中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水和冰之间状态的转变,从而总结出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二: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提问: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冰是固体,水是液体,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冰还是水吗?(预设:冰还是水,只是状态不同。)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从外观、味道等方面观察、比较水与冰。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
小组1:从外观上看,水和冰都是无色、透明的。用味觉器官来感受,可知两者都是无味的。两者的形态有区别,水是液体,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需要补充的吗?
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组发现从触觉上感受,水很柔软,而冰是坚硬的,还很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水通过向周围放出热量使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 ℃时便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提问:水结冰的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预设:好处是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爽口的冰激凌等,但是冬天路上结冰,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旨在将水结冰的现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别从利和弊两个角度对水结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养成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应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在上一节课观察“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之后,我们继续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水的变化,观察水的温度降低时有什么现象。让水向周围放热,温度一直下降,且下降到足够低时,水开始结冰。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他们大多数都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因此,我们在聚焦环节,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前认知,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索环节,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培养他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在研讨环节,通过研讨交流,梳理结论,使学生对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形成全面的认识,知道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从而达成本课各项教学目标。课后
作
课后
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7第五题。
五、下面是成成所在的实验小组探究水结冰的实验记录。
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A.让碎冰结成块 B.获取更低的温度 C.消毒
3.第10分钟时,试管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不变,要想让水完全结冰,此时( )。
A.不需要吸收热量 B.需要吸收热量 C.需要放出热量
4.第14分钟时,水已经完全结冰了,此时会发现冰柱的高度( )原来水面的高度。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参考答案
五、2.B 3.C 4.A
第一单元 水
3 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2. 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叉的空白处。
【作业设计】
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 B. 0℃ C.-3 ℃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1.感受空气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混合与分离教案及反思,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4.冰融化了教案设计,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