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质量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质量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造成酸雨的气体是,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质量检测
班级:三( )班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共 4 页,21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
2.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各题目指定的答题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
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
A.木已成舟 B.百炼成钢 C.铁杵成针 D.花香四溢
2.下列标识中,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D )
A B C D
3.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 C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氮气
4.化学学科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D )
A.两个氧原子:O2 B.三个氮分子:3N
C.1个亚铁离子:Fe3+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Al+32O3
5.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B.道尔顿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D.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属于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6.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用于制汽水、果冻的添加剂。柠檬酸属于 ( A )
A.化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混合物
7.空气和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B.氧气可以用于卫星发射的助燃剂
C.为节约用水,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氢气
8.铅酸蓄电池是电动车的常用电池,铅锑合金是制造铅酸蓄电池板栅和导电零件的材料。铅、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题8图
A.锑属于金属元素
B.锑原子核外有51个电子
C.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7.2 g
D.锑、铅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9.下列关于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古代书画作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所以一氧化碳有百害而无一利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10.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
D.氢能源因制取成本高、贮存难,现阶段还不能广泛利用
11.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石灰浆(含氢氧化钙)刷墙
氢氧化钙能与氧气反应
B
利用明矾来净化金鱼缸内的水
明矾是净水的絮凝剂
C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D
利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泡沫多浮渣少
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少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D )
A.探究空气中氧
气的体积含量
B.制取少量蒸馏水
C.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忽略其与水的反应)
D.探究粉尘
爆炸实验
13.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题13图
A.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三种
B.氚、氦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C.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范畴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高温充分煅烧
B
鉴别氧气与氮气
将带火星木条分别放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C
除去CuO中少量的C
在空气中灼烧
D
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分别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15.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四种物质,甲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题15图
A.甲→乙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
B.乙一定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组成的单质
C.丁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甲烷或酒精
D.甲、乙、丙、丁中可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
(1)冬奥场馆提供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软水 (填“硬水”或“软水”),制备直饮水的过程要用到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 。
(2)为确保安全,要求参会所有人员都要勤戴口罩,以阻挡粉尘颗粒、飞沫、病毒等,这是因为口罩有 过滤 、吸附的作用;场馆要用低温消毒剂进行消毒,复合季铵盐(C9H16Cl2N4)是一种低温消毒剂,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2∶7 。
(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固态二氧化碳能制冷的原因是 干冰升华可吸收大量的热 ;水制成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 分子间的间隔 。
17.(8分)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右图所示)祈福的风俗。
题17图
(1)孔明灯内的燃料最好选 固体 (填“液体”或“固体”)燃料;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 升高 、密度 减小 而上升,排出灯罩中原有的空气,从而产生浮力把灯托了起来。
(2)孔明灯纸质灯罩的着火点低于燃料燃烧火焰温度,但灯罩不被点燃的原因
是 空气排出带走热量,使温度达不到纸质灯罩的着火点 。
(3)佛山市顺德全区范围内禁放“孔明灯”,原因是 放孔明灯容易引发火灾 。
(4)制作孔明灯的灯罩材料具有的性质有 ab (填序号,多选)。
a.薄、质轻 b.透光性好 c.受热不稳定
18.(10分)结合下列气体制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有关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 KCl+3O2↑ ;一氧化碳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说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接近于空气密度 。
(3)用装置C制取CO2,多孔塑料板上放的药品是 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 ;用装置E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 c (填“b”或“c”)端通入。
(4)某同学选用装置F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同学的实验造成的后果是 污染空气 ,改进方法是 在集气瓶内加入适量的水 ,该实验要在 通风橱(或有抽风系统的实验室等合理即可) 中进行。
19.(10分)生活中用到的“免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工业上生产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在工业酒精(含有一定量的水)中加足量的生石灰,经回流、蒸馏可得到无水乙醇。某兴趣小组探究乙醇的性质。
(1)制取无水乙醇在蒸馏的过程中,利用了乙醇和水的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
题19图
(2)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 H)2 。
(3)取无水乙醇于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乙醇(CH3CH2OH)和金属钠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提出假设】假设Ⅰ:CO;假设Ⅱ:CH4;假设Ⅲ:H2。
提出这些假设的理由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盛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金属钠,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的胶塞(如“题19图”所示),导出气体并检验气体的纯度
有轻微“噗”声
说明气体 纯 (填“纯”或“不纯”)
b.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白雾
假设 Ⅰ 不成立
c. 将步骤b中的烧杯迅速倒转,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Ⅲ成立
根据实验结果,步骤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0分)用燃煤发电仍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我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如何处理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科学家设想利用煤和氧化铁反应发电并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想的简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将煤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的利用率 ;从“碳中和”的理念出发,该流程中氢气的最佳来源是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分解水,举出一种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答案合理即可) ;该流程的实现 能 (填“能”或“不能”)实现煤电的“碳中和”。
(2)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 + CO2↑ ,显还原性的物质是 C(或碳、煤炭) ;铁粉氧化成氧化铁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
(3)合成器中反应生成CH3OH和 H2O (填化学式)。
(4)若用空气代替氧化铁粉,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捕捉,其原因是 得到的气体中含有氮气、稀有气体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 。
21.(10分)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性小组采用“题21-1图”所示的装置焙烧MnCO3制取MnO2。
已知:MnCO3在空气中加热时发生下列反应:2MnCO3+O2 2CO2+2MnO2
(1)焙烧时向石英管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作氧化剂,将MnCO3转化为MnO2 。
(2)焙烧MnCO3时,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题21-2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300 ℃;锰的氧化物受热分解的过程中,都能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为 O2 (填化学式)。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23.0 g MnCO3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MnCO3加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14.2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达标检测卷-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质量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10页。