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个圈层中,可能与地球磁场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个圈层中,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其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第2题,地壳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最密切。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中M界面为( )
A.地表 B.古登堡面
C.软流层 D.莫霍面
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B.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
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
D.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M界面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可知,图中M界面应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第4题,据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海拔高的地方地壳较厚,海拔低的地方地壳较薄,A、C两项正确;板块张裂处地壳较薄,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较厚,B项正确;地壳厚度与距海远近无关,D项错误。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在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面
D.内、外核之间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位于上部,是不完整圈层,在大洋中经常缺失,硅镁层是完整圈层,A项错;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在③层慢,B项错;②是地壳的一部分,C项错;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D项正确。第6题,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土壤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7~8题。
7.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答案:7.A 8.A
解析:第7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8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2020年6月21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两次喷发,火山灰柱高达6000米。默拉皮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是印度尼西亚境内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9~10题。
9.受默拉皮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核
10.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火山喷发时主要涉及的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以及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和地幔部分,对地核影响较小。第10题,喷发出地表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冲入大气圈,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接触到地表的生物或直接落入水面,经过外力作用,最终沉积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1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 圈,b是 圈。
(2)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c的名称是 。c、d之间的界面名称是 ,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在海洋上 (填“深”或“浅”)。
(3)c与d顶部共同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 ,其位于 层之上。e、f之间的界面名称是 。
(4)近年,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达数十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到达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更加明显的地震波是 ,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
(5)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f的名称是 ,其为 或熔融状态。
答案:(1)大气 水
(2)地壳 莫霍面 深
(3)岩石圈 软流 古登堡面
(4)横波 横波因不能通过液体传播而消失
(5)外核 液态
解析:第(1)题,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在最外层,应为大气圈,b应为水圈。第(2)题,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从外向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加之c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因此c是地壳,d是地幔,它们之间的界面是莫霍面,由于陆地的地势更高,所以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在海洋上更深。第(3)题,c和d顶部共同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岩石圈,包括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其位于软流层之上,由坚硬的岩石构成;e为下地幔,f为外核,两者分界面为古登堡面。第(4)题,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判断,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横波,其原因是横波不能通过液体,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所以横波在通过含油层时会消失。第(5)题,f为外核,由于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所以该处最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等级考素养提升
1.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局部示意图,图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答案:B
解析:由图中的莫霍面以及软流层的位置可以判断,①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②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及整个的地壳,为岩石圈;③在莫霍面以下,包含软流层,为上地幔。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低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处表示( )
A.海平面 B.莫霍面
C.岩石圈下界 D.古登堡面
答案:2.D 3.B
解析:第2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3题,绘制的是地壳厚度剖面图,地壳是从莫霍面开始的,所以0千米处表示莫霍面。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完成4~5题。
4.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5.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圈层之间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可以推导出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生物圈能进行光合作用;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第5题,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属于外部圈层,地球四大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不是上下平行分布,其中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而不是单独占有空间。
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两个不连续界面:
A为 ,B为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
(3)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壳 地幔 地核
(3)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解析:第(1)题,地面以下第一个不连续界面是莫霍面,第二个是古登堡面,地震波通过古登堡面时,由于该界面以下是液态或熔融状态,故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下降。第(2)题,地球内部圈层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据此可判断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第(3)题,由于地震波穿过不同状态的物体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变化,并且横波只能穿过固体,所以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判断地球内部各圈层是固态还是液态。
高中地理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共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达标测试,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