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奥数 等量代换 教案和反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640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奥数 等量代换 教案和反思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5640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册1.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1.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了解学情,利用天平,等量代换,结合生活,拓展应用,课堂总结,梳理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等量代换》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等价)代换的思想方法。3.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有序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等量(等价)代换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 1.甲和乙一样高,乙和丙一样高,甲和丙谁高呢? 2.小聪和小明同样重,小亮比小聪重,小亮和小明谁重? 二、利用天平,等量代换 1.情境介绍,水果店前,男生和女生想买西瓜和苹果,男生买了重一个4千克的西瓜,女生买了四个1千克的苹果,共重1千克(假设每个苹果的重量相等)。如果两种重量相等的物体可以互相代换,那么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画图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动画演示,重复两种不同代换思路的过程? 4.质疑:我们用西瓜代换相同重量的苹果,实际生活中,你们愿意这样换吗?还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代换? (1)西瓜每千克3元,苹果每千克6元。 (2)一个四千克的西瓜可以换几个苹果? 5.对比:第一种换法和第二种换法有什么不同? 三、结合生活,拓展应用 1. 一只鸭和一只鸡比较重量:1只鹅的重量等于两只鸭的重量,两只鹅的重量大于四只鸡的重量,问一只鸭和一只鸡谁重? (1)方法一:扩展2只鹅的重量等于四只鸭的重量,然后再比较; (2)方法二:变化1只鹅的重量大于2只鸡的重量,然后再比较。 2.由具体的物体拓展到符号:已知△+□=24,△=□+□+□,求△和□分别等于多少? 3.结合生活实际:两张课桌和三张椅子的价钱一共是280元,一张课桌的价钱等于两张椅子的价钱,那么一张课桌和一张椅子分别要多少钱? 四、课堂总结,梳理方法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等量代换》的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新授部分设置买西瓜的情境,根据天平的原理得出,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西瓜=?个苹果,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再让学生说过程,课件演示验证,这样让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在练习做一做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在巩固练习题中进行题式变化,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引入了图形代换题,学生利用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的不同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引新课主线是从设计西瓜如何换苹果,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由鸡、鸭、鹅在跷跷板上的互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教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驾驭教材。例:重量相等到价值相等的代换。 3、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4个苹果等量代换1个1千克砝码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4、唯一感到不足的是练习的层次、梯度略显不够,这也是此节教材安排上需探讨的地方。学生对“等量代换”思想的理解本身较难,而教材展现的“做一做”、练习中的鸡、鸭、鹅和课桌椅代换等图例练习,尽管各有所要求,但练习平行性较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 课堂练习 班级 姓名 一、我来想 一个西瓜的重量=( )个苹果的重量 二、我来比
根据上图,你认为一只鸡的重量( )一只鸭的重量(填“>”、“<”或“=”)三、我来算1.已知△+□=24, △=□+□+□ 那么△=( ),□=( )
2.已知
一张课桌=( )元 一张椅子=( )元 四、我挑战1. 已知△+△+△+○+○=41 △+△+△+○+○+△+△=59那么△=(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2讲《等量代换》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4讲:推理(一)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8讲:搭配问题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