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科版三上第2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试卷

    教科版三上第2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第1页
    教科版三上第2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第2页
    教科版三上第2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第二小学 杨钰琪
    【教材分析】
    本课继续承接上一课的研究问题,在感受了空气有多重、知道空气有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问题。需要学生先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再分步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应用上一课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的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但学生是否能测出20筒空气的质量,并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是本节课逻辑思维和推导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因此,从上一节课利用豆子作为参照物简单测量空气质量的基础上,再到本节课利用多种其他物品作为参照物进一步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比较几种不同参照物之间的差异是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这一探究过程。最后,相同质量下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比较也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后对结果进行总结、推理、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计出一袋空气(100筒空气)的质量。学生将这袋空气的质量与各种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体比较,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知。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为以后学习密度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且掌握了利用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还懂得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去平衡天平,从而测量出空气的质量,这为本节课“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做了铺垫。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不难利用上一课所学的方法,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大致得出20筒空气的质量。那100筒空气的体积应该如何估算呢?除了用绿豆作为参照物,还能用其他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作为参照物吗?选取其他参照物进行实验,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应该仔细思考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为以后学习密度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2.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2.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2.认识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简单的仪器并选取不同参照物测量空气质量,用恰当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难点:观察不同参照物的体积,得出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其体积不同的结论。
    【材料准备】
    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绿豆,乒乓球,小木块,回形针,一次性塑料杯。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提问: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学生思考: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利用上节课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预测)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发言,总结学生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袋子里空气的质量”为引入,启发学生回顾思考上节课所学知识, 并设置悬念。
    2.探索
    (1)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提问:要想知道20筒空气的质量,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实验操作)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得到20筒空气的质量?可以利用上节课的实验材料吗?(借助上节课所学知识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播放实验视频并进行补充讲解。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绿豆作为质量参照物进行实验探究,并汇报实验结果。
    (2)利用其他参照物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提问:除了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我们可否利用其他常见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呢?可以利用哪些物体?(教师最后呈现其他参照物供学生做实验)不同参照物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其他物体作为质量参照物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可以用不同的物品来衡量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学生对上节课实验的掌握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本课实验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从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提炼出通过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来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步骤。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达成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在学生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的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可否用其他参照物进行实验?从用绿豆衡量进一步拓展到用回形针、小木块、乒乓球等物品衡量,言语启发学生关注并思考用不同物品作为参照物的差异。(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言,能不能答到“体积不同”都没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能力是本环节的重要目的。
    3.研讨
    教师总结汇总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帮助学生得出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可以借助20筒空气的体积,通过倍数关系运算估计出100筒空气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同的其他物体,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通过不同参照物的实验结果不难发现,相同质量的空气、绿豆、小木块、回形针等,它们的体积都是不一样的。进而总结得出同等质量相比较,空气的体积比较大。
    设计意图:综合整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结论。
    4.拓展
    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如电子秤),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空气质量由感性理解转变为精确称量的理性理解。

    【板书设计】







    【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
    现象组别







    1
    2
    3
    4
    5
    6
    7
    8
    100筒空气质量约等于

















    三上《空气》
    单元教学设计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黄国胜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利用豆子、回形针、泡沫块、医用棉花球等足够“轻”的物体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类比、转化出一袋(约100筒)空气的质量。第二部分是比较一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物体,发现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密度的不同。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已经感受到了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测量一袋(约100筒)空气的质量可能还需要学生在语言上清楚地表达出来。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其他足够“轻”的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利用多种足够“轻”的物体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类比、转化出一袋(约100筒)空气的质量,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科学思维:能使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推测出更大体积空气的质量。
    探究实践:在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并记录20筒空气的质量,通过类比、转化的方式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通过对比一袋空气和它同质量的“标准物”,认识到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
    态度责任:在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中,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标准物”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通过类比、转化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难点:在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实验中,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准确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
    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 聚焦任务(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一袋空气、绿豆贴
    1.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
    2.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
    3.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对探究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兴趣。
    二、 探索一袋空气的质量(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
    1.探讨探究方案:
    (1)提问:如何测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
    (2)追问:把一袋空气全部打入皮球,合适吗?
    (3)提示:这一袋空气约100筒空气,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测量出这一袋空气的质量?
    (4)学生发言,并小结:先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再换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2. 实验探究活动:
    (1) 如何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请学生大致描述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左边放一个没有充足气的瘪皮球,慢慢往右盘中放绿豆,直至天平指针指向中央。
    ③用打气筒往皮球内打入20筒空气,注意尽量不要漏气。
    ④往右盘外慢慢地、一粒一粒地放绿豆,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⑤记录20筒空气的质量。
    ⑥用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等其他物体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
    ⑦换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⑧比较一袋空气和它同质量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内。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使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即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足够“轻”的物体通过实验测量出20筒空气的质量,再通过类比、换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一定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三、 研讨(预设8分钟)
    1.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①小组汇报,交流研讨。
    ②各组的数据是否相同,有什么想法?
    2.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组内、组间的研讨交流中形成共识: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
    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预设2分钟)
    1.谈话: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2.出示篮球、电子秤、打气筒,称量打气前后示数的变化。
    【设计意图】测量工具上的数据,对学生来说有更好的指代意义,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实际质量。
    【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各组实验测得的20筒空气的质量有所不同,推算出的一袋空气的质量与“标准物”有所差距,如何处理?
    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绿豆的大小是否完全相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标准物”并不是完全标准的,意识到正是这些细小的差别造成了我们测量和推算上的误差。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只是粗略的测量并推算了一袋空气的质量,想要测量得更准确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仪器设备。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材简析】
    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陈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陈老师的这项未知挑战!
    播放视频,教师观察
    谈话:好了,考验结果已经在陈老师心中了,我想大部分同学心里还是一头雾水,其实陈老师要考验你们的品质就是耐心,这堂课我们就会有这样一个环节,陈老师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天平的平衡。
    四、 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陈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
    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
    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五、 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
    1. 找方法
    谈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
    预设生答: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谈话:这样称出来的是空气的质量吗?
    预设生答:不是,还有袋子的质量?
    谈话: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在这只袋子里打了100筒空气。你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称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吗?
    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皮球的质量,再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再称一下,减一下就是100筒空气的重量了。
    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
    预设生答:我觉得这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筒空气。
    谈话:嗯,说得有点道理。那应该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
    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谈话:你的小脑袋瓜真灵活,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若是不明白,请跟随陈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来捋一捋思绪。
    教师出示板贴,一步步讲解类比转化思维:首先我们将这袋子里的100筒空气平均分成5份,打到5个皮球里,那每个皮球只要打多少筒气?
    生答:20筒
    教师:是的,这样我们打气是不是方便多了。接下来我们只要称出这20筒空气有多重就可以了。怎么称还记得吗?
    生答:先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瘪皮球,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接着在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再放上去,我们会发现指针往左边偏了,我们继续在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之后放进去的绿豆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你的记忆力真棒,帮助大家回顾了上节课的称法,那我们需要每个皮球都打入20筒空气,都去称一遍吗?
    预设生答:不需要,因为是平均分的,我们只要称一遍,最后乘以5就可以了。
    教师:真厉害,假设陈老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颗绿豆,那100筒空气的质量就是多少颗绿豆?
    预设生答:25颗。
    2. 称重量
    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绿豆衡量了100筒空气的质量,那如果换成回形针、乒乓球等,应该怎么称呢?
    预设生答:可以再用回形针称出瘪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20筒空气,再加回形针,之后加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嗯,这也是一个方法,可是陈老师给你们的回形针数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教师可以再讲台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学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预设生答:刚刚我们已经用一杯绿豆衡量出了瘪皮球的质量,只要把之后加在盘外面的绿豆拿去,天平又会向左倾斜。我们只要再慢慢加入回形针,那之后加入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你真是聪明小博士呀。其他同学听懂了吗?我请人再说一说。
    若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听不懂,教师可利用板贴进行演示。
    接下去,教师布置学生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1号为材料员收发整理材料。每个同学轮流做实验,1号同学用绿豆衡量,2号同学用回形针,3号同学用乒乓球,4号同学用小泡沫球。其中一个同学在称量时,他对面的两位同学为打气员,旁边的同学帮助一起观察指针。最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时间为18分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做出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内。
    三、研讨空气
    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这个问题已经放在课堂导入部分,第一步是搞清楚100筒空气相当于5个20筒,第二步是取5份相当于20筒空气的物品。
    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表格中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
    A. 可能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
    B. 可能没有等待指针平衡就在添加物品,导致实验误差。
    C. 每颗绿豆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此各组之间也会存在微微的差异。
    3. 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质量的2种物体,一袋空气的体积可以比几粒绿豆大得多。主要是给学生视觉上强烈的冲击,给今后密度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
    谈话: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出示篮球、电子秤、打气筒,称量打气前后示数的变化。
    【板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3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年 7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石润芳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指导教师
    王思锦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说出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量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测量。
    2. 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分析数据,发现问题。
    3. 发展进一步研究工具的兴趣和远望。
    4. 体会质量工具的发展是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重点:
    说出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量的质量
    教学难点:
    如何用身边的物体测量一定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1. 回顾1:怎样测量空气的质量?
    2. 回顾2: 20筒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3. 提出问题:任意一袋装一袋空气,推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教学意图】回顾复习空气有质量、可测量,内化科学概念。聚焦新的问题。

    二、探索



    (一)探索测量20筒一袋空气的质量
    1. 替换法测量
    2. 推测100筒空气的质量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用替换容器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能够将推理、计算100筒空气的质量的思维过程外显。
    (二)探索任意一袋空气的质量
    1. 推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可能的回答:
    10个曲别针
    15颗豆子
    3乒乓球
    ……
    2. 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天平和收集空气
    示范测量空气的质量的方法
    学生使用其他的常见物体测量
    3. 分析数据1

    (1)发现:一定量的空气可以用一些常见的物体测量。
    (2)问题:用常见物体测量时天平多数不平衡,测量粗准确?
    4. 解决问题:用多种物体共同测量
    5. 分析数据2

    发现:质量单位要统一,测量单位要精细化
    (三)探索天平
    1. 讲述托盘天平
    发现问题:读书繁琐、精度不够
    2.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并读数
    2. 介绍电子天平
    优势:读书简单、精度高
    【教学意图】通过制作简易天平,并用常见物体进行测量,发展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体会测量质量工具的发展是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来。

    三、拓展

    使用电子秤或者其他测量工具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学意图】感知不同质量测量工具的特点。延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材P32~3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认识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比较,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的体积可能不同。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球针、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高精度电子天平、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个事先用打气筒打入一定量空气的袋子,请几位同学掂一掂。)这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预设: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为10克;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个乒乓球的质量。)
    2.揭题:上节课我们利用简易天平称量证实了空气有质量,这节课我们就来测一测这袋空气的质量,看看大家刚刚的估测准不准。(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探索
    与研讨
    探索: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1.提问: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呢?(预设:我们可以把这一袋空气放到天平上进行测量。)
    2.追问:如果我们直接把这一袋空气放到上节课用到的天平上去称,称出来的是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预设:不是,还有袋子的质量。)
    3.提问:这个袋子里打入了100筒空气,如何称出100筒空气的质量呢?可以回想上节课的实验。(预设:我们可以先称出打气前皮球的质量,


    探索
    与研讨
    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后再称一下,用打气后皮球的质量减去打气前皮球的质量,就得到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4.追问:但是一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筒空气,该怎么办呢?(预设:可以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5.提问:大家的反应可真快!(教学提示:出示回形针、乒乓球、绿豆。)如果分别将这些物品作为衡量物,结果会怎样呢?(预设:用不同的物体作为衡量物,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6.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7.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学生1:10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25 颗绿豆的质量,35个回形针的质量,4个乒乓球的质量。
    主持人:你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探索
    与研讨
    学生2:我们先利用天平测出了20筒空气的质量,再推算出100筒空气的质量。
    主持人:比较这袋空气与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3:我发现100筒空气与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质量一样大,但是空气的体积大很多。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8.布置任务:指导各组代表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9.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实验过程。
    小组1:我们组利用天平先测量出20筒空气的质量,再推算出10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25颗绿豆的质量,35个回形针的质量,4个乒乓球的质量。
    主持人: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1:通过比较这袋空气与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我们发现空气的体积大得多。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小组2:我们有疑问。我们发现班级汇报表中各小组的数据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为什么?
    主持人:请知道原因的小组代表为小组2解答。
    小组3:我们认为可能是每颗绿豆或其他物品的质量并不完全一样造成的。
    小组4:我们认为可能是没有等天平平衡就开始添加物品,从而导致测得的实验数据不准确。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10.小结:空气的质量很轻。
    【设计意图】如果没有将空气的质量跟生活经验和实际物体联系起来,学生是没有概念的。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空气的质量,本环节安排了用多种物品作为衡量物测量20筒空气质量的活动,而不是用精密电子秤直接称量。通过这项对比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密度的不同,表象上的强烈反差可能与学生的认知有冲突。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拓展
    与小结
    1.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有好多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皮球、高精度电子天平、打气筒、球针。)指导学生观察皮球打气前后天平示数的变化。
    3.布置任务:有条件的同学课下利用家中的测量工具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准备生活中的各种测量工具,如电子秤或者电子天平(测量精度最好可以达到0.1 g),分别测量班级记录表计算结果里的物品,让学生把对空气质量的感性理解转变为精确称量的理性理解。

    板书
    设计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同等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品相比,空气的体积大得多

    教学
    反思
      在前一课,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绿豆作为衡量物,直观地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本课课题提出的“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在聚焦问题引出新课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为实测做铺垫,让学生在后面对比预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中获得反差感,从而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在探索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时,运用类比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研讨交流时,使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物体密度的不同,渗透密度概念。在拓展活动中,通过精确称量使学生对空气质量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从而完成了本课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
    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26第一题。
    一、填空题。
    1.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________(填“轻”或“重”)。
    2.相同质量的空气和绿豆,它们的体积大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称量20筒空气的质量,怎样做才合适?请给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排序:________(填字母)。

    参考答案 一、1.轻 2.不同 3.DBCA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4.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压缩空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压缩空气教案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