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堆积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即可。第2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降低,堆积作用增强。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道。右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永和黄河蛇曲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4.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题,甲处为凹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由等高线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第6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址。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地为槽形河谷
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 C地为河漫滩平原
D. B地为三角洲平原
8.C地比A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C地( )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据图分析,A为“V”形谷,C为河口三角洲,B为河漫滩平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侵蚀作用明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强烈。第8题,A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C地临海,且位于河口处,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
①聚落规模大 ②聚落规模小 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第10题,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
11.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20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简述其原因。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河段的断面。图中①②③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②处最大、③处最小,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沙状流水沉积物。读图,完成第1~2题。
1.①②③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大小为(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目前,该河流( )
A.流域面积不断变小
B.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C.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大
D.洪水期河流能淹没整个河谷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图中①②③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②处最大、③处最小”可知,②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大,粒径大的沉积物被搬运至此沉积,③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粒径小的沉积物在此沉积,所以①②③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大小为②>①>③。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流域面积(流域面积一般相对稳定)和降水量的变化;无法根据材料信息判定流域内植被状况的变化;根据“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沙状流水沉积物”以及①②③地层的上覆岩层也为细沙状流水沉积物可判定,洪水期河流能淹没整个河谷。
冲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第3~5题。
3.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祁连山后退
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
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4.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缺乏土层
C.光照不足
D.降水稀少
5.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3题,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说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第4题,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很少。第5题,由图可知,酒泉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通常,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离心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堆积。图1为北半球某河流局部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中AB线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
图1
图2
(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C、D两处沙洲的形成原因。
(3)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
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
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2)C处受流水离心力影响,凸岸堆积;D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
(3)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堆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堆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掩埋。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河岸平缓,冲积平原面积大、沙多,说明北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冲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通常,曲折的河岸受离心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水流离心力作用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侧堆积而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淤泥层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堆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堆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堆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掩埋。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精练,共1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精练,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昌马洪积扇形成完美扇形的原因是,农田多分布在扇缘的原因是,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多弯道的好处是,谢家坝最应加固的部位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