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àng然。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yuán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淡泊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屈。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yí hè zhé B.yì hè zhé
C.yì hè shé D.yí hé shé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情趣àng( )然 ②yuán( )远流长
二、情景默写
2.古诗文默写。
关注现实,憧憬美好,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韩愈《马说》中“ ? ”,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愚昧和昏庸的讽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寄寓了诗人希望温暖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庄子《北冥有鱼》中“鹏之徙于南冥也, , ”,是对精神自由的热烈渴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与乐观宽广的胸襟。
三、名著阅读
3.优秀文学作品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从下列作品中的哪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与自身实际谈谈。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西游记》
四、语言表达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培养全民阅读的习惯,① 。而家庭是少年儿童阅读的起点,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家庭阅读气氛决定了少儿最初的阅读态度,也将影响儿童成年后的阅读习惯。因此,② ,应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必要组成部分。
五、综合性学习
5.学校定于2023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下图是防灾减灾日标识,标识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众”字。请说说各构图要素的寓意及整个标识的寓意。
(2)为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学校计划5月12日下午3时进行全校师生安全疏散演练,准备邀请应急救援部门的专家王队长到校作现场指导。请你为学校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内容。
邀请函尊敬的王队长:
您好!
xx中学
2023年5月11日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作者:钟芳。有删改)
6.第①段开头引用一首民谣,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7.作者为何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8.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9.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二个文本,完成小题。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文本一】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 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中国书画)、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作者:张玉梅。选文有改动)
【文本二】
①借景是造园者创造和扩大艺术空间、增加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个造园活动中布局和组织艺术空间的基本原则。李宇在其《笠翁一家言》中论述了“取景在借”的思想,而窗正是造园家在创造借景空间效果时使用的一个重要符号。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王安石的“西山排闼送青来”、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等著名诗句也都是因窗得景,通过窗户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都尽收眼底,使内外空间发生交流,正所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因而明代园林建筑家计成总结到:“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李渔也说:“开窗莫妙于借景”。中国古代造园家巧妙的通过借景、通过窗,使园林空间得以无限扩展,使有限成无限,园林内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互为的艺术整体。
②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这段话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园林善于通过窗借取景致的重要特点。
10.下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二项是( )( )
A.文本一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中的“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图案,其制作工艺不仅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也印证可了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
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中“小窗”与“大观”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E.文本二第②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古希腊人不懂得园林建筑中的借景,以致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11.文本一第⑦段引用下之琳《断章》中的诗句,有怎样的作用?
12.两个文本说明的对象都是中国园林建造中的“窗”,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暖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已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弗食 设酒杀鸡作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不足外人道也
C.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D.学学半 学而时习之
14.把甲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5.请用甲语段中的有关语句完成填空。
甲语段主要论述了“ ”道理。在论述时先以“ ”作类比,引出“ ”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又从教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得到“ ”这个结论。
16.甲乙两个语段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7.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8.赏析诗歌中每个小节结尾句中的“宛”的意思及作用。
九、作文
19.[生活踏浪]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你亲历过什么?你获得了什么?让你感到满足与快乐的是过程还是结果?班史编委会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文章,这些文章将辑录在“生活踏浪"栏目中。
稿件要求:①聚焦于初中三年的生活;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③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写、抄袭。
注意: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1)B
(2) 盎 源
2.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示例:我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孙悟空重情重义,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多次遭受师父误解,甚至被赶走,但他依旧忠心耿耿,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师父前往西天取经。我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班级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总会尽我所能出手相助。
4. 应该从少年儿童抓起(或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 加强对家长的阅读引导
5.(1)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之意。
(2)示例:为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提高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我校拟于5月12日下午4时进行全校师生安全疏散演练。敬请莅临指导!
6.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7.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 8.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 9.(1)对故乡的眷恋;(2)对浓浓母爱的赞美;(3)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4)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10.CE 11.引用下之琳《断章》中的诗句一方面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12.文本一重点说明“窗”是园林的“眼睛”,园林中的窗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文本二主要说明的是中国园林善于通过窗来借取景致的特点。
13.D 14.即使有最好(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 15.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16.(1)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2)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专心致志。
17.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8.“宛”是“仿佛”的意思,写出了“伊人”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景。“宛”在诗歌中反复出现,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苦闷)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9.例文
我的初中生活浪花
升入初中,我们的学习生活早已不再像小学那般平淡,我们在教室里歌舞青春,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在学海中扬起风帆。正因如此,在我记忆的大海里,总跳跃着一朵朵小小的美丽的浪花,打湿了我,也陪伴着我,令我记忆犹新。
在万众瞩目中,一展我们的歌喉,这正是我们的梦想。那天,数学课刚结束,老师就通知我们:“校园歌手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要参加的赶快去德育处报名。”老师话音未落,已经有同学冲出了教室。自那天之后,每到课间,我们班就到处飘扬着歌声,有慷慨激昂的摇滚乐,有优雅空灵的古典乐,有欢快热烈的嘻哈乐,一时间,我们班上如同开了好几场演唱会,连我这不爱唱歌的人,也常常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美丽的小浪花让我的生活快乐起来。
在操场上,龙腾虎跃演绎的是少年的风采。那天下课,我们的班主任突然出现,告知我们,明天要开校园运动会,我们全班寂静了一会儿,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哈哈,学校万岁!”第二天,运动会开始了,刚到学校,一幅热闹的场面映入我的眼帘:操场上,绿色的篮球赛场上,一个个运动员奋力拼抢,只为得分,观众席上,掌声、欢呼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红色的环形跑道的五条白线上,奔跑着的运动员如五弦琴上跳跃的音符;跑道旁边,拉拉队队员们使劲挥舞着手在高喊:“加油,加油!”到最后,虽然我们班并没有获奖,但我们仍然很兴奋,因为参与也让我们体会到激情的小浪花,释放出了运动的活力。
踏着诗歌的平仄,跌宕于光影与旋律的乐章中,翰墨丹青渲染的是师生炽热的情怀,我们怀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在学海中尽情畅游。还记得那堂辩论课,同学们个个口若悬河,而他们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有的镇定自若,有的胸有成竹,有的面露难色,还有的甚至已经拍起了桌子,班上一时间热闹非凡,我虽然没有发言,但我的心也始终跟随着自己的团队,或激动或喜悦或着急,最后,我们队的主力辩手为我们取得了这场胜利,我情不自禁地欢呼着跳了起来。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在知识的浪花中,我又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三年,转瞬即逝,我在学海中遨游成长,初中生活的点滴在弹指之间,心灵深处,激起了一朵朵雪白的浪花,那也是一朵永恒的浪花,冲荡在我的记忆里,铭刻成对青春的最大诠释。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沈丘县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沈丘县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九语第一次摸底试卷docx、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五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五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展示活动,根据提示,补写下表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