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感知,理清结构,课堂总结,创新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和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课文第一部分点明观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第二部分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第2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通过颜色、亮光的变化,展现太阳即将喷薄而出的画面。第3自然段,通过“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等词,表现日出时太阳的颜色由浅到深、光芒由弱到强的神奇和美丽;抓住“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等词表现太阳的位置变化。海上日出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抓住了颜色、光亮、位置的变化,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露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这一部分的描如同定格动画一般,前后关联、引人遐想,充满了画面感。
第4—5自然段描写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情景。两种天气情况,都看不清太阳的具体变化,作者着力描写阳光照在云朵上的景象,分别写出了各自的特点。多云天气,“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一片灿烂的亮光”;有黑云的天气,“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红色”“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些描述准确、形象,表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神奇。这两个自然段相互对照,特点更加鲜明。
第三部分为第6自然段,作者直抒胸臆,运用一个反问句式,总结感受,表达了对海上日出这一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老师想问问大家,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你当时心情怎样?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图片出示:海上日出
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师:是呀,老师也认为实在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15海上日出。
2.让我们走进作者巴金以及写作背景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同时要做到: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对于本课出现的生词,同学们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扩大 范围 努力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紫色 不仅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紫”,翘舌音“刹 ”等。
(2)本课有两个多音字:荷、重
荷:荷花 重荷
“重荷”中“荷”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
a、承当 b、负担
重:重担 重围
“重围”中“重”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
a、重复b、层
(3)一刹那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刹那”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4)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老师画云,请同学们来“镶”边
(5)同学们要注意以下重点的生字书写(重点指导“镶 紫”)
“扩 烂 镶 仅”左窄右宽,“范 努 替 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字。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谁来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巴金先生一道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海边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欣赏日出的壮观景象。
下节课,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的日出吧!
五、创新作业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睛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2.指周围的世界。( )
3.光彩耀眼。( )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字词,老师想让两位同学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之后让学生齐读生词。
2.请同学们听一听课文朗读,之后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看看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把海上日出的过程写出来的。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此时出示写作背景:
这是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在途中写下的这篇杂记。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景物的特点勾画出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 ”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板书: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过渡: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同学们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以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并想一想:“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可以分组讨论:之后找同学来汇报。
预设:
小组一:“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师小结: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吗?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1)太阳努力上升。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3.出示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上面的片段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加点的部分是“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都是动词,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了。(板书: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4.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5.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和( )的变化来写。
预设: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动态 颜色 光线。
6.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
7.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8.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板书:薄云:直射水面)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①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②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红色。
同学们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板书:日出后 厚云:镶上金边)
(3)同学们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
预设:很为太阳担心,怕太阳不能冲出黑云的包围。
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预设: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非常高兴)
3.我们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3.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创新作业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识记字词,整体感知,配乐朗读,总结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