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一、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6.0分)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积雪是指由降雪形成的覆盖在地球表面上的雪层,它是地面气温低于冰点的寒冷地区或寒冷季节的特殊自然景观和天气现象。季节性积雪是地表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北半球的冬季每年有40%的地表面积被积雪所覆盖,它对全球地表能量平衡、全球水循环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中国位于北半球,且疆域辽阔,每年冬春季节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降雪发生,部分地区更是常年有积雪覆盖。因此,能否获得准确的长时间序列和连续的积雪变化信息对研究我国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机制等至关重要。如图(a)(b)分别为新疆和青藏高原各季节及年积雪面积统计图。

    1)据图示积雪状况推测2003年的气候异常事件。
    2)比较新疆与青藏高原最大积雪面积的季节差异,并分析成因。
    3)说出青藏高原比新疆积雪面积大的原因。
    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是有害而无益的。你对该观点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伯霍夫为德国萨尔自然公园北侧的旅游小镇,是滑雪爱好者前往萨尔自然公园各大滑雪场的接待点。2009年奥伯霍夫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滑雪隧道(图1)。滑雪隧道起点处海拔约820米,内部雪道最长约1754米,最大高差25米,由累积2000多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组装完成。奥伯霍夫滑雪隧道安装了超过11000平方米的隔热墙板,由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四台造雪机补雪,保证一年四季可正常运营。目前,奥伯霍夫滑雪隧道已运营十余年,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图2示意奥伯霍夫滑雪隧道的位置。

    1)简述德国在奥伯霍夫修筑滑雪隧道的有利条件。
    2)分析滑雪隧道未布局在萨尔自然公园的原因。
    3)与传统滑雪场相比,奥伯霍夫滑雪隧道建设成本较低,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简述奥伯霍夫滑雪隧道运营过程中为降低能耗可采取的措施。
    3.  空间集聚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20052018年间苏南乡村旅游集聚开发发展较快,山水条件是影响乡村旅游集聚最基本的地理环境要素。如图示意苏南乡村旅游资源与水域、地形要素组合的数量关系。

    指出苏南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并简述乡村旅游集聚开发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4.  青藏高原曾被认为具有天然的生态屏障,生物入侵难以发生,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已经导致鱼类入侵的发生。雅鲁藏布江流域成为西藏外来鱼类入侵的重灾区,外来鱼类广泛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水体,外来鱼类入侵导致西藏本土鱼类资源衰退。
    指出青藏高原曾被认为是天然生态屏障的自然原因,并说明鱼类入侵导致西藏本土鱼类衰退的主要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解:(1)据图可知,2003年新疆和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明显较低,尤其是冬季,说明该年冬季气温较高,为暖冬。
    2)积雪面积最大的季节,新疆为冬季,青藏高原为春季。这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新疆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累积量减少;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春季部分时段气温低于O℃,积雪累积量持续增大。
    3)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大,主要是青藏高原可积雪区域面积较大,降雪量大,气温低,不易融化,共同导致的。
    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有利有弊。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积雪融化,生态环境恶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另一方面冰川积雪融化,加剧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提高植被覆盖率。
    故答案为:
    1)暖冬。
    2)新疆冬季积雪面积最大;成因:新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最低,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累积面积减少。青藏高原总体上春季积雪面积最大;成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春季积雪持续积累。
    3)高原地形,积雪面积大;降雪量大;海拔高,气温低。
    4)赞成。理由:全球变暖,冰川积雪融化,导致青藏高原冰雪量减少,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的调节功能下降;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
    不赞成。理由: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积雪面积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降低,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积雪冰川融化,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同时利于农作物生长。【解析】1)推测2003年的气候异常事件主要根据气温、积雪面积、季节等方面分析。
    2)新疆与青藏高原最大积雪面积的季节差异主要从图上信息分析;成因主要从气温、纬度、海拔等方面分析。
    3)青藏高原比新疆积雪面积大的原因主要从气温、降雪量等方面分析。
    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是有害而无益的,赞同主要从气候调节、生态调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不赞同主要从气候变暖、降水、植被覆盖、农业生产等方面分析。
    本大题以新疆和青藏高原各季节及年积雪面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异常、积雪面积、全球气候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2.【答案】解:(1)根据材料,奥伯霍夫邻近自然公园,且该自然公园为滑雪胜地,因此风景优美、配套完善,可以依托室外滑雪爱好者的食宿接待挖掘来到滑雪隧道的潜在客源。
    2)自然公园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且自然公园主要打造室外滑雪场,因此滑雪隧道避开自然公园,还能带动城镇另一方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化。
    3)尤其是注意滑雪隧道工程由累积2000多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组装完成,属于装配式施工,能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降低成本。
    4)及时修复外立面的隔热墙板,保证其隔热保温性能;控制隧道内的温度,刚好满足积雪不会消融;大门保持关闭状态。
    故答案为:
    1)邻近自然公园,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吸引力强;靠近大型滑雪场,滑雪产业基础较好,配套完善;作为滑雪爱好者的接待点,潜在客源规模大。
    2)减轻对自然公园的干扰,保护生态;为室外滑雪场的发展预留空间;带动奥伯霍夫城镇不同方向的发展,平衡区域经济格局。
    3)占地面积小,用地成本低;地形坡度较小,工程难度低;采用预制构件组装,能降低建设成本。
    4)保证其隔热保温性能;控制隧道内的温度;大门保持关闭状态。【解析】1)德国在奥伯霍夫修筑滑雪隧道的有利条件需要结合地形和气候进行分析。
    2)滑雪隧道未布局在萨尔自然公园的原因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3)与传统户外滑雪场相比,滑雪隧道的成本较低主要可以从占地、施工等角度分析。
    4)滑雪隧道节能降耗的核心在于保温隔热,可以从外立面、大门、内部温度调节等方面提出措施。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区域环境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解:获取解读图中信息可得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随距水域距离增加而递减,随海拔增加,乡村旅游资源规模呈递减趋势。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政府政策支持;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建设特色民宿区,改善交通等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利于民俗文化传承。
    故答案为:
    苏南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规模随距水域距离和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影响:乡村旅游集聚开发带来生态环境改善;利于民俗文化传承;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提升地区形象。【解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可从旅游资源的质量(本身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交通通达度、与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角度分析。乡村旅游集聚开发对当地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传承民俗文化、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分析。
    本题以苏南乡村旅游资源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4.【答案】解:青藏高原被称为天然的生态屏障,是因为其海拔高,加之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阻隔,外来物种难以进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外来鱼类入侵后会占据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环境,抢夺本土鱼类有限的食物资源,甚至是食用本土鱼类的卵和幼鱼,从而导致本土鱼类衰退。
    故答案为:
    海拔高;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环绕。原因:与本土鱼类竞争生存空间;与本土鱼类竞争食物资源;外来鱼类可能会捕食本土鱼类的卵和幼鱼,从而造成本土鱼类数量下降。【解析】青藏高原曾被认为是天然生态屏障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海拔、受人类干扰等方面分析;鱼类入侵导致西藏本土鱼类衰退的原因主要从生存环境、食物资源、物种竞争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相关试卷

    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docx、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高考押题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高考押题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试卷01 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试卷(北京)(解析版):

    这是一份押题试卷01 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试卷(北京)(解析版),共1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