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节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635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节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635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全一册课后训练(打包25套)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图中各数码表示外力作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历史上,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曾多次喷发。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读图,完成1~2题。1.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A.地壳 B.岩石圈C.软流层 D.下地幔2.“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该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与图中数码 一致。( )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C 2.C解析:第1题,结合题意可知,古文中的“火”指的是岩浆,岩浆一般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C项正确。第2题,“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该过程描述的是岩浆岩(喷出岩)的生成。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岩。故C项正确。图1表示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岛屿,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3.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A.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B.河流挟带的泥沙固结变质C.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D.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4.图2中,与该玄武岩石柱林的形成过程对应的数码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3.D 4.A解析:第3题,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是由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形成的。第4题,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对应图2中的①。山东诸城被中外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认定诸城恐龙化石群是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关于含有恐龙化石的岩石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面含有大量气孔B.矿物颗粒定向排列C.具有明显层理构造D.是岩浆活动的产物6.下列关于含有恐龙化石的岩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C.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D.与灼热的岩浆固结在一起而形成答案:5.C 6.B解析:第5题,含有恐龙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第6题,沉积岩是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门头沟灵水举人村进行研学旅行。图1是灵水八景之一“独山莲花”景观图,构成“独山莲花”的岩体为深层侵入岩的一种。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3示意当地另一处的含煤岩层。读图,完成7~8题。
7.图1中的“独山莲花”和图3中的含煤岩层分别属于图2中的( )A.a和b B.b和dC.d和c D.a和c8.“独山莲花”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2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岩浆—①—a—③B.沉积物—④—c—⑤—dC.岩浆—b—④D.沉积物—④—c—③—b答案:7.D 8.A解析:第7题,岩浆形成岩石a、b,读图可知,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独山莲花”的岩体属于侵入岩,含煤岩层属于沉积岩。D项正确。第8题,“独山莲花”景观的形成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后地壳抬升,岩石裸露出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一定的形态。A项正确。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各数码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①⑥ B.②③ C.①② D.④⑤10.本图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表述不够完整,以下有关完善示意图的方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补充从“沉积岩”“变质岩”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①B.补充从“岩浆”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②C.补充从“沉积物”“岩浆”到“变质岩”的箭头,标注⑥D.补充从“变质岩”“沉积岩”到“岩浆岩”的箭头,标注⑤答案:9.C 10.A解析:第9题,形成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第10题,三大类岩石都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最终形成沉积岩。1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和 。 (2)(双选)下列选项中,符合沉积岩突出特征的是( )A.具有层理构造B.具有气孔构造C.常含有化石D.坚实致密(3)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 。(填数码) (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饰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饰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即可)答案:(1)岩浆岩 变质岩(2)AC(3)③ ②(4)甲:花岗岩。乙:大理岩。解析:根据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熔融作用。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石。家庭装饰用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能力提升图1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图21.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图2中哪一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有关? ( )A.甲 B.乙 C.丙 D.丁2.组成波浪谷的岩石为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3.图1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及与图2中的对应数码分别为( )A.冷却凝固 ①B.冰川侵蚀 ③C.外力作用 ②D.变质作用 ④答案:1.B 2.B 3.C解析:第1题,煤炭属于沉积岩,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为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和岩浆。第2题,组成波浪谷的岩石为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第3题,波浪谷是由红色砂岩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图2中②属于外力作用。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沉积岩 ②—侵入岩 ③—变质岩 ④—沉积岩 ⑤—岩浆A.①④ B.②⑤C.③④ D.①②5.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 )A.③—⑤—①—④—③B.①—②—③—④—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⑤答案:4.D 5.A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接触关系和分布可知,图中③是岩浆,②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①为沉积岩;④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而形成的变质岩;⑤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第5题,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的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变质岩经过熔融作用形成新的岩浆。6.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简述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简述理由。 答案:(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2)图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岩石顶端即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3)变质岩。(4)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第(2)题,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注在地表。第(3)题,A、B岩石的接触地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第(4)题,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不会存在化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端砚石属于,下列有关甲岩石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题,共11页。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综合训练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