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改变了社会。人们以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如下几个时代,下列以物理变化产生的材料为时代名称的是
A.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高分子合成材料时代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盐酸 B.加热液体
C.测pH D.检查装置气密性
3.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加速变革”。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使用无磷洗涤剂可减少水体污染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8
D.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
4.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识是
A.禁止触摸 B.当心触电
C.禁止烟火 D.当心落物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 B.面粉 C.植物油 D.蔗糖
6.“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下图为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4
C.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 价
D.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
7.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B.拉瓦锡最早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C.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D.侯德榜为“制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2023年央视春晚节日《满庭芳·国色》带给观众惊艳印象。其中桃红色在古代可由红花染色,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C15H1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花素是由碳原子、氧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B.一个红花素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C.红花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g
D.《天工开物》中“带露摘红花,捣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其中“绞”为过滤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做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实验前要验纯,则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实验前也要验纯
C.盐酸是一种酸,可用于除水垢,醋酸也是一种酸,也可用于除水垢
D.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10.实验室通过可制得金属铜,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提供丁装置反应中的还原性物质
B.乙、丙两套装置位置可以互换
C.丙中的浓硫酸可用稀硫酸代替
D.丁中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现象是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11.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
B.B点所示物质化学式是NO
C.C点所示物质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D.D、F点所表示的物质均可以为
二、多选题
12.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如图是用改良西门子法制取高纯硅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生成的丙与丁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时不能混入空气,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1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
20
64
6
10
反应中
a
48
c
19
反应后
4
b
50
46
A.丙和丁为生成物
B.a的数值为16
C.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2:25
D.若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44,则乙和丙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1:1
三、单选题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C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
B.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C升温到t2°C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t2°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多
D.t2°C时,将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升温到t3°C,丙不一定析出固体
四、多选题
15.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B
从混有少量的NaCl中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降温结晶
C
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NaOH、、CuSO4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A.A B.B C.C D.D
16.向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滤渣中可能有铜
B.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D.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17.取碳酸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分解,10分钟时取10g固体于A烧杯中,20分钟时再取10g固体于B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曲线MC2D2代表B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
C.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
D.C1C2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填空题
18.家庭厨房中蕴含大量化学知识。
(1)厨房中有食醋、食盐、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 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 (填“酸”或“碱”)性物质。
(2)厨房中用铁锅做炊具,是利用铁的 性,而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
(3)家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洗菠菜时发现叶片发黄,则需要在菠菜成长过程中施加 (填“氮”、“磷”或“钾”)肥。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6)厨房中的下列用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木质菜板 B.不锈钢汤勺 C.塑料垃圾桶 D.大理石桌面
六、实验题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使用装置E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A比较,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 ,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 。
(3)若用装置F来净化收集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a”或“b”)口进入。
(4)装置A还可以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G是根据装置A设计的简易制氧机简图。推断M剂和N剂是 (填试剂名称)。
七、填空题
20.专家指出,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一手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一手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等,实现排放和吸收的平衡。
Ⅰ. “碳”减排。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活中你为“碳减排”做的贡献是 (写一条)。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填序号)。
A.液化气(主要是C3H8和C4H10) B.乙醇() C.肼()
Ⅱ.“碳”捕捉。科学家在捕捉室中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空气中的CO2,将得到的溶液排入盛有石灰乳的反应室,再将所得产物在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固体在煅烧室中高温煅烧释放CO2,再将CO2存储。
(3)捕捉室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方式,其优点是 。
(4)存储的二氧化碳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列举CO2的一种用途 。
Ⅲ. “碳”封存。
(5)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种方法的原理 。
(6)地质封存: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然后压入地下玄武岩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的原因是 。
Ⅳ. “碳”转化。
(7)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为)和水,此反应中与CO2的质量比 ,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八、实验题
21.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某兴趣小组将粗盐加水溶解后,按如图所示进行了粗盐提纯的实验探究,请你帮他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 、计算产率。
(2)欲除去粗盐中的,步骤①中加入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NaOH是为了除去悬浊液中的 (填离子符号)。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能除去粗盐中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④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的原因是 。
(5)最后经过蒸发结晶即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兴趣小组为探究加入水的量对实验效率和精盐产率的影响,进行了三组实验:
实验组号
粗盐的质量
加入水的量
加热至大量固体析出的时间
精盐的质量
计算精盐产率
第1组
5g
10mL
5min
3.6g
72%
第2组
5g
15mL
7min
4.2g
84%
第3组
5g
20mL
12min
4.2g
X%
第3组精盐产率X%=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第 组实验较合理。
(6)食盐除了能作调味品外,在氯碱工业上通过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氢气等重要的工业原料,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九、流程题
22.立德粉(ZnS和)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用于橡胶制品、读布、皮茧,纸张,撕瓷等的着色。以重晶石()和焦炭为原料生产立德粉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BaS可溶于水,ZnS和均难溶于水。
(1)回转炉中,重晶石()与焦炭在高温下焙烧制得BaS,同时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2)浸出槽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 。
(3)反应器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4)上述流程中,主要用于分离、提纯的设备有 、过滤器和洗涤槽。
十、科学探究题
23.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1)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 。
【实验探究】
(2)请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气体,分别标号A、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气体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气体中。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分别标号A、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气体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气体中。
木条 ,淀粉碘钾试纸 。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3)同学:方案Ⅰ的操作有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之处是 。
(4)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5)若取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呈现紫红色。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二氧化锰参与了该化学反应过程,则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得到的氧气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单独分解m克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6)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称量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 。
十一、计算题
24.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某污水处理厂用含NaOH的碱性废水处理19.6t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废水(其它物质不参与反应),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碳酸钙粉末处理含的废水,在不用pH检测器和指示剂的情况下,判断废水呈中性的依据是 。
(2)计算处理后废水呈中性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石器工具的使用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青铜器需要通过冶炼,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C、铁器需要通过冶炼,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D、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制造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故选A。
2.B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图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否则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测得的pH值不准确,图示操作错误;
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外界连通,装置漏气,导管口都不会产生气泡,不能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可溶解很多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减少水体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C符合题意;
D、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除去所有杂质)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触摸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触电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落物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D
【分析】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
【详解】A.冰块是水的固态,将冰块放入水中冰块融化,都是水,不是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由铬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金”字可知,其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B正确;
C、由铬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铬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故D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原子理论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十九世纪初提出来的, 道尔顿原子论认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是单一的,独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学变化中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同类原子的属性也是一致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最早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是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错误,符合题意;
C、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的测定,正确,不符合题意;
D、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红花素由红花素分子构成,红花素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氧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红花素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故C不符合题意;
D、“带露摘红花,捣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其中“绞”为过滤,能将汁液与花渣分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是错误的,如电灯发光将电能转变为光能,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气体用于实验时需验纯,CO具有可燃性,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做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实验前要验纯,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实验前不需要验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醋酸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盐酸和醋酸都是酸,氢离子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可用于除去水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但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盐,它的水溶液也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甲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提供了氢气,故A正确;
B、乙是为了除去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丙是干燥氢气,互换后,先干燥氢气,再通入乙后,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所以不能互换,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稀硫酸没有吸水性,不能用稀硫酸代替,故C错误;
D、丁中是给固体加热,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故D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A点所示物质的化合价为0,是单质,为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故A正确;
B、B点所示物质为氧化物,氮元素显+1价,化学式是N2O,故B错误;
C、C点所示物质为氧化物,氮元素显+4价,为NO2,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故C正确;
D、NH4NO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d、f点所表示的物质均可以为NH4NO3,故D正确。
故选B。
12.BD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SiCl4,乙为H2,丙为Si,丁为HCl,该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甲为SiCl4,乙为H2,丙为Si,丁为HCl,产物丙为硅,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4,故C说法错误;
D、由于反应物中有氢气,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若混入空气高温时可能会发爆炸,所以反应时不能混入空气,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13.AB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前中后甲和乙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减少,丙和丁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质量在增多,所以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A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的个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20g+64g+6g+10g=100g,即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100g=4g+b+50g+46g,解得b=0g,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是甲减少16g,乙减少64g,丙增加44g,丁增加36g,所以在化学反应中甲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6g:64g=1:4,反应前中乙的质量减少64g-46g=16g,假设到反应中的时刻时甲减少的质量为x
a=20g-4g=16g
B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16g:44g=4:11,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若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44,因为乙和丙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64:44,设参加反应乙和丙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x : y ,故有32x:44y=64:44,计算得 x : y =2:1,故 D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4.C
【详解】A、从图像上可看出,t1°C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故A正确;
B、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C升温到t2°C后,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B正确;
C、t2°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多少不确定,故C错误;
D、t2°C时,将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升温到t3°C,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丙不一定析出固体,故D正确。
故选C。
15.CD
【详解】A、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量的碳酸钾再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得到了氯化钾溶液,但氯化钡溶液不见了;应再将生成的碳酸钡用适量的盐酸溶解得氯化钡溶液方可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提纯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盐酸反应,向二者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除去氧化铜且不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符合题意;
D、碳酸钙固体不溶于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所以可通过加水观察的方法鉴别四种物质,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D。
16.BC
【分析】向一定质量的 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 a 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硝酸铜先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后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 a 克,说明锌完全反应,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一定发生了锌和硝酸铜、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滤渣中一定有铜,A不合理;
B、由分析可知,铁与硝酸铜反应后可能有剩余,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合理;
C、由分析可知,锌、铁一定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硝酸铜,C合理;
D、锌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铁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滤渣的质量不变,故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D不合理;
故选BC
17.BC
【详解】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生成气体,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加,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烧杯中的固体比B烧杯中的固体提前取出,烧杯B中氧化钙的含量较多,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钙多,剩余的碳酸钙较少,则曲线MC2D2代表B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烧杯中的固体比B烧杯中的固体提前取出,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较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则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烧杯B中的固体取出的较晚,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较多,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则C1C2段的反应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8.(1) 小苏打 碱
(2) 导热 洗净擦干(合理即可)
(3)
(4)氮
(5)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
(6)C
【详解】(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可以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
皮蛋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碱,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故需加入食醋中和其中的碱性物质;
(2)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来制作炊具,故铁锅做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需要和氧气、水接触,可以将铁锅洗净擦干,从而除去水分,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氮肥可以促进植物叶子生成,故菠菜叶发黄,说明叶子生成不好,故需要在菠菜成长过程中施加氮肥;
(5)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三个条件只需满足一个即可灭火,故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
(6)A、木制菜板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1)锥形瓶
(2)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铁丝网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3)b
(4)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1、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CO2,应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B收集,故填:B;
3、将碳酸钙固体置于铜网悬挂于反应瓶的中间部位,打开止水夹去底塑料瓶中的酸流入反应瓶中与碳酸钙接触发生反应,关闭止水夹,生成的气体将液体压回去底塑料瓶使碳酸钙与酸分离,反应停止,即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铜丝不与盐酸发生反应,铁丝网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故填:铁丝网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3)用装置F来净化收集的二氧化碳,应使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应从b端通入溶液中,故填:b;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氧气,所以M剂和N剂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0.(1)随手关灯或出行尽量乘公共交通工具(答案合理即可)
(2)C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吸收更快、更充分
(4)灭火(答案合理即可)
(5)
(6)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7) 3:22 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详解】(1)生活中的“碳减排”:随手关灯、不用一次性筷子、出行尽量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2)含碳元素物质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肼( N2H4 )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C;
(3)采用喷淋方式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吸收更快、更充分;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人工降雨、致冷剂等;
(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6)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7)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甲醇(CH3OH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 H2与CO2的质量比为:6:44=3:22;从图像上可看出,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此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21.(1)蒸发
(2) BaCl2 Mg2+
(3)
(4)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答案合理即可)
(5) 84 2
(6)H2O
【详解】(1)实验室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欲除去粗盐中的硫酸根离子,可加入过量BaCl2,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且不引入其它的杂质离子,过量的钡离子可用过量的碳酸钠除去;
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NaOH,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故是为了除去悬浊液中的:Mg2+;
(3)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②和步骤③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将溶液的pH调为7的原因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5)第3组精盐产率X%=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组实验中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是加入水的量偏少,不能将氯化钠完全溶解,第2组、第3组精盐产率相同,但是第3组加入水的量大,加热时间长,会造成时间和能源的浪费,故第2组实验较合理;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Na、O、H、Cl的个数分别是2、2、4、2,反应物中含Na、O、H、Cl的个数分别是2、0、0、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4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22.(1) BaSO4+4C4CO↑+BaS C、S
(2)溶解BaS
(3)BaS+ZnSO4═BaSO4↓+ZnS↓
(4)浸出槽
【详解】(1)回转炉中,重晶石( BaSO4 )与焦炭在高温下焙烧制得BaS,同时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即为一氧化碳(CO),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前: BaSO4 中钡元素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硫元素化合价为+6,碳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 CO2 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碳元素化合价为+4, BaS 中钡元素化合价为+2,则硫元素化合价为-2,故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碳元素、硫元素(C、S);
(2)根据资料:BaS可溶于水,ZnS和 BaSO4 均难溶于水,所以浸出槽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溶解BaS;
(3)反应器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为硫化钡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硫化锌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S + ZnSO4= BaSO4↓+ ZnS↓ ;
(4)通过浸出槽将可溶性的硫化钡与不溶性的杂质实现了分离,因此浸出槽也是分离、提纯设备,故上述流程中,主要用于分离、提纯的设备有浸出槽、过滤器和洗涤槽。
23.(1)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2) 一 复燃 变蓝
(3)利用排水法收集
(4)氧气是无味的气体
(5)
小于
(6)化学性质不变以及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详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生成气体都是单质,由于有氯元素和氧元素存在,所以气体单质为氧气和氯气,所以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故填: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2)1、根据资料:氯气(Cl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实验现象是: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所以可得出结论该气体是氧气,故填:一;
2、根据结论:猜想三成立,即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那么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填:复燃;变蓝;
(3)氯气能溶于水,利用利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会溶于水导致收集不到氯气,所以不合理之处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故填:利用排水法收集;
(4)氧气是无味气体,而实验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根据气味即可排除猜想一,故填:氧气是无味气体;
(5)1、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紫红色,根据题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呈现紫红色;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元素能组成的单质气体有氯气和氧气,所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单独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氧气中,根据题意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2分子的氯酸钾中有6个氧原子,却只有2个氧原子转化到氧分子中,其余的氧原子转化到高锰酸钾中去了,所以该反应得到的氧气质量小于单独分解m克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故填:小于;
(6)能够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所以要验证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除了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外,还要证明化学性质不变以及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故填:化学性质不变以及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24.(1)不再产生气泡
(2)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x=2.84g
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6%。
(3)Na2SO4和NaOH
【详解】(1)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当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废水呈中性;
(2)见答案;
(3)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的质量比为:80:98,故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氢氧化钠剩余,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aOH、Na2SO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等八县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等八县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实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