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大同二中2022-2023学年度初三期末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雕琢玉石 B. 丝线织锦
C. 葡萄制酒 D. 瓷盘破碎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 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容易引起燃气的爆炸,选项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而灭火,选项正确;
C、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使大量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使可燃物燃烧更旺,故不能马上开窗,选项正确;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有毒有害的烟尘和气体,选项正确;
答案为:A。
3. 镨是一种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方面可用作催化剂。如图是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镨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镨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9
C. 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 D. 镨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r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镨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镨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9,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镨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r,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瓶塞倒放,胶头滴管不能倒拿,应保持胶帽在上,防止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5. 今年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过氧乙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之一,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 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D. 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单位是“1”,不是g,故C错误;
D、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6. 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2:7,不符合题意;
D、C2H6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碳元素显-3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故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对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B
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
用镁制造照明弹
镁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B、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这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可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选项说法正确;
D、镁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制造照明弹,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A. 甲实验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以说明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丁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实验灯泡发光,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说法正确。
B.乙实验浓氨水与酚酞溶液不接触,而A中酚酞溶液变红。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以说明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说法正确。
C.丙实验塑料瓶变瘪,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无法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D.丁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所以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
故选:C
9. 下列各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氢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除去铁粉少量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C
检验一氧化碳
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鉴别软水与硬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水,而氧气、氢气不能,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分别滴加肥皂水,起泡较多的是软水,没有或很少的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D。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 课外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 实验二的现象是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C. 实验一烧杯②中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
D. 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一根据铜片的烧杯内无现象,而铁片的烧杯内有气体冒出且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铜不能与醋中的醋酸反应,而铁与其反应,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选项正确;
B、实验二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现象是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蓝色,选项正确;
C、实验一烧杯②中铁与醋酸反应后会生成亚铁盐,则会使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显浅绿色,而不是黄色的铁离子,选项错误;
D、实验一向铜片中加入白醋时,胶头滴管应正立于烧杯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烧杯内与内壁接触,操作错误,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为:C。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3名宇航员人住“天宫“,并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精彩的太空科普盛宴。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工作,其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电池板需要用铝合金加工成的箔片进行密封支撑,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填写“导电”“导热”或“延展”)。
(2)人体呼出气中含有一定量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有同学在“天宫课堂”中提问到“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空间站中如何处理”。为了解决空间站中二氧化碳堆积问题,科学家常采用过氧化钠(Na2O2)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它们提供动力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即将着陆前,要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电 ②. 延展
(2) ①. CO2+Ca(OH)2=CaCO3↓+H2O ②. O2 ③. 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3) ①. 2H2+O22H2O ②. 防止发生爆炸或减轻重量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铝合金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8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X外,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化学式为O2。
【小问3详解】
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不纯时会发生爆炸,则着陆前将剩余的燃料释放,同时还可减轻重量。
【关注生产实际】
12.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
(2)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____。
(3)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答案】(1)天然气 (2)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或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等
(3) ①. 不认同 ②. 今年天气冷,只是持续一段时间,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大气温度持续上升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小问2详解】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或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等。
【小问3详解】
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今年天气冷,只是持续一段时间,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大气温度持续上升。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3分。)
13. 阅读材料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 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84消毒液(含NaClO) B.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 C. 氯气 D. 过氧乙酸(C2H4O3)
(3)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 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
C. ClO2置于冷暗处保存 D. ClO2溶液浓度越小杀菌效果越差
【答案】(1)+4价 (2)BD (3)BC
【解析】
【小问1详解】
C1O2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元素显+4价;
【小问2详解】
A、84消毒液(含NaClO)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故A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B符合题意;
C、氯气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C2H4O3)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3详解】
A、在通常情况下,ClO2的沸点11°,所以在0°C时,ClO2为液体,故A错误;
B、根据题中信息: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 ClO2,故B正确;
C 、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所以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故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ClO2溶液并不是浓度越小杀菌效果越差,故D错误。
故选:BC。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4. 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Fe3O4 ②. ③. ④. 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
【详解】(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是水,F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是氢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是氧气,D会与氧气反应生成G,所以D是铁,G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是Fe3O4;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5. 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我国部分地区现已推广使用。
(1)关于乙醇汽油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使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 乙醇和汽油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
C. 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2)9.2kg乙醇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B (2)设9.2k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9.2k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kg。
【解析】
【小问1详解】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说法正确;
B、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和含氮氧化物生成,乙醇和汽油完全燃烧后产物不相同,说法错误;
C、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说法正确;
答案:B;
【小问2详解】
解析见答案。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基本实验】
16.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收集某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请为该同学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并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选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用______验满。
(3)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管口通入。
(4)请为该同学选择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试管 (2) ①. A ②. ③. 带火星的木条
(3) ①. 没塞棉花 ②. b
(4) ①. BC##CB ②. CaCO3+2HCl=CaCl2+CO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名称为试管;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小问3详解】
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使得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氧气密度比水小,用F装置收集氧气,应该短进长出,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将水从长导管a口排出;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盐酸和石灰石,其是固液不加热反应,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C,制取装置选BC;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7.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1)实验I中瓶底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II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其装置优点为___________;若白磷量足够,实验结束,冷却到室温,左侧水面上升到“1”刻度,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实验3开始电解后,B管收集到___________气。
(4)实验4 A处V形管内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若B处V形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
(2) ①. 减少实验误差 ②.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氢 (4) ①.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 盐酸有挥发性,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集气瓶底部的水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小问2详解】
在密闭的容器中实验,五氧化二磷不会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且不需要伸入燃烧匙,装置内气体不会逸散到空气中,实验结果更精确;磷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装置中氧气被消耗,水面上升至到刻度1,说明消耗的氧气为1份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小问3详解】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H2);
【小问4详解】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A处V形管内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盐酸属于挥发性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若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其变质,因此B处V形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科学探究】
18. 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_ (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知猜想 _____ (填“Ⅰ”或“Ⅱ”)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Ⅱ ③. 2Al+3ZnCl2=3Zn + 2AlCl3 ④.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⑤. D ⑥. 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温度达到着火点;Ⅱ;2Al+3ZnCl2=3Zn + 2AlCl3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D; 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解析】
【详解】(1)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锡纸”的活动性比金属锌强,故猜想二成立,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ZnCl2=3Zn + 2AlCl3;【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以便充分反应;② 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溶液中的金属应该在金属锌之后和金属锡之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故选择D硫酸亚铁溶液;【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考点: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精品解析: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活,科普阅读题,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定量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活,科普阅读题,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定量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