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共11页。
授课时间:40分钟
授课人数:50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
授课出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主要是建立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时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明确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本节课教科书突出其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从而产生探求的欲望,最终总结出实数的概念。这一过程与历史上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是一致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起了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好奇心特强,喜欢动手探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课前他们对无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无理数产生的过程不清楚,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升华到实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回顾历史,经历发现无理数的过程,能通过二分法的原理对已知形里数进行估值,了解无理数的客观存在,以及在数抽上和有理数是稠密排列的。
了解实数与无理数的概念,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能够辨析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实验,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数学文化,了解熟悉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的一个扩充的过程,理解实数系统的构成结构,感受数学中严谨的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简单地估算一个无理数,理解无理数在数轴上是存在的。
会判断一个实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难点:
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会判断一个实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教法上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结合,以动手实验为路线,鼓励学生动手拼图和找点判大小,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去思考无理数的存在性和大小,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另外,通过多媒体工具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直观领悟和认识,使学习氛围变得活跃。
学法分析
学法上主要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加固知识脉络,由有理数到无理数,在体验无理数的存在和探究无理数大小中学习,同时把与之对应的有理数相关性质或特点串联起来。在学习数学史中古人智慧的同时,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两个面积为 1 的正方形彩纸,剪刀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
【教师】好,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本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知识。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自然数,自然数是从0开始0,1,2,3,4……一直到后面,那到了初中我们学习一个研究数值很有用的工具,是一根长长的?(等待学生作答)
【学生】数轴!
【教师】对!有了数轴之后,我们就区分出了自然数中除了0之外的正整数,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有?(等待学生作答)
【学生】负整数!
【教师】对!负整数!我们就把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也就是说整数包含了正整数、0和负整数。后面我们发现,整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我们知道9÷3 可以用整数2来表示,那么8÷3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吗?
【学生】不能!
【教师】对,不能!其实我们用余数2余2也可以表示,但如果要用一个数应该如何表示呢?(抽问)
【学生】可以写成分数83!
【教师】好,我们学习了分数,这个时候就可以用83来表示。那这里的83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如何用一个普遍的形式来表示分数呢?
【学生】mn!
【教师】很好,他用两个字母来表示的分数。那老师这里就把字母换一下,用qp来表示一个分数。那么对于这里的p和q有没有什么要求呢?(等待学生作答)
【学生】p不能等于0 !
【学生】p和q都是整数!
【教师】好,首先分数要有意义分母p就不能为0,第二就是p和q都是整数,虽然我们遇到过0.20.1这种情况,但是它只是分数的形式不是分数对吧!那还有一个最后要求,就是p和q要互素。那如果不互素怎么样呢?比如会出现48这种情况,那这样的分数我们叫做不是?(等待学生作答)
【学生】最简分数!
【教师】对,不是最简分数!所以我们要求,分数满足 qp 形式,并且满足这三个条件。特别地,当p=1会发生什么情况?(等待学生作答)
【学生】变成了整数!
【教师】是的,这个时候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整数!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分数和整数统一起来,统称为有理数。那么同样的,有理数我们就统一用qp的形式来表示,自然也那三个条件。我们刚刚说了整数和分数都可以用我们的工具---数轴上找一个点来表示,也就是说数轴上的一个点可以代表一个有理数。
【教师】同学们再思考:我们如何来比较这两部分的大小呢?整数和整数我们会比较,整数和分数也没有问题,那分数和分数要如何比较呢?比如这里有23和54,你会怎么来比较?
【学生】可以通分!
【教师】对,我们可以通分!那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呢?
【教师】我可以把23化成0.6,把54化成1.25。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有一个比较快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化成小数。那么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呢?要么是像54这样的化成有限小数,或者像23这样的无限循环小数。所以,有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这是它的一个本质。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现在我们思考两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写成qp的形式呢?也就是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已学内容,并以之为切入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学生】不是,比如π。
【教师】很好,那么π究竟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今天一起研究的。再来看下一个,我们知道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面积是9,则它的边长就为3;如果它的面积是4,则边长就为2。那面积为2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呢?首先,同学们这个正方形边长存在吗?
【学生】存在!
【教师】是的,因为面积存在,所以边长一定是存在的。但是这个边长我们又说不明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将通过实验把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大家注意观察,首先就把两个小正方形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4个小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把它们像这样拼接,最后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我们发现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实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面积是2!
(三)师生合作 探究新知
【教师】对的!面积为2,也就是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1+1=2。那现在要求边长,我们可以设未知数x,利用方程来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那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抽问)
【学生】x2=2!
【教师】好,所以我们得到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2,这个求解我们暂时还没学,老师这里先给出定义,这里的x=2,就是2在外面加一个符号,这样的符号读作根号。
【教师】好,现在x=2,也就是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那这个2是原来小正方形的什么呢?
【学生】对角线!
【教师】很好!是这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那么2是有理数吗?它有多大呢?
【学生】我觉得它不是有理数。
【教师】那它有多大呢?
【学生】我觉得它不是有理数。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1x1=1
【教师】对的!1x1=1,但是这个2x2却是2。好,那他采取了一个方法去比较2和1的大小,对吧?那我们先把2是不是有理数这个问题放一放,我们先看它有多大?刚刚的同学给了我们启发,我们可以比较1和2的平方。1的平方等于1,但2的平方等于2。那也就是2>1。但大于1的有很多,所以现在还需要一个数字,你选选哪一个去和它比较?
【学生】2!
【教师】非常好!我会选2!2的平方等于4,那么我们发现2的平方恰好在1的平方和2的平方之间,而且这三个数都是正的,所以可以说2就在1和2之间。
【教师】好,那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种方法。我们刚刚说到了2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如果我想把2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应该怎么做的呢?我现在以正方形左下角这一个顶点作为原点,它的边长1作为单位长度画出数轴,那接下来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把2放在这个数轴上去呢?(抽问)
【学生】以为圆心,以对角线为半径向右边做弧。
【教师】好,我们可以以原点为圆心,这个对角线的长度为半径做弧,去截取。我们来试试看。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展示,形象而直观,易于突破思维定式。
【教师】结果我们会在数轴上截得这样一个点,所以这个点的数就表示2。我们观察到它的确是在1到2之间,但范围还是比较大。如果想要更精确应该怎么办?
【学生】取1.5的平方!
【教师】好!有同学说了取1.5的平方,也就是等于2.25,我们发现2.25大于2,是不是就说明1.5>2。那现在2就在1和1.5之间了。那继续,接下来取多少?
【学生】1.3!
【教师】1.3的平方是多少?1.69,它比2小,则1.3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无理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二章 实数1 认识无理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发现新知,例题示范,应用概念,课堂总结,盘点收获,达标检测,矫正评价,布置作业,落实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