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四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四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得分
评卷人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家喻.户晓(yù)锋芒必.露(bì)挚.友(zhì)历.尽心血(lì)
秩.序(zhì)目不窥.园(kuí)妇孺.(rǔ)卓.越(zhuó)
心不在焉.(yān)锲.而不舍(qì)澎湃.(bài)校.对(jià)
鲜.为人知(xiǎn)至死不懈.(xiè)殷.红(yān)气冲斗.牛(dǒu) 2、下列各项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②即使山.河. 破.碎.、生死艰.难.,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③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A.“浸润”“鼓舞”都是动词,“一直”“艰难”是形容词。 B.“诗意生活”和“山河破碎”都是主谓短语。
C.“鼓舞人心”“鲜活记忆”是动宾短语。 D.“民族文化”是偏正短语。
3、修改下列病句在原句上改。(2 分)
①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的关键。
②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我养野菊花就是 了她的泼辣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除了比较适合我这种对养花抱以 态度的个性外,更希冀于把自己 成宛如野菊花般的人格魅力。我以为做人,就要像野菊花一样,避开强手如林的竞争, ,不屈服于恶劣环境,迎难而上,终会迎来芳香四溢的时节。
A. 看准 宽阔 变化 独具匠心 B. 看准 粗犷 塑化 独辟蹊径
C. 看透 粗犷 变化 独辟蹊径 D. 看透 宽阔 塑化 独具匠心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 分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唐诗最负盛名,杜甫、陈子昂、王安石都是唐代诗人。《望岳》《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这三首诗的作者依次是这三位诗人。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民歌。 6、名著知识填空(4 分)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小说塑造的人物, 如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 ,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 ,反映了老北京风情。法国 (作者)
《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 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
7、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写诗人登临之高。
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8、 综合性学习(2 分)
在“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校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请你运用学过的对偶知识,写对联。
上联:书写优美汉字下联: 。9、古诗文默写(12 分)。
将军百战死, 。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
,夜泊秦淮近酒家。
可怜夜半虚前席, 。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念天地之悠悠, 。
《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人生就能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世界的诗句是: , 。
《己亥杂诗》中比喻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古诗文阅读(12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①苦茗②, 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③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
注释:①啜:喝 ②茗:茶的通称。③亦适适然:形容开心快乐的样子。仄④径:旁边的小路。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4 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12、“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 , 。(2 分)
13、比较甲乙两文,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的相同点(谈一点即可)(2 分)
(二)阅读阅读下段文字,完成 14~18 小题(15 分)
①宋人词曰:“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当夏日的风熏得路人醉时,端午大约就要来了。
②古人过端午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插菖蒲、喝雄黄酒、划龙船等趣事。不过,这些事我都没有亲历过,童年时代过得有滋有味,值得回忆的,还是吃母亲裹的粽子。
③山村保留着古老的习俗,端午节还没有到,早早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节日气氛。裹粽子是端午节的前奏,是一件充满喜气的事情。左邻右舍,老婶子小媳妇大姑娘有说有笑,洗粽叶浸糯米备配料,七手八脚,忙得不亦乐乎。
④农历四月,母亲就开始打粽叶,摘下竹叶,洗净晾干。粽子的原料,要选颗粒细长的上等糯米,配料有猪肉、绿豆、饭豆、芝麻等,猪肉以五花肉为最佳。糯米不需要浸泡,只要淘洗沥干即可。
⑤看母亲裹粽子,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母亲多是在端午节前几天开始裹粽子。那一天,我们都围着她转,有时也打个下手,帮忙递东西。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双眼,开心的笑声也随风飘荡,母亲面前,大盆小钵,粽叶草绳,摆了一溜。肉丁、豆子、芝麻加上菜油拌匀后,才准备就绪。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儿,只见粽叶在母亲手里上下翻飞,她先把一片粽叶在一只手里卷成漏斗状,然后舀入糯米加配料,再用筷子捣几下,使其结实,又在外面加一片粽叶,谓之“打箍”,另一只手拿上稻草或竹叶撕成细条状的绳子捆上,一头用牙咬紧。一叠,一折,一按,一捂,一绕,一系,不大一会,一个个青青的四角锥形的粽子,在母亲手中变戏法似的堆了一盆,让人越看越爱。
⑥接下来是煮了。粽子在锅里水要过头,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跳着一曲欢快的舞蹈,映着我们兴奋的笑脸。有时拨火不小心,火会伸出长长的舌头,把我的头发“烫”成卷曲。渐渐地,锅里的水在咕嘟地翻滚,溢出一股香味来。这时,母亲总爱出个“三教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的谜语给我们猜。嘴馋的我们早就想到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那粽叶特有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吃到粽子。半夜,母亲还要起来,把粽子翻个身,这样粽子才会熟透,吃起来感到“泥”,不至于夹生。顺便把腌鸡蛋放到锅里煮,又给粽子加了一味。
⑦煮了一个晚上的粽子熟了,掀开锅盖,清香四溢。解开捆扎的绳子,剥开粽叶, 一口咬下绿中带嫩黄的粽肉,结果烫得哇哇叫唤,丹满嘴一股特有的清香,引得我顾不得烫,一口接一口地咬着。吃在嘴里,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头弥漫到全身。
⑧过几天从街上经过,看到超市里摆着各色成品粽子,其中不乏包装精美的。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是记忆中的粽子,使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小时候,物质生活条件很匮乏,但母亲总有办法让日子充满欢乐。母亲说,过节要有过节的样子。母亲的话,我记在心里。并不是逢年过节一定要丰盛奢侈,在乎的,是那过节的心情,是那守候在灶旁,凝视着袅袅炊烟,伴着醉人的粽香而沁人心脾的那份亲情……
14、选文第①②两端借宋人的话语概述了古人如何过端午,其用意是什么?(3 分)
15、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16、选文第③—⑦段描述哪些方面的内容。把括号里的内容补充完整。(4 分)
()粽子配料——()粽子———()粽子———()粽子17、第⑧中“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是记忆中的粽子,使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联系
全文,说说为何“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2 分)
18、联系全文,概括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答出三点)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9——24 题。(13 分)
⑴喜欢那丛蔷薇。
⑵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与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 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 头地朝前过着。
⑶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的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⑷看久了,有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穿着靛青色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 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声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现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⑸可不是吗!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 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⑹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⑺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是为的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⑻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等着买呢。”
⑼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起做,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⑽“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看着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朵在欢笑。我拍好照, 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9、第⑼段的记叙顺序是 。(1 分)
20、第六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4 分)
“记忆”指 。“稀奇”指 。
21、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2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朵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22、我对文中挑糖担的老人是怎样评价的?(1 分)(用原文语句答)
23、“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2 分)
① ②
2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
拼搏,追求”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谈谈你的看法。(3 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30 分)
25.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寻找到人生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最 的画面
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 500 字。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