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预习指导(《古代诗歌四首》+《论语》十二章+《诫子书》)
展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
必背古诗文预习指导
4.古代诗歌四首
【预习】
◎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朗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观沧海①
曹 操
东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咏志。
① 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 2012 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②〔临〕到达,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④〔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竦峙(sǒng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⑥〔星汉〕银河。
⑦〔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 白
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闻道龙标④过五溪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⑥西。
次北固山下⑦
王 湾
客路⑧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⑨,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⑩,江春入旧年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⑫。
① 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王昌龄(?—约 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 湖 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杨花〕柳絮。
③〔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④〔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⑦ 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⑧〔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⑨〔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⑩〔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⑪〔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⑫〔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③人在天涯④。
① 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 1981年版)。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马 致 远( 约 1251—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思考探究 】
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四、 《天净沙 · 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积累拓展 】
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六 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11.《论语》十二章①
【预习】
◎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子”是他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子”的含义吗?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
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曾子⑧曰:“吾⑨日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不习乎?”(《学而》)
①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⑨〔吾(wú)〕人称代词,我。
⑩〔日〕每天。
⑪〔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⑭〔信〕诚信。
⑮〔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⑧,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为政》)
子曰:“贤哉,回⑪也!一箪⑫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⑬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⑭者⑮不如好⑯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⑰之者。”(《雍也》)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⑦〔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⑧〔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⑨〔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⑩〔殆(dài)〕疑惑。
⑪〔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⑫〔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⑬〔堪〕能忍受。
⑭〔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⑮〔者〕代词,……的人。
⑯〔好(hào)〕喜爱,爱好。
⑰〔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④。”(《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择其善者⑥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⑦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子罕》)
子曰:“三军⑨可夺⑩帅也,匹夫⑪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⑫曰:“博学而笃志⑬,切问而近思⑭,仁⑮在其中矣。”(《子张》)
【思考探究 】
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③〔于〕介词,对,对于。
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⑤〔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⑥〔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⑦〔川上〕河边。川,河流。
⑧〔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⑨〔三军〕指军队。
⑩〔夺〕改变。
⑪〔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⑫〔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⑬〔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⑭〔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⑮〔仁〕仁德。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积累拓展 】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背诵全文。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15.诫子书①
诸葛亮
【预习】
◎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课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
◎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⑨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
①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⑨〔广〕增长。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⑯〔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⑰〔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⑱〔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⑲〔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思考探究 】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 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积累拓展】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 背诵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