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600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600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鹳雀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来分享一下你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处风景名胜。它是一座“楼”。这座楼跟我们平时看见的高楼大厦可不一样,它可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呢,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一一“鹳雀楼”。(板书“鹳雀楼”)你们知道四大名楼都有哪些吗?学生汇报。师生一起欣赏四大名楼。师: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县,这个名字有些特别,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猜测并汇报)教师讲解“鹳雀楼”名字的由来。师:这座楼依山伴水(画简笔画),是个赏景的好地方。在两千多年前,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一一王之涣,他来到这儿,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一首诗《登鹳雀楼》(补充完整课题)谁来读读课题?师:“登”是一个动作,它是什么意思?(攀登、爬),读时在“登”后稍微停顿一下。师范读课题,学生跟读,并指名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这是一首有名的诗,你们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诗。生读,师评议。2、去掉拼音读。3、出示录音,学生认真听并划分节奏。师:谁能带着题目读一读?生读。4、师:想和老师一起读吗?(师领读....三、精读课文,悟意明理(一)、学习“黄河入海流”1、想象一下,如果你就站在这座鹳雀楼上,你会看见什么呢?(预设:生:我看到了水。师:哪里的水呢?生:黄河里的水。师:那么黄河里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呢?生:黄色的。师:那么黄河里的水最终要流入哪里呢?生:流入大海里。)2、出示图片“黄河入海流”3、学生举手自读诗句“黄河入海流”,要求把黄河的雄浑读出来。4、全班齐读诗句“黄河入海流”(二)、学习“白日依山尽”1、同学们,近处看到了黄河,远处会有什么呢?(预设:生:太阳。师:那这里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呢?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从诗句中的“尽”看出来的。师:那么“尽”是什么意思呢?生:消失、不见的意思。)2、出示图片“白日依山尽”3、老师提问“依”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动作演示“依”并理解。 4、学生举手自读诗句“白日依山尽”,老师指导朗读5、全班齐读诗句(三)学习“更上一层楼”1、如果我还想看到更多的风景,该怎么办呢?2、出示图片“更上一层楼”3、学生自读诗句“更上一层楼”(四)学习“欲穷千里目”1、出示图片“欲穷千里目”2、理解“千里目”和“欲穷”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五)再读古诗,说说诗意1、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刚刚脑子里想象到的画面,再读古诗。2、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诗句的意思。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中所蕴涵的道理。(六)我来挑战1、学生自主举手有感情地背诵《登鹳雀楼》2、老师教授《登鹳雀楼》手势舞3、师生一起跟着音乐跳手势舞4、全班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登鹳雀楼》5、出示随堂练习,随机点人回答。(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所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诗词诵读,词语解释,译文,诗词赏析,诗词吟唱,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品读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