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四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四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四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72.0分)
1. 从公元前8000-前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 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C. 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D. 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粱
2. 骨骼考古学能够揭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考古学家施密特对世界范围内51个考古遗址的719例个体进行牙齿微磨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狩猎采集者的牙齿凹痕较多,其咬合面也比农民的咬合面更加粗糙。这很可能是因为( )
A. 考古样本不足导致信度不高 B. 各大洲地理环境的显著区别
C. 不同人种的头骨有根本差异 D. 农业社会的加工食品更柔软
3. 某一作物在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该作物“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清初周亮工《闽小纪》亦写道:“万历年中得之外国。瘠土沙砾之地,皆可以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为粉。”据此判断,这种作物是( )
A. 番茄 B. 辣椒 C. 番薯 D. 葡萄
4. 下表所示为16世纪以后世界各地区新出现的部分农作物。这可用于说明()
地区
新出现的农作物
原产地
美洲
小麦、燕麦、裸麦、橄榄
欧亚大陆
欧洲、亚洲、非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美洲
A. 物种的世界性流动 B. 人口迁移的趋势 C. 商品的全球性交换 D. 西方的野蛮掠夺
5. 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文件中指出,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局势正在退步。主要原因包括( )
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②主要产粮国处于大国冲突地带
③杂交籼米出产率低
④频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分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农业机械化 B. 农业化学化 C. 经营集约化 D. 服务社会化
7.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挑,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旨在说明( )
A. 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的改进 B. 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C.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纺织业 D. 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8. 如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
A. 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 B. 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 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 D. 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
9. 长期以来,英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德国对英国贸易中的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这表明德国()
工业品
原料
食品
1870年
39.7
34.7
25.6
1913年
70.8
20.4
8.8
A. 成为新的世界工业中心 B. 工业化水平逐渐赶超英国
C. 国家统一引发工业革命 D. 生产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10. 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 )
A. 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B. 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D. 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11. 2022年11月30日,中国航天员乘组6人,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首次“太空会师”。航天员太空居所的扩容,折射了载人航天30年跨越发展。下列对中国航天发展理解正确的有( )
①展示了国家自主研发能力
②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
③标志着中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世界领先
④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2. 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 )
A. 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B. 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C. 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 D. 开创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
13. 唐朝时,农民可以帛、栗、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728年,玄宗也因“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而下诏限制高利贷。这些现象说明了这一时期( )
A. 商业发展程度较高 B. 经济纠纷繁多 C. 金融政策成熟完善 D. 长途贸易发达
14. 有学者说:“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
A. 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 B. 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C. 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 D. 国内长途贩运不断发展
15.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促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机构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 意大利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C. 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后发生商业革命
16.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被列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荷兰( )
A. 素有修建城市运河的历史传统 B. 拥有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
C. 开启了世界港口城市规划先河 D. 运河立足于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17. 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
A. 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 B. 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C. 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 D. 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18.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在推行援助、减贫等工作中加入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将受援国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状况与援助直接挂钩,世界银行的贷款形式从传统项目投资贷款转向以支持借款国的结构改革和政策调整为目标的调整贷款。这说明世界银行( )
A. 注重消除南北国家间差距 B. 助推世界政治新秩序建立
C. 援助伴随西方价值观输出 D. 以发展会员国经济为目标
19. 以下表格中,古代文明地区和民居建造方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①古代两河流域
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上面搭屋梁,铺上椰子叶
②古埃及
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
③古代中国
先秦以来最普遍是木构抬梁;明朝时,砖木结构开始普及
④古罗马
木、石、砖为主要原料,后来钢筋混凝土得到普及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1879年,清政府在旅顺北郊开工建设龙引泉引水工程。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施工完成。该工程具有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不仅供军港、医院用水,也供城市居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旅顺地区率先建设城市供水系统得益于( )
A. 较早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B. 清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 地理位置与国家战略的结合 D. 在开埠通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1. 1972年6月,田中角荣提出“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其核心之一是以东京为起点,铺设两条新干线,纵贯本州岛,旨在以此为轴心,促进日本列岛各地的开发。这反映出日本( )
A. 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B. 交通进步激发了社会乐观情绪
C. 东京城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 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22. 宋代承前朝开设尚药局,于药政方面开前朝先河,置和剂局和惠民局。王安石变法实行国家对成药专营。政府规范药物生产,增强了药品销售和流通方面的监督管理。大力编书,树立了药品炮制和加工制作的国家标准。响应重大疫情,快速给药,及时治疗。这些措施( )
A. 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 B. 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C. 说明宋朝取消了药业民营 D. 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
23. 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他的诊疗方法( )
A. 确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 B.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
C. 说明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较为严密 D. 证明中华医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24. 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 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 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 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欧化输入,吾国始有所谓新医学。新医学者,以最新之科学为根据者也。其言生理也,根据于解剖、组织等学,非吾《铜人图》之粗疏而讹谬也;其言病理也,根据于种姓之遗传微生物之研究,各种仪器之测候,非若望问闻切之粗略,阴阳五行之说之惚恍也……故新医学兴,而旧医学不得不衰歇。
——蔡元培《医学丛书序》(1917年)
材料二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传统医药。2017年,《中医药法》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政府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2016年,我国建立了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形成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在中医药教育方面,我国基本形成院校毕业后一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中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中医学、中药学等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本系,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政府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医针灸”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国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招收留学生、派遣医疗队、出口中药等形式,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及个人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友好交往,将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中医药发展70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医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发展传统中医药的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水稻和粟,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培育了小麦,南瓜发源于南美洲,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瓜发源于非洲,棉花发源于南亚的印度,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培育出甜高梁,美洲培育出玉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学家施密特对世界范围内51个考古遗址的719例个体进行牙齿微磨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狩猎采集者的牙齿凹痕较多,其咬合面也比农民的咬合面更加粗糙。”可知,农业的出现意味着人们能够种植作物、驯化牲畜、烧制菜肴,改善了饮食条件,因此牙齿的磨损程度较轻,D项正确;
材料强调采集者和生产者的生活对比,与考古样本可信度、各大洲地理环境、头骨差异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和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根据“闽、广”、“润泽可食,或煮,或磨为粉”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农作物是番薯,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解题关键信息是“闽、广”、“润泽可食,或煮,或磨为粉”。
本题侧重于考查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以后世界各地区新出现的部分农作物”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结合所学可知,在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原产于欧亚大陆的作物“小麦、燕麦、裸麦、橄榄”等传播到美洲。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世界性流动,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农作物的世界性交流,未体现人口迁移的趋势,排除B项;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农作物的交流,不是商品的全球性交流,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物种的世界性流动,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体现西方的野蛮掠夺,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局势正在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全球粮食生产消费的不平衡、人口增长、全球环境和气候恶化以及战争与冲突。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①符合题意,世界三大粮食出口国中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战争,影响全球粮食安全,②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2022年极端天气频发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杂交籼米即杂交水稻,单产量高,排除A项;
杂交籼米出产率高,排除B项;
杂交籼米单产量高,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粮食安全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粮食安全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材料“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分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主要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业化肥的消耗状况,化肥属于化学肥料,体现了农业化学化,B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农业机械化,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美国农业化肥的消耗情况,不能全面反映经营集约化,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经济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材料是横向说明、反映不出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而且材料还涉及农业,排除A项;
针、刀、铫、斤、锯、锥、凿等都是铁制工具,这说明当时各行各业都离不开铁制工具,说明铁制工具对生产生活重要,B项正确;
纺织业在商周就出现了,排除C项;
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政府的政策,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可知,针、刀、铫、斤、锯、锥、凿等都是铁制工具,这说明当时各行各业都离不开铁制工具,说明铁制工具对生产生活重要。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1862--1917进口总额远远高于出口总额,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艰难,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表为1870年和1913年德国对英国贸易中的商品结构统计表”可知,1913年德国对英贸易与1870年相比,工业品比重最高,这是因为与英国相比,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后来居上超越英国,生产领域发生重大变化,D项正确;
材料反映只是德国与英国相比,并不是德国在世界贸易比重,排除A项;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漫长过程,工业品比重高不代表工业化水平高,排除B项;
国家统一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保障,工业革命的发生在于生产力,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北斗系统为共享单车、停车电子围栏、汽车等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这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故C项正确;
北斗导航是我国的天基定位导航授时系统,也是重要的时空信息感知手段之一,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故A项错误;
材料仅提到北斗系统在国内提供的一些服务,不能就此说明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故B项错误;
北斗系统不属于航空技术,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我国科技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航空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展现了国家自主研发能力,①正确;
人类目前生活仅局限于地球,②错误;
材料只提到航天技术,并未涉及深潜技术,③错误;
我国航空技术进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对现代国防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④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元朝初年,统治者决定设立市舶都转运司,发展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打击海外走私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B项正确;
促进了大运河道的开通与“禁私泛海者”等不符,排除A项;
打击海外贸易中的走私活动,不能说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排除C项;
直到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时,中国才出现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朝时,农民可以帛、栗、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信贷指的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通常包括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材料中唐代农民与柜坊存在借贷关系。唐政府多次下诏限制高利贷,说明唐代民间信贷活跃,进而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程度较高,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农民与柜坊的金融借贷活动,没有体现“经济纠纷繁多”,排除B项;
仅凭政府对农民与柜坊之间的借贷进行限制,不能说明金融政策成熟完善,排除C项;
明清时期长途贸易发达,且材料中未提及长途贸易,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在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中并不关心贸易,而是注重“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政治目标,因此明朝实行海禁,限制海上贸易,同时在海外国家承认明朝宗主地位的基础上开放朝贡贸易,以体现“怀柔远人”,于是形成了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B项正确;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受到扼杀,排除A项;
明朝限制而非禁绝民间贸易,排除C项;
材料所述的是对外贸易而非国内贸易,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A.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沟通和印度洋流域的贸易商路,没有涉及到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
B.从材料可以看出,应该是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意大利的贸易中心地位已经被大西洋沿岸国家所取代了。
C.材料反映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期商业革命的发展特点,而不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特征。
D.从材料中“最早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机构出现“可以看出这是欧洲新航路开辟以后商业革命的表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荷兰的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这一运河附近的城市也逐渐兴盛起来,反映了荷兰运河立足于繁荣的经济和文化,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只提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没有反映出荷兰有修建城市运河的历史传统,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其他运河信息,无从对比,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其他信息,无法得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启了世界港口城市规划先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荷兰的殖民扩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荷兰的殖民扩张,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分析可知,苏俄一直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B项正确;
苏俄工业化从1926年开始,排除A项;
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动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变化有关,并不是摇摆不定,排除C项;
D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在推行援助、减贫等工作中加入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将受援国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状况与援助直接挂钩,世界银行的贷款形式从传统项目投资贷款转向以支持借款国的结构改革和政策调整为目标的调整贷款”可知,作为金融机构的世界银行,在进行经济援助时附带了政治条件,援助伴随着西方价值观的输出,C项正确;
材料指出世界银行对受援国加入附加条款,未强调其减少南北差距的作用,排除A项;
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排除B项;
材料突出世界银行的政治附加条件,而非经济领域的努力,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上面搭屋梁,铺上椰子叶”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明代,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③对应正确,C项正确;
古代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作为建筑材料,支撑屋顶的栋梁使用木材。几户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一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和主室构成。①对应不准确,排除A项;
古埃及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木桩、树干加固支撑,在上面搭建屋梁,再用椰子叶铺成屋顶,用以防晒保温。有些房屋留有小洞或栅栏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②对应不准确,排除B项;
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④对应不准确,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需要结合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各地的民居及特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79年,清政府在旅顺北郊开工建设龙引泉引水工程。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施工完成。该工程具有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不仅供军港、医院用水,也供城市居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旅顺地区能够率先进行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二是因为其与国家的军事布局有关,因此体现出地理位置与国家战略的结合,C项正确;
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旅顺地区不是较早引入西方先进技术的地区,排除A项;
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不是边疆管理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顺并不是通商口岸,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其核心之一是以东京为起点,铺设两条新干线,纵贯本州岛,旨在以此为轴心,促进日本列岛各地的开发”可知反映出交通进步激发了日本社会的乐观情绪,日本政府力图通过发展交通进一步促进日本列岛各地的开发,B项正确;
题干的重点是发展日本的交通事业,并没有凸显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排除A项;
题干所述的“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有利于改变日本的交通格局,而不是强调改造东京的城市格局,排除C项;
材料和城市化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现代交通运输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现代交通运输业,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承前朝开设尚药局,于药政方面开前朝先河,置和剂局和惠民局。王安石变法实行国家对成药专营”“响应重大疫情,快速给药,及时治疗”可知,宋代设专门机构规范药物生产,加强药物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保障了药品质量和人民健康,这都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D项正确;
材料只是强调对药物的生产规范管理,和增加财政收入无关,排除A项;
加强对药物的管理,有利于促进人民健康,但并不能直接促进人口的快速增长,排除B项;
C项“取消”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2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面对不同的病人,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
材料只是一种诊疗方法,无法说明医学理论体系较为严密,排除C项;
材料没有其他信息,无法比较,无法得知中华医学处于领先地位,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需要考生掌握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修建众多济贫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向非贫民开放”可知,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
“解决了”太绝对,排除A项;
二战后英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排除C项;
“防范了”太绝对,排除D项。
25.【答案】【小题1】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
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小题2】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时期有所下降。
因素:经济发展(工业化);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民族独立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中外城市化进程,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中外城市化进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6.【答案】【小题1】原因:伴随西学东渐和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传入;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传统中医停滞不前。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动摇了中医的地位;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小题2】措施:国家通过立法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使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生活;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中医药科研成果大量出现;推动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育全服盖;发展中药产业;推动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推进中医药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第一问要结合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二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